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
||2010-06-01
p>
p>
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服务外包产业,仅仅相当于我国制造业20年前的整体水平。产业还十分稚嫩、行业解决方案能力弱、本土市场还未真 正释放。
我们也必须正视我们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处理好瓶颈与节点上的阻滞,促使每一个拐点都向产业的成熟、进步和提升竞争力方向发展。
有人说,中国的离岸服务外包,应从1985年科学院派人到日本研修算起,那批研修归国人员,现在多是对日服务企业的核心人物。也有人讲,对美的服务外包应从 IBM和微软在中国转移程序开发与测试外包业务算起,这是1990年到1995年间的事情,中软国际、文思创新、博彦科技,是由他们培养出来的年轻本土企 业。可以讲1985年到2000年,是中国服务外包的孕育期,是从无到有、从萌芽走向幼稚的15年。在这段时间内,一批富有活力的高成长性的小企业,如中 讯、海辉、博彦、软通、文思等,成为跨国服务供应商的伙伴。
2000年之后,中国服务外包进入了高速成长期,10年的时间,这些小企业中的 佼佼者,迅速成长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领军企业,规模也从一、两百人发展到七、八千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在规模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 力,也普遍有了质的飞跃。
其实2005年的时候,产业出现了明显的拐点,当时在一次南京的会议上,一位领导曾与我讲:“能否将我们优秀的服 务外包企业梳理出来,重点进行支持?我回答,其实已不必梳理了,我们最好服务外包企业,已经被各类投资基金认真研究过几遍了,看一看哪一家被基金投资了、 哪一家正在准备上市,就明白了。”此后又是5年过去了,我国的“十佳领军企业”已经有6家在海内外上市,其余4家也会在今明年上市。由此我认为,2000 年以来的10年,是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由萌芽走向幼稚期的10年。
而今后的10到20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与产业将逐步走向成熟。有人会问, “何谓成熟?”我认为,一是当我们有了3到5家,年营业额超过百亿美元的本土企业。而且,其中一、两家,已经进入了全球服务外包行业的前10。二是那时这 些企业有能力,覆盖垂直行业市场的IT服务需求(ITO)和基于IT的延伸服务需求(BPO、KPO)。三是排名前5位的企业,占据了全部市场份额一半以 上时。四是当这些企业的近90%业务,来源于本土在岸市场时,我国的服务外包市场与产业就成熟了!由此可见,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步。但必须清 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服务外包产业,仅仅相当于我国制造业20年前的整体水平。产业还十分稚嫩、行业解决方案能力弱、本土市场还未真正释放。我们的领军企业 与全球前10位的服务企业:IBM、HP、埃森哲、富士通、NEC、NTT数据等相比,还有两个数量级的差距。
“服务外包”这个高速成长的 产业,在商务部的有力推动下,已驶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正视我们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处理好瓶颈与节点上的阻滞,促使每一个拐点都向 产业的成熟、进步和提升竞争力方向发展。为此,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产业定义与统计数据
如果,我们分别去访问21个 “示范城市”商务部门的官员,服务外包是一个什么产业?你可能会听到超过10种答案。即便是商务部研究院的专家,也经常将“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中的业 务外包”混淆在一起。如果再对比工信部定义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你就会更加的一头雾水了。其实,我们也理解,服务外包一直在拓展其边界、扩大内涵。即 便是国际知名IT咨询服务机构的定义,也会有些许差异。另外,产业定义也会随着产业的快速成长,不断地进行调整。印度在2006年,就将服务外包的定义, 由IT-ITES调整为IT-BPO,可见产业定义也是变化的。
在我国,定义问题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企业执行的业务,如能被纳入服务外 包,就会得到政策支持,获得实际利益。地方政府如能适当放宽产业边界,也会收获满意的统计数字,有效提升政府的政绩。政府与企业结盟,企业获利的同时也促 成了统计数字的超常成长,这让国内外行业内人士,都很难看清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真实规模。
2.市场格局变化与产业政策调整
正确认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是政府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我们经常讲,爱尔兰、印度、以色列的服务外包产业十分成功,其实他们的市场诉求 并不相同。爱尔兰,是美国软件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跳板,欧洲各语言版本产品的本地化和基于欧洲需求的延伸开发,占据了爱尔兰服务外包产业的主流。印度由 于语言和文化因素及受国内市场的限制,发展成为英语服务外包市场(主要是英国和美国市场,占其离岸额的85%左右)的佼佼者。2009到2010年财政年 度,印度仍然获得了501亿美元的离岸业绩(占其730亿美元产业总规模的近70%)。以色列实际上是站在了软件和IT应用的军事和高端市场上。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市场在哪里?由于统计的问题,可能没有人可以说清。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所面对市场的确切分布情况,根据国内不同机构和部门统计、高德纳日本 公司的离岸统计及业内经验者的推衍。大致上看:本土市场的在岸需求应占85~90%之间、离岸业务应在10~15%之间。离岸业务中,美国需求大约占 50%、日本业务占35%左右(尽管日本市场一直在稳步成长,但相对本土市场和美国市场的高成长性,对日市场规模,在离岸市场份额中,已经由2005年的 近60%,下滑到今天的35%左右),余者为其它国家和地区。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成熟和逐步释放,之前那些以离岸业务为主的本土服务外包企 业,会不断加大其国内市场份额。显然,这些有着15年以上为海外成熟买家服务经验的企业,越来越受到国内行业市场买家的重视(如:中兴和华为正在快速向他 们转移开发业务)。这些离岸服务企业,所取得的各类国际认证、成熟的质量控制经验和流程管理能力,将为他们铺平快速进入国内行业市场的道路。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服务外包市场的格局,仍会不断地调整。故此,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应随之而适时进行调整,过度强调离岸业务占营业份额比例的政策门槛,会限制 一些大型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良性发展。
3.横向产业与纵向部门的矛盾
5月20日,在杭州参加中日服务外包产业论坛,见到了日 本东海大学教授大原茂之,大原先生是日本汽车产业嵌入式软件(国内叫做汽车电子系统)的首席专家。据大原先生介绍,现在汽车已经可以被理解为“运送机器 人”了,如丰田雷克萨斯车型的数个车载电脑系统,共嵌入了700万到1000万条程序指令,而几年前仅有十几万条。未来5年,汽车嵌入的指令条数会迅速扩 张至1亿条以上,而与此同时组装汽车所需的零部件数量会整体下降20%。由此可以想象:普通机床发展为柔性加工中心、古老的银行业转变为现代服务业的中 坚、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网上购物和政府的网上服务。其实物流、零售、电信、金融、政府、制造、农业、气象、能源、国防等等,都被快速的移植到IT平台 上。所需的程序指令条数,都在以爆炸速度成长,所以IT服务需求,远高过GDP的成长速度。可见这是一个有着巨大扩展空间的产业,也是一个几乎存在于所有 行业内的横向产业。
在我国由于各部门实行的是纵向管理,象服务外包这样几乎存在于所有行业的横向产业,就出现了问题。不同的部门都为其冠以 不同的名称、给以不同的产业定义、建立相应的行业中介组织、制定各自的产业扶持政策等等。好像大家都在扶持和支持产业发展,其实产业已经被部门的权力分割 的七零八落,也给这些正在成长的年轻服务企业,增加了许多的麻烦和烦恼。
业内的企业,几乎都会同时是高新技术企业、双软认证企业、技术先进 型服务外包企业……。其实,认真研究一下商务部的“服务外包”和工信部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及科技部的“自有知识产权的软件”的内涵,大部分内容是相同 的。可见印度政府用一个叫做“NASSCOM”的中介机构来代表中央政府协调、推动“IT-BPO”产业发展,是非常有道理的。如何整合各部门的积极性, 让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政策,形成一套对于产业的整体解决方案,也已成为了当务之急。
4.建立国家服务外包行业协会
正如上节所 述,印度NASSCOM,对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认真研究NASSCOM的运作模式,将有助于确定我国行业组织的工作目标和市场策略。业 内人士和我们的海外同行,希望中国尽快成立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组织并能肩负起如下使命:一是离岸市场游说,与知名跨国咨询公司一起,每年形成数十篇针对中国 服务外包产业的研究报告,让全球买家有通畅的渠道,了解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的真实情况和快速成长的交付能力;二是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就产业定义、统计口径、 企业认证、行业政策梳理,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三是与各国行业组织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四是推动相关部门启动国内市场。去年,财政部已经下发了启动国 内市场的产业支持政策,但如何进入操作阶段?协会应帮助政府和国企买家,建立类似硬件采购流程、筛选供应商名单、形成服务评价标准、采购定价机制、制定质 量标准、保障买家信息安全、保护买卖双方知识产权等实际操作环节工作;五是构建买家与卖家的交流平台。六是制定产业的人力资源战略,与教育机构、社会训练 机构和业内企业一起,打通阻滞人力资源供给瓶颈、疏浚人力资源的输送管道。
责编:maqianshuang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