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技术刘骏: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通信

    |     2015年7月13日   |   标杆展示   |     评论已关闭   |    1575

|东进技术 |2013-09-16

虽然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仍在采用电路交换机构建自身的通信系统,但随着IP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将通信系统迁移到互联网上来,这种迁移不仅仅是企业通信系统在体系架构上的改变,也会对企业通信的市场业态和产业链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水平化的体系架构

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企业通信系统通常是一个完整而又独立的通信功能体,其中的各个功能组件——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物理上——都是紧耦合的。而基于IP技术的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通信系统天生就是一个分层的水平化的结构体系,即媒体承载和交换控制分离,交换控制和业务应用分离。基于这种分离的思路,依托互联网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及IMS网络的融合性和可运营性(如用户管理、计费、QoS等),由各种终端、网络、计算设备以及相关的支撑和服务软件共同构成了未来企业通信系统的体系架构,如下图所示。

/upload/_up_img/13793043501325850.png

在这样一个分层的水平化的系统架构中,简单地可以分为三层——接入层、控制层和业务层。接入层是由各种固定或移动的IP通讯终端、计算终端和网络设备共同组成,完成媒体的承载和处理,并通过LAN、WLAN、xDSL、GPRS、4G-LTE以及PON等方式接入到控制层;控制层是纯粹的信令层面,完成所有的会话控制和媒体控制,其中IMS能通过一个能力开放中间件,将电信能力(如短信、音视频电话、音视频会议、彩信、彩铃等)以互联网API的形式对业务层开放;业务层是业务的开发、部署、运行和管理环境,并存储着企业的业务逻辑,这些业务逻辑代表着不同企业的不同业务流程,并能够被灵活地开发和定制。

以业务运营为特征的市场业态

站在企业的角度看,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通信不再是位于企业内部的独立完整系统,而是按照水平化结构被有机地划分为不同的层面,企业只保留由各种通讯终端和计算终端组成的接入层面,控制层面交给电信运营商,对接入层面的各种终端进行会话控制和媒体控制,而在业务层面,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或虚拟运营商将企业的业务流程抽象成业务逻辑,并通过控制层接口为接入层的企业提供丰富而又个性化的业务和应用,由此构成一个以业务运营为特征的企业通信市场新业态。

在这个新业态中,企业在组建自己的企业通信系统时,只需要将各种终端接入到互联网,并通过终端上的客户端软件使用网络上的各种服务资源即可,而不再需要部署各种庞杂的功能服务器。这样一种使用模式降低了企业的通信系统构建成本和运维成本,并能真正将“统一通信”的构想拉进企业通信的现实,然而这还不是企业通信的最终业态。

一个可以预见的情形是,服务提供商将变前向收费为后向收费,即服务提供商不再向公众用户和企业用户收取所谓的电话费或宽带接入费,因为这些数量庞大的用户对商业企业来说就是客户,服务提供商转而可以向想获得这些客户资源的企业收取服务费用。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家物流公司,服务提供商可以将你放在其企业用户的物流部门的通讯录中,这相当于将你置于客户的眼前,其意义之重大,怎么说都不过分,但前提是你必须向服务提供商付费,而且在通讯录中的位置越靠前,收费越贵哦!

正在裂变的产业链

由于电路交换系统的紧耦合性和封闭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交换机厂商通常是企业通信市场的主导者。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通信系统中,不同层面之间,同一层面的不同组件之间都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如SIP、Megaco / H.248等,使得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通信系统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也使得其他类型的厂商——通常为通讯终端厂商、应用软件开发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甚至电信运营商——得以进入企业通信市场,并成为潜在的市场主导者,同时新的竞争者也会不断加入进来。

通讯终端厂商进入并主导企业通信市场,实际上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人进行了预演,这就是黑莓手机(BlackBerry)。黑莓手机和网络上的服务器共同构成一个移动邮件系统,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再结合电话、短信、传真和Web等,几乎囊括了当时大部分办公应用。当时那款键盘像黑莓表面一粒粒种子的全键盘手机可是高端商务精英人士的象征,掏出来绝对比现在的苹果手机光彩夺目。

在应用软件开发商中,微软早已开始了在企业通信市场的布局,其Lync软件已经在企业中进行了部署,而其近期对诺基亚的收购,使得微软的企业通信产品从有线网络扩展到移动互联网络,市场布局已接近完整。

近期中国互联网界比较引人注目的两件事就是广东联通与腾讯共同推出“微信沃卡”和中国电信与网易推出“易信”。“微信”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入口之一,“易信”也立志要成为第二个微信,再加上中国移动的“飞聊”,如果电信运营商能将电信能力开放出来,并通过接口整合到这些软件界面中,也就基本把住了企业通信的大门。

在SIP协议中,用户是用“user@company.com”来标识的,在这样一个命名规则中,“user”对应客户,而那个“company”也许就是将来企业通信产业链的主导者。从这点来看,现在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新的体系架构催生了新兴的企业通信市场,不同类型的厂商因觊觎这个新兴市场而蜂拥而入,一场混战在所难免,但大战硝烟过后,市场总会重归秩序,呈现其美好的一面,问题是我们需要活着看到那一天!

转载请注明来源:东进技术刘骏: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通信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