渴望着新生:嬗变前夜的中国邮政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90

||2006-03-17


    透过当前邮政企业的生存现状,我们可以看到,重组在即的中国邮政那种既渴望改变又心存疑虑的复杂心态。

   农药、化肥、种子、白酒、香烟、还有月饼……除了杂货店,在哪儿还能买到这些东西?答案是邮局。其实,在许许多多的中国农村基层邮局,现在都在兼营着这些东西。“看了心里不是滋味。”一位基层邮政部门的员工说,“现在是别人干的我们要干,别人不干的我们也干。”

   在生存压力的逼迫下,中国邮政这个逐渐被边缘化了的昔日贵族,有点留恋过去,但更渴望着新生。

邮政重组地方先行

   “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山东省邮政局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风声日紧,各地邮政部门的“备战”已进入敏感阶段。近日,国务院已批准邮政重组的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三定方案”。来自山东邮政部门的内部消息称,国家邮政局重组的时间表原则上定在了今年底,各地的邮政部门重组将要提前几个月,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省级邮政部门的重组会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据山东邮政局一内部人士透露,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人数大约在1000人,给山东邮政局的人员编制是20人左右。目前山东邮政部门正在进行干部的考察和选拔工作,对年龄、学历等都有严格的硬性要求,这部分人将组成新的山东邮政局,进入国家公务员序列,作为国家邮政局的分支机构行使邮政的监督管理职能。据记者了解,目前山东邮政局有100多人,这意味着其中的大多数人将会被分流到重组后的山东邮政集团及其所属部门,“当然这也要经过一个相当激烈的竞争上岗过程。”上述人士说。新的山东邮政局具体挂牌时间现在还没有确定,但时间不会拖的太长,应该会在上半年完成。但具体操作起来还会遇到一些障碍,其中涉及到邮政法的修改,再就是人员的调整和安抚。届时山东邮政部门会向社会公布最后的调整结果,“但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这位人士说。

   邮政体制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但出自官方最明确的表态是在2005年的6月份。去年6月23日,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局长会议上首次明确表示,邮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邮政管理局。由此确定了邮政体改的基调,并将方案上交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从此加速。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邮政重组的机构设置、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三定方案”。各地邮政部门的职能剥离工作随之拉开。

   据了解,邮政自1998年与电信分开后,邮政经营随之陷入了困境。邮政对外背负着垄断专营的“恶名”,对内面临着巨额亏损的压力。1998年,邮、电分家后,当年中国邮政全行业亏损179亿元。为此,自1999年开始,中国邮政每年都要靠财政补贴度日,每年分别补贴80亿、50亿、30亿、10亿。这就是国家对邮政的“8531政策”。2005年,邮政业已经亏损3.98亿元,邮政的日子不好过。据记者了解,邮政业从1998年到现在,经营虽然一直在亏损,但经历的是一个亏损逐步减少的过程,业内人士称,这与邮政部门在竞争压力下的自我调适有很大关系。济南邮政部门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他们在内部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的转变过程,使他们的经营更加适于市场化,他同时承认,这种自我转变的过程对于即将到来的更加“恶劣”的竞争环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邮政的生存现实

   全员营销。

   这是当下很多邮政局面对困境所采取的一种无奈措施。据济南市邮政局的内部人士介绍,该局上到局长,下到运送函件的司机,人人身上都有经营任务。“一人干邮政,全家不轻松。”

   据称,一位行将退休的老邮政在退休的前一天,在他的箱子里翻出了100多本集邮年册,“根本卖不出去。”他说。据测算,每本年册售价按120元计算,100多本就是12000多元。这位老职工望着这100多本集邮册感慨不已。

   2005年3月,济南邮政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招聘的人员已经上岗,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次招聘的岗位中,首次招聘了十几个专职的营销人员,他们的正式称呼叫客户代表,都具备正规大学教育背景。“客户代表在我们局内还是个新名词,我们以前也有营销人员,但都叫业务员,名字的变化也表明了我们面向市场的一个转变。”济南邮政局人士对记者说。“今后我们将由原来那种浅层次低效率的全员营销向深层次高效率的专职营销转变。”

   与此同时,该局内部一次大规模的部门重组也刚刚结束。据了解,此次调整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加大营销力度、开拓市场领域、提升市场竞争力,将该局的几个业务部门重新分拆和合并,突出商函业务的地位。局、分局、所等3级机构均成立专职营销队伍,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地服务,以强化邮政的服务营销特色。重组后的各部门一把手都是竞争上岗,实行年薪制。据该局人士称,他们每3年就进行一次这样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发展商函业务被认为是邮政突围的一个重要出口,邮政凭借多年的业务积累,通过整合信件用户、报刊订户、邮政储蓄用户等信息所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名址库,向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涉及15个商业往来极为频繁、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2005年,全国函件业务收入50.33亿元,其中商函所占比重达到70%。

   与此同时,利用网点优势扩大经营范围,利用竞争优势降低自身成本,拓展新业务、开辟新领域也成为邮政部门摆脱困境的一种手段。

国企后遗症

   北京邮电大学杨海荣教授认为,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连年的亏损早已经让邮政系统上下形成了一定的危机意识,越是基层部门,危机意识越强,但同其它垄断性国有企业一样,邮政内部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员负担过重和内部机制的不顺。据记者了解,目前邮政内部的用工形式多达六种,不同的用工形式,其收入和福利待遇各不相同。“到我们邮局,你不用问,单单看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知道他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一位邮局内部的员工对记者说。

   面对市场的共识和邮政企业的内部机制产生了越来越激烈的冲突。杨教授认为,邮政职能剥离之后,新的邮政集团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理顺内部机制,激活分配制度是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杨海荣分析说,改革继续往下走,邮政可能走上股份制道路,随着对业务水平要求的提高,就会对某些相关职工产生影响,比如裁员。

   现在已经到了中国邮政最艰难的时刻。但对中国邮政来说,这或许会是个机会。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渴望着新生:嬗变前夜的中国邮政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