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及实践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410

|甘绮翠 丘琪铮 孙爱军|2010-07-04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大多已超过70%,发展中国家这两大指标的平均水平为45%。也就是说,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则正在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经济已经取代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中国发展服务经济是大势所趋。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又一轮周期性调整,这预示着新一轮生产性服务发展契机的出现。历史证明,经济周期与生产性服务市场发展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1987年美国股灾导致全球经济在1991年触底,以IT与客户关系管理为代表的企业外包服务兴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网络泡沫破裂,2001年经济触底,同年开始,财务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进一步促进企业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十年一个轮回。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极有可能导致又一次经济触底,并带来的新的生产性服务市场发展机会。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正应该抓住这一契机。

1、中国发展服务经济潜力巨大

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包含服务产出、服务业就业、服务消费、服务贸易、服务业投资五大主要经济活动,其中,服务产出和服务业就业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也最易为人理解。服务消费指居民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的费用。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投资,是指专门投资于服务业、用于发展服务业的资金。上述五大经济活动的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服务经济发展水平。对比发现,中国在服务经济五大主导组成部分的指标都偏低。2007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略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2.4%,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见图1)

中国的服务消费水平也偏低。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仅为28.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以及同类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中国是商品贸易出口大国,但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极不平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仅为6.8%,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0.9%的一半。过去20年,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较少,仅为总量的20-30%,远低于制造业吸引的外资。

以上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然而,这并非一组完全悲观的信号。相反,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数据同时意味着未来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巨大空间和潜力,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在服务经济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2、发展服务经济的预期收益

实事求是地说,在过去数年内中国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发展,但传统的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大量的劳动力还没有从土地上释放出来。发展服务经济可以改变中国产业结构的落后现状,改变三大产业的结构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加城镇劳动力就业,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中国制造业比重偏大,其能源消耗比例也大。能源消耗随之带来污染问题。相比而言,服务业资源消耗少,是节能产业。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制造业能源消费强度比服务业高六倍之多。不仅如此,服务业环境污染小,是减排产业。据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本市服务业每创造万元人民币增加值所造成的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制造业的4.8%和3.2%。服务业在减少能耗和污染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增加工作岗位,缓解就业难题。据统计,2003-2007年间中国城镇新增岗位数有超过8成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历来是大量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2007年美国大学生有超过80%进入服务行业就业。在欧盟国家,2008年的毕业生有至少75%进入服务行业就业。中国的情况也类似。

带动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很低,97.8%的中国企业都是制造驱动而非服务驱动,以致企业普遍受到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和消费者需求日益严苛的挑战。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及实践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