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圈的那些人、那些事儿——趣闻轶事

    |     2015年7月13日   |   2011年   |     评论已关闭   |    1388

客户世界||2011-05-27

章森  贝塔斯曼集团——欧唯特服务培训经理

爱讲故事的范总–记携程的CEO范敏

2008年,我进携程的企业大学担任培训主管。报到之前,我花了些时间去研究公司的业务和企业文化。这个过程中,我搜集到一些范敏讲服务的视频和新闻稿,这些资料对我启发很大,在我看来,这些讲话内容就是一幅服务业认识的全景地图。

印象最深的是范总在BTV上跟记者讲的 “乌东面的故事”:大阪有一家乌冬面馆,店面150平米左右,装修布置大方整洁。里面的服务员都不是小姐,而是“老大姐”,大概五六十岁的老年妇女,穿着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盛装示人,看得出来服装面料都很好。这些服务员不会说英文,她们与范敏通过手势交流。即便是这样,这家店的服务还是给范敏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这里的服务彬彬有礼,让你感到非常温馨,因为是老太太为你服务,有一种居家的感觉。灯光也非常柔和,店里整洁干净,不豪华。你看了就很舒畅,有胃口。面条上来以后,装盆也非常整齐,吃了以后,哇,原来以前吃的都不叫乌冬面。那个乌冬面的咬劲儿,包括它的柔滑程度,它的汤水味道,包括小吃,每一样都让你感觉无可挑剔。”更让范敏感慨的是这家面馆的老板,做这家店,已经做了20年,他所有的梦想就是将自己的乌冬面做成大阪地区最好的面条。

“在中国如果开个面馆,5年之后如果这家面馆还活着,可能老板马上就去做房地产了。”在范敏看来,这家店包含的服务理念,正是携程一直努力的方向:把简单细微的事情做到极致。在携程随处可见这样的服务口号:100-1=0,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印象中,范总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他的每个故事似乎都离不开服务,从自己经历的故事感悟服务,用携程的故事宣传服务。特别是在他讲到携程自己的故事时,那份骄傲简直溢于言表。今年中国经营者采访他的时候,他又讲了个故事:有人捡到个钱包,想把钱包还给失主,他看到里面有携程卡就打给携程,因为这个人相信携程的服务那么好一定会帮助客户找回钱包。

在一次经理人读书活动中,范总推荐所有的经理人都去读一本经典的客户管理图书《让客户为你着迷》(Magnetic Service),那年他的服务口号是“服务进化“,提倡让服务去粘住客户,创造一种客户的“粘性”。携程是国内比较早实施全面客户体验管理的企业,这与老板的服务视野和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后来我特地将这本书的内容,编入一门课程中,大家可以在百度文库中找到。

罗隽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部副总经理
                   
非典时期的呼叫中心

话说非典那年我在南京做一个汽车企业的顾问项目,广东闹得最厉害的时候南京还好好的,也不抢板蓝根和口罩。过了年再去气氛就变了,但也只是各自小心而已。记得4月23日又去,就被要求先到企业指定的医院去体检才能进场。到医院先抽血再拍X光,拍完没多久就不对了,两个保安拿着棍子把我逼到一间办公室里,如临大敌。我心里也嘀咕,中招了?后来来了一个主任医师,让我去照CT(此生第一次),CT照完说应该没问题。这时照X光的大夫不干了,说他明明觉得有问题,又拉我去照了一次,照的这个仔细啊。最后证实无问题收了500多检查费把我放了,整整折腾了一个下午。然后马不停蹄去合作方开会开到晚上十点多,晚餐都是叫外卖肯德基搞掂,年轻时身体真好啊!比起当年,日本核辐射啊什么的都是浮云,一下午照了两次X光和一次CT,估计直接去福岛旅游也就是这个辐射量了。03年5月1日那天我离开南京,出租车上听到电台报道南京确诊了第一例非典,是北京回来的人输入的。
   
“非典”期间是中国呼叫中心行业的一次大发展,据说除了卖成人用品的,就属呼叫中心行业在非典中受益。那一年各个呼叫中心每天都为员工做探热检查,稍微头疼脑热或者咳嗽一声就让你回家休息,据说只要确诊一例整个中心都要关闭。大家较着劲儿地比谁对员工好,凉茶、板蓝根随便喝,口罩成箱发,估计现在的员工再也享受不到那时候的待遇了。
   
一转眼入行十二年了,多年来转战北京、上海、深圳,做过外包、顾问、培训,先后运营过五个呼叫中心(两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两个在深圳)。类型包括纯呼入服务的,纯电话销售的,以销售为主服务为辅的、服务转营销的、纯在线远程服务的。行业也跨越通信运营商、电视购物、在线旅游、互联网、银行。足迹所至,认识了行业里很多人,在很多老师和客户身上学到一生受用的知识。其中《客户世界》是陪伴我最久的,不论我换到哪里都随形而至,从中汲取了很多能量。适值客世百期,谨以此文致敬!

丰祖军  Stream公司 中国区运营总监

葛赛文点滴
 
葛赛文(Simon Kriss)可能是这个行业大家最熟悉的洋面孔了。早些年在一些行业活动中,每次他的出场都受到类似摇滚歌星一样的待遇,他也很享受这种感觉,可惜最近不怎么看到他的身影了,似乎已经淡出了这个圈子。2009年的时候看到他,他还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亚洲区客户互动中心战略与计划负责人,我们戏称他“Banker(银行家)”,他马上否认,说“我是一个呼叫中心人(Call Center Man)”。但今年3月在上海见到他,从他的头衔上已经看不到他与呼叫中心有什么关系了。国内有一些活动的组织者通过我想邀请他演讲,我照例还是转达,但最近的几次都被他推辞了。理由是他很忙,除了工作,他还在攻读墨尔本大学的硕士学位,专业是葡萄栽培与酿酒!
不知道我们还会不会看到他哪一天又 “复出”呢?

裴永日    奈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我与我的良师益友

2002年我加入NEXUS公司,之后实施过上百个项目,绝大多数项目都完成得很顺利。2008年8月在实施湖北电视购物项目时遇到些麻烦。

当时,得到现场的系统集成公司反馈,说项目进展很不顺利,机房还没建设好,网络、供电情况恶劣等等……不仅如此,我心里还有很多其他顾虑,以前我的客户都是跟我一样的北方人,我认为能成功完成项目的关键是跟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处理好关系。但南方的风土人情我是不怎么了解的。抱着复杂的心情我到了客户现场,在这里碰到了李波。

一开始,李波对我的产品提出很多意见,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说了一大堆,很让我反感。我按捺下不快,送了他两句话:“你现在说什么都可以,但是,最长不超过半年,你就会感到NEXUS CTMP中间件是非常好的中间件”。我又说“我必须跟你交成好朋友,要不我这个项目成功不了。”后来,项目在紧张快乐的气氛下顺利上线。李波认可了我们的产品,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我跟李波性格比较互补,他内向我外向。那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不少需要解决的产品问题,我都毫无隐瞒地告诉了他,因为我的坦率和诚实,李波对我非常信任。李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系统集成专家,我欣赏他做电信级项目的经历。我说“向李波看齐”,其实是在主动影响他。朋友需要互相欣赏,也许李波在其他人眼里算不上耀眼的人物,但是我一捧他,他的境界就高了,就会更高层次地要求自已,他就进步了。

郑浩  联想客户联络中心总监

国际化后联想跨境管理二三事

2005年,公司正式并购IBM 的PCD业务。我记得当时很多专家评估我们的并购必败无疑,我们也没有做出回应,因为在没有事实的情况下,任何回应都是苍白的。去年,我们的业务基本步入正轨。这里我想讲讲联想国际化后,跨境管理的两个故事。相信大家会对一个中国企业,如何驱动外国友人为我们工作这个话题感兴趣。

无对号入座案例故事一:某Region Leader Mr. G,负责当地的服务全过程管理,从Call Center、合作伙伴、备件物流、流程管控、技术支持管理等工作。责任重大,在各种会议上表现不俗,员工质量也不错,覆盖区域与客户都属于中等水平,但其Region业绩总也上不去,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他的老板是实实在在的天朝国人,他的同事下属是当地各国友人,他的支持部门来自各洲朋友)这种情况在很多企业非常普遍,但对我们来说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最后,我们定下来的策略:一是绝不能任由发展,公司的文化就是偏向虎山行;二是避免简单粗暴;三是必需熟悉了解当地环境,针对问题重点下药解决,同时要争取Mr. G的下属。故事的结果是在业务平稳上升的同时,我们请此人离开。总体的结果还不错,但这之中也有很多风险与压力,来自于公司内部和客户,总结下来则是要敢于挑战、熟悉环境、结合情况、果断出击、结果导向。

无对号入座案例故事二:某Region也是属于泱泱大国,服务可以说早已深入人心,服务能力不比天朝差许多,人员素质也高,但服务的效果却最差,客户极其不满,成本居高不下还有继续上扬的趋势。我部派人无数,分批对此地进行轮番的Review,却收效甚微。检查的人在的时候业绩就好些,只要一回来,业绩就又复旧如初,真好像鬼子扫荡一样,一进村粮食就没了,一出去百姓们吃的可欢了。最后的总部采取的策略如下:将中国区相关职能的关键人员一次性的全部集中投入到当地,进行长达两周的现场诊断,判断结果如下:合作伙伴利用自己的服务,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查出后,总部立即从制度上给予制止,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最终解决了问题。

本文刊登于《客户世界》2011年05月刊。
 

责编:maqianshuang

转载请注明来源:呼叫中心圈的那些人、那些事儿——趣闻轶事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