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桃问道”看泛互联网时代的体验营销

    |     2015年7月13日   |   2014年   |     评论已关闭   |    1728

客户世界|孙小波|2014-12-29

10月8日,柳传志搭载当下中国第一社交自媒体《罗辑思维》,问道“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卖好柳桃”,发下英雄帖,点名白鸦等五少侠支招,“高招者”可为柳老“一招师”,并获万元学费。接下来7天共收到2863份营销方案,23日正式开售,不到5天1万箱柳桃被“一抢而空”,勾起人们对移动互联网营销诸多想象。泛互联网时代,企业纷纷转型,从褚橙到柳桃,对体验营销有何启示?对呼叫中心转型升级又有何启发?

案例回放
对于柳老问道,五少侠和各路草莽豪杰纷纷支招,一时“社交桃”、“传志桃”、“星座桃”、“微店桃”、“撒娇桃”,花样百出,各展风华。
社交桃:口袋通白鸦,定位“社交桃”,赠柳老推荐书,击鼓杨花,实时排名拼人品、看人缘。柳桃“+社区”再“+关系”后,卖的就不仅是柳桃了。
传志桃:雕爷牛腩,借势柳老企业家教父身份,凸显企业家精神薪火相传,将单纯的柳桃升华到情感和文本层面。柳桃“+情感”后,已不单纯是产品。
星座桃:吐槽星系漫画大叔同道,亲画12星座漫画,“帮柳桃上头条、给自己一个机会”。柳桃+“星座漫画”,对90后漫画粉而言,理由已足够。
微店桃:微店创始人王珂,借势微店巨大优势,产品打包,组合分销,高手在民间。柳桃+“微店”,民间力量、非同寻常。
撒娇桃:华谊兄弟王中磊,女性就是体验思维的代名词,柳桃核心消费群正是女性。撒娇桃,女性下单你买单;还有柳桃+“电影票”,2000张电影票背后有多少柳桃的“甜蜜”。

旁观侧察
个人觉得“柳桃问道”是一个有趣的体验营销案例,将柳传志、国产猕猴桃、罗辑思维平台、五少侠乃至各路民间高手“神奇般链接起来”,短短几天内演绎出一道“互联网全民娱乐体验营销”的美妙风景。其成因有三,不足有一。
成因一:人格品牌,情感无价。
作为中国企业家教父般的人物,柳传志这张名片本身就有很强的品牌号召力,成为冠以其姓的“柳桃”热卖的第一关键。雕爷的“传志桃”一语道破机关,还附加柳老真情推荐的书籍,可见“柳桃非桃”!相信柳老,相信柳桃;因为信任,所以简单。依附“强大信任”的柳桃,自能“轻俘客心”。
成因二:优质平台,强强联合。
270万《罗辑思维》用户,中国当下最大的自媒体社交平台,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关注《罗辑思维》的粉丝其本身就更容易敬重乃至崇拜柳老,加上多期免费听罗胖读书,给点学费也乐意嘛,故此柳老选择和《罗辑思维》合作是成功的第二关键。搭台唱戏,“台”的好坏直接决定“戏”的品质。
成因三:人人链接,连接人人。
点名五少侠(后王中磊忍不住也冒泡凑个热闹),短短7天共计2863份草根方案,一时成为网络热点。人人参与、人人链接,从这个角度看,“一万箱实在太少”!泛互联网时代,信息沟通成本大幅下降,人与人更容易链接,分工协同效益大幅提升。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更是有效激活了民间草根广阔的潜在活力,这是互联网最大的魅力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可期!
不足有一:冠以柳姓的“柳桃”虽一时激起互联浪花几朵,却仍是“营销大于产品”、“瞬间大于持续”。
短短几天,各方参与,皆有斩获,本是全民娱乐的开心事,可否趁胜追击?如何进一步提升持续效益?例如营销推广时更多诠释“柳桃”是优质国产猕猴桃,产自联想绿色基地,品质堪比新西兰进口猕猴桃,却更便宜,在热闹之后让客户更清楚“柳桃”的产品品质,更冷静认可柳桃的“高性价比”!又如既然“一万箱太少”,何妨加一点?还是依托《罗辑思维》移动端入口,为有兴趣有需求的客户提供“双11预热”、团购折上折、赠送达N人以上折上折等,甚至可以联合“顺丰”等快递企业再造一座“营销高峰”,将营销规模做大至百万级,创造客户二次或多次接触机会,努力培养起一批相对理性的“柳桃粉”。

营销启示
“柳桃问道”是泛互联网浪潮下体验营销的有益尝试,移动端入口价值日益彰显。对体验营销而言,有何启示?
启示一:柳桃非桃,打造产品的专属“情感品牌”。
钻石昂贵,并非稀缺,而是垄断者恰当包装、适度控产,关联爱情婚姻,“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当钻石被赋予这层特殊的“情感价值”后,大家都觉得应该也必须贵,因为“真爱无价”!产品的定位决定“品位”,产品的设计、包装应和其定位、品牌适配,一体规划,为产品留足情感价值空间。故此,百年老店,品牌无价;诚信经营,老客自忠!
启示二:免费,本质是共赢!
有这样一种说法:“免费实际上是将成本转移到商家头上,商家等于变相给了广告费。”柳桃案例中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箱猕猴桃,可能还附加了柳老的书、同道大叔的漫画、王中磊的2000张电影票等等。这个过程中,以柳桃为“基本产品”,人人参与,层层“丰富”,整个消费产业链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是受益者,真正做到多赢——这也是互联网体验营销的最大价值,让每个参与者“贡献和交互自己的特长”,对应收获“自己的所需”。
启示三:人人链接,让“参与”展现价值。
柳逃案例中,被柳老点名的“五少侠”,中途主动冒泡的王中磊,以及2863份草根方案,建立起庞大的“人人链接”网络。当“柳桃”平台足够火热时,自然会引来“大把热闹”,再经过“社区”和“关系”不断发酵放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正是“社交圈商业模式”的特有魅力。每一个参与者本身既是自身产品行业的受益者(如王中磊给电影免费做广告),也是消费者(如王珂买柳桃犒赏公司一帮特殊材料做成的员工)。高境界的营销是“尽可能多地张罗客户参与”,让消费者和参与者的边界尽可能模糊——毕竟为自己参与的产品买单,是相对愿意和开心的。

对呼叫中心的启发
回到呼叫中心,“柳桃问道”又给了我们那些启发?

启示一:回归初心、方得始终。
虽然不同行业呼叫中心的定位职能略有不同,甚至国内称呼至今未能统一(联络中心、客户中心、营销中心等),但就“基础客户服务”这一核心职能而言,个人认为应坚守“回归初心、方得始终”。一是要坚守“服务第一”。在人人热谈“移动互联网”的当下,不防“且不顾窗外繁华,专注打磨自己手艺”,做个艺精术湛的手艺人,严格对接COPC黄金标准等,扎扎实实提升基础服务水平,努力让客户的每一次接触体验“都很愉快”。二是打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当前国内主流企业的呼叫中心除了负责呼入呼出,往往也负责公司电子渠道界面运营,因此是公司和客户最大的接触界面。以10086为例,在客户眼中,10086和中国移动基本是等号关系,因此成立专业的品牌部门,用心经营呼叫中心“专属服务品牌”,打造行业服务丰碑,这本身就是一件伟大的事!

启示二:经营人>经营产品。
关于“互联网思维”,有雷军的“极致、体验、口碑、快”七字决,有百度百科的“便捷、参与、免费、数据和体验”五大关键词,也有近来热火的“独孤九剑”(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某种程度上来说,个人觉得互联网正助推人类文明步伐加速前行,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是“回归人性”,是对“人”的尊重和满足。回到呼叫中心,有两点需要重点关注。一是扮演好“客户关系中心”角色,结合CRM、大数据技术等,为每一位客户细分画像,尽可能提供“个性专属服务”,尽可能做到“顾问式服务管家”,和我们的客户建立起“忠诚”情感纽带。二是扮演好“品质管理中心”角色,能结合“客户行为轨迹跟踪系统”,辅以“客户意见收集考核体系”,进一步激发呼叫中心“客户传感器”职能效益,实时洞察并浓缩客户心声,及时传递至公司产品部门针对性优改提升,为产品插上“客户参与的自优化翅膀”,严把产品质量关——毕竟产品品质才是客户最基本的消费诉求。

启示三:扩大透明、提升参与。
Facebook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和引领了社交商业模式,柳桃案例于我本人最大的震撼是“人人链接,让一切皆可关联”。在泛互联网化的今天,信息似河,正加速分流,无所不入,越流越顺畅高效!回到呼叫中心,有两点可以大胆尝试。一是努力提升信息透明度。沟通之难在于“双方知识背景不一”,在于“语言频道不同步”,故要努力提升透明度、消除隔阂差。例如“客户业务大讲堂”(对有兴趣客户定期发送关键业务小知识),如“IVR排队透明化工程”(让客户排队时知道大致等待时长,为其提供自动预约时段功能),如“客户化知识库”(让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共享同用一个知识库,培养共性语言等),如“投诉实时跟踪机制”(类似物流实时查询当前进度),如“呼叫中心形象展示工程”(借助新媒体,阶段性对外传播呼叫中心生产运营现场和流程面貌等,让客户“身临其境”,多一些了解呼叫生产现场)等。二是要努力提升客户参与感。参与感是体验经济时代的重要元素,参与本身就是提高满意度的重要手段。服务本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双向交互过程,个人觉得当下国内的“服务天平”,客户参与这方还是“轻”了很多,提升空间还很大。例如“友好客户机制”(邀请有意愿有能力的客户提前测评公司产品、定期找茬呼叫中心服务运营流程,站在客户角度提出需求建议等),如“自助互助服务模式”(新媒体界面依托客户化知识库,让客户自助答疑;类似“知乎”模式,设立“业务大侠”,为普通客户释疑解惑等)。

泛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变,唯有开放情怀、以变应变。期待呼叫中心转型之路,且行且探且惊喜!

作者为广东移动客户服务(江门)中心;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14年11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从“柳桃问道”看泛互联网时代的体验营销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