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为时过早的“抢滩大战”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444

||2012-01-20

继电脑、手机之后,汽车也将步入“互联网”时代。

据了解,车联网相关技术正逐渐成熟,3G、CallCenter、云平台与语音识别技术等均已开始与车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在市场需求带动下,车联网终端设备在今年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十年是中国车联网的高速发展期,并将形成上千亿元的市场“蛋糕”。

所谓车联网是指借助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设备(如RFID、传感器、GPS等)收集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并通过网络共享使得车与车、车与路上的行人、车与城市网络能够互相联接,从而实现更智能和安全的驾驶。

“车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这将对我国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车载购物、完善物联网提供技术支撑,车联网其产业链融合非常广泛,具有多产业联合性质,在产业外延过程中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出多元化市场盈利项目。”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国内各家厂商自然都希望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继通用、丰田、福特等跨国车企向中国引进车联网概念后,长安、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也纷纷布局车联网技术应用,期望形成未来汽车消费的制高点。

“车联网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国内厂商早动手期望抢到市场制高点,出发点无可厚非。”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汽车行业研究员铁志海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车联网是企业掌握市场主动权的标志,按照新兴概念型产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只有通过企业层面的技术融合才能为后续的市场整合提供条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车联网才刚刚开始,要实现车联网的产业化,时间尚早。从当前的车联网全局发展趋势来看,车企的车联网产品实际上还未进入全面应用阶段,存在一定的宣传噱头的意味。事关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标准、市场、盈利模式等,目前其实都是一片空白。特别是标准的缺失,使车联网的概念没有真正为消费者所接受,难以区分互联网、车联网和车载通信平台之间的区别。

对此,通信行业专家杨景表示,车联网的理解和认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产业观念上。目前,所有车联网相关厂商都在积极部署,然而目前产业链彼此独立,让做产品的企业和做服务的企业一起讨论,是不会有结果的,所以这时候需要政府寻找一个合理的格局。因为车联网涉及到众多产业和利益体,因此政府要构建一个博弈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开发车联网。

北京博雅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网络营销专家王驰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想加快车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首先要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其次是应用对于用户的友好度、为商家带来的实际价值,最后还需要克服行业准入、相关技术、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困难。这是一个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与此同时,李宇恒还指出:“车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切勿丢失两个标准,其一,安全标准在中长期内都将是车联网发展的首要考虑标准,切勿盲目添加车联网产品导致行车安全系数下降;其二,车联网产业标准杂乱将决定着后期整合难度,由此我们建议在后期的政策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以实用性为前提,企业利益不能成为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车联网:为时过早的“抢滩大战”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