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热线:15万次免费维修背后的故事
||2012-04-10
p>
p>
新华网郑州4月6日电(记者罗辉、林嵬)“家有难题,请找老李。”在豫北濮阳市,“老李热线”一拨就灵。
这条由濮阳市公用事业局于1998年创办的水、气、暖24小时免费维修热线运行13年来,以100%的处置率、15万多次上门服务赢得了市民的信赖与赞誉,被称为“贴心线”“安心线”“暖心线”。
有叫必到 有难必帮
走进“老李热线”呼叫中心,亲切的话语声、轻击键盘声此起彼落,从接电话到派单,再到维修队员出发,几分钟就完成了。每个话务员的桌上,都摆着个小镜子,提醒随时注意自己的表情,以便让每个用户“听见”她们的微笑。“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叫必到,有难必帮”是这个83人“服务团队”的铁规矩。
“提起老李热线,心里就热乎乎的。”70岁的肖俊秀大妈说,“1999年,俺由农村进城,第一次住进‘暖气房’却遇到漏水。赶紧给闺女打电话,她说你打‘老李热线’。一打通‘老李热线’,电话里声音特亲切,像自己孩子一样,我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不一会儿就来了3个维修工,七手八脚修好了。我赶忙倒水、递烟、削水果,可小伙子不接,提着工具包要走。我急了,让老伴赶快拿钱,他们却说,我们不收钱。”
2009年大年三十晚6点,维修工王志杰正准备回家,报修电话又打来了:一居民楼供暖管线爆管。王志杰来不及告知家人,骑车直奔出事地点。只见50多摄氏度的暖气水从爆裂口向外喷,沿着楼梯流出了楼道,楼道里雾气腾腾,就像“水帘洞”。
王志杰冲进水雾里,用錾子一点点地凿,暖气水不停向外飞溅,羽绒服一会儿就湿透了。半个多小时后,管子换好了。回去的路上,湿透的衣服被风一吹结成冰,裹在身上,王志杰冷得发抖。
拿自己当标杆 以满意为标准
1998年4月,濮阳市公用事业局决定开设一个综合便民服务窗口,以维修技术全面、有管网“活地图”之称的李全芳的姓氏命名,并指定他为负责人。从走上这个岗位起,李全芳便拿自己当标杆,把市民满意当成最高标准,带领大家全心全意做好每次维修。
李全芳有3个工具包:一个在抢修车上,一个在办公室,一个在家里。9年间,有7年的大年三十李全芳战斗在抢修一线;他在濮阳市的维修行程达十几万公里。长年超负荷工作,使李全芳患多种疾病,多次累倒住院。可就在病床上,老李还说:“躺了这么多天,短着市民的情、欠着用户的‘债’,我心里不安。”
2007年底,做了换肝手术的李全芳把“老李热线”交给史明云,接过热线就接过沉甸甸的责任。
2009年春节前夕,88岁的老母亲病重,史明云回家伺候数日,便赶回单位。他知道,春节期间是报修的“井喷期”,是最需要他的时候。大年初二,母亲去世。办完丧事,史明云把结婚时母亲送的一条土布床单铺在办公室的值班床上,以告慰母亲、鞭策自己。
史明云注重每一个服务细节,实行精细化管理。他完成了60多款热线规章制度的修订,还建立了水、气、暖用户数据库。
服务无边界 便民无止境
“我不是雷锋,但要向雷锋那样,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这句话出自“80后”维修工韩建刚之口,他关爱“空巢老人”许大爷的事迹在濮阳传为佳话。
2003年一次维修中,韩建刚结识了许大爷,得知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时,韩建刚把手机号码给老人,并一再嘱咐,有事一定打电话。
对于许大爷家的事,韩建刚心里有一本账。什么时候该换水龙头、什么时候该更新暖气管线、什么时候该换马桶配件……每个周末,他都会到许大爷家,帮着老人清理卫生,陪老人聊天。
濮阳市公用事业局局长巩魁生说:“在全心全意的服务群众中,‘老李热线’的工作人员升华了境界,跨越了边界,把为民、便民当成了职责,当成了快乐,当成一种追求。”
2007年,一家饭店着火,赶到现场的抢修队员张耀坤看到火光中有一个液化气罐,就毅然冒着巨大危险冲进火中将它抢了出来。一次,一名两岁儿童坠入报废机井,民警向热线求助,6名队员快速赶到。当挖掘机在井壁外挖到3米多深时,抢修队员就跳入坑内,在井壁上敲打出一个洞,救出了孩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老李热线:15万次免费维修背后的故事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