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客户隐私,我们在意的究竟是什么

    |     2015年7月13日   |   标杆展示   |     评论已关闭   |    1370

客户世界|尹银萍|2015-04-17

前段时间,苹果iCloud被黑,众多好莱坞女星艳照泄漏的消息甚嚣尘上。当然,很多人会联想起当年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前者是被攻击导致信息泄漏,后者是人为原因无意间泄露。不管过程如何,客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如鲠在喉,即便再不愿意,我们都不得不深思和面对。

海量数据聚集和挖掘,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商业价值和个人隐私保护之间如何平衡,这是所有人都将面对的问题。随着大数据相关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入,更多的云,更多的各类应用程序,更多的数据采集硬件,隐私收集,不知不觉已随时随地侵入你我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实际上已经处于几近赤裸的状态。

不可否认,大数据本身是柄双刃剑,无论我们如何不愿意自己的隐私被感知,被统计,我们还是受不了他所带来的无论是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诱惑。信息完全不被采集,这基本无可能,一个人从出生、上幼儿园、上学、买手机、就业、结婚、开公司、体检、买车、网上购物,在所有的这些过程中,我们的数据在各个环节就已经被收集。以网上购物为例,我们在一家电商购物,从我们账号登录开始,到我们浏览页面,到我们购买完成支付,我们的每一个细节都已经被记录。我们是否很在意这些过程中信息被采集呢?其实大部分人已经习惯。如果说多数人有介意的地方的话,那就是当我们知道对方收集了不该收集的信息的时候。

同样的,在信息的使用环节,其实我们在意的不是隐私被使用,而是隐私信息被滥用。比如亚马逊通过对客户的相关轨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提供个性化推荐的服务。在看到亚马逊的推送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这个网站比较贴心,给我的推送比较接近我的需求。我们知道我们的数据被使用了,但样的使用方式是被认可的,因为他为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是合理且适度的,并没有把数据泄露或用在其他不该用的地方(至少在我们可得的信息内目前是如此)。其次,我们不太在意这样的使用是因为被采集或被使用的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信息,是所有人的信息,他不是针对我的,且个体的关键真实信息是被隐藏的。

但类似于个性化推荐这样的大数据功能对我们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可能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大数据可对我们的状态和行为的预测。试想有人能预测我们朴实的普通人未来要干什么或者我们做某事的前景是什么,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举个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例子,讲的是一家美国零售商根据一个少女的购物单推算出她怀孕而给她派发相关婴儿用品促销信件的事情。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对少女的家长而言,这都是一个相当尴尬而令人恼怒的事情。除此之外,如果相关数据被不当使用,或一些挖掘结果被不当使用,很可能产生导致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发生。比如我们过去的经历或者其他的数据记录,如果经由大数据挖掘后,得到结果说我们这样经历或这样数据特征的人,在特定方面是有某种负面倾向或前景不大,那可能会引发一些学业、就业或其他方面的歧视。同样,如果奉大数据预测如圭臬,个人的心理因此而受影响的话,可能就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如若如此,大数据就真成了命运的那只翻云覆雨手,社会的价值观将势必受到挑战。

所以大数据时代客户隐私保护的关键,重点不在于隐私数据的采集,而是在隐私数据的使用等后续环节。

在个人层面,人群对隐私保护的问题其实也是很多分歧的。有些人觉得无所谓,反正从小到大数据已经被采集了N遍,但是关键是你不能把我暴露出来。有些人则认为,这个得看交易的价值,我愿意卖,关键你给我的回报是什么。还有人则认为,我承认我虽尽力去保护自己的隐私,但在有些情况下也无可奈何必须提供。但是无论什么情况,我不希望任何人使用我的数据,如果你要使用,请让我知晓。

这样的分歧其实在商业层面是可以提供一些比较人性和合理的解决方案,就是知情交易。一种是告知客户数据使用的目的,询问客户可否愿意授权,客户同意授权后使用客户数据。一种是告知客户数据使用的目的并询问客户是否愿意交易,以经济或其他方式给用户回馈,比如给予一定的折扣。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阻挡不当的商业使用或钻法律的空子进行数据商业交易的行为,比如数据处理时,虽然有时候数据被匿名了,但是当多维度的多个数据进行连接时,我们还是能根据数据的特征还原到某个人。在这个方面,法律法规对不当使用的控制就很重要。在国内,我们还缺少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是需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去规范的。但是在商业价值和个人隐私的平衡上,可能永远都会有一个互相博弈的状态,因为事情本身并非都会非黑即白,达摩克里斯之剑可能永悬。

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数据时代的客户隐私,我们在意的究竟是什么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