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你的业务外包吗?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63

||2005-11-25


是的,你或是你的企业考虑过这个问题吗?这个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75年来最重要管理模式之一的词汇,你有兴趣吗?外包,它的书面定义也许有点枯燥:依据服务协议,将其项目服务的持续管理责任转嫁给第三者执行。
但这个管理模式带来的滚滚利润却很生动。据统计,2004年全球业务外包的产值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而预计到2008年这一产值将达到6825亿美元。而也许正如许多国外分析家指出的那样,外包不仅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模式,它更预示着专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经营效率正在不断增速。


这一点,许多在华投资的世界500强公司用自己的实例正在做着完美的注解!


看强手如何外包


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没有能人吗,为什么它的运营部门每招聘一个正式员工还要向人力外包公司支付2000元甚至更多呢?宝洁(中国)公司一向标榜自己公司实施精英性质的人才计划,但他们却从来不愿招收IT类人才,并不是招聘不到合适的人,这家日用品巨头的IT部门早已经交由合作公司打理。而最近在中国发展很好的英国石油公司BP,在1996年就与美孚成立合资企业以改进其非差异化的燃油和润滑剂业务,这也是BP继人力、财务和会计方面的外包业务之外,在技术层面上的全新合作,大概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外包吧!如此多的事例,不难看出,外包早已经成为全球强势企业的不二选择。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的高层论坛上,一语中的:“大企业就是一个包工头,他所销售的产品,或者这些产品的构件,绝大部分都是别人生产的。更具体地说,在大企业的销售额中,一般有70%到90%的价值由其它企业转移过来的,而只有10%到30%的价值由自己附加的。”对比张博士所言,令人很容易想起业界的一个笑话,近一年来惠普公司为了拯救自己的PC部门,竟然在中国台湾地区用上了如下的宣传标语“惠普,真正的美国货!”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其竞争对手直言以对:“美国货,这年头哪有什么正宗美国货,全球化都多少年了,还没睡醒!”


的确,这就是全球化的结果,一位外贸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曾撰文评价到:“单从目前我们使用的产品本身,已经很难用国籍和地区来做硬性划分了,这也正是实施外包分工后,专业化经济突破国籍的一种必然趋势。”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林涵武认为:“从理论上来说,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强调的那样,运用合理的分工来进行产业优化。从宏观经济的发展形态而言,这是一种先进的发展趋势。而纵观世界500强的名单,专业化的公司占到了60%以上,这一点很有说服力,要更加强大就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


500强、专业化、业务外包、利润分割,大企业就像是张维迎所言的包工头,主导着资源的流动方向,它总能找到最优秀的设计师,最廉价的劳动力,最热闹的卖场,好事总会发生在它的身上,而这一切已经实现了,并且不可逆转地快速发展着。正如文章开头所言,外包已经不仅意味着一种先进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更多的还代表着一种更优的生产模式和经营效率。不过,在这一片外包热潮中,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经济的强势发动机,到底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中国企业外包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经济的腾飞曾被全球媒体争相报道,其中总是逃不掉一个词汇——“奇迹”,奇就奇在这个让很多外国学者跌破眼镜的速度上。畅销书小说《兄弟》的作者余华说道:“中国用5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四五百年的历程,发生了不可想象的变化。”也就在许多人围绕中国高达9.5%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做文章之时,面对外包这种舶来的管理模式,许多中国企业却显得相对低调,对此林涵武也有同样的感受,作为北大纵横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他认为:“从整个中国企业的实际状态来看,也是从众多的实践操作中可以明显看到中国企业还处于外包的初级状态,至于成熟日期,目前还很难判断,也许是5年也许是10年。”


如此低调的评论,其实事出有因,虽然从全球局势来看外包市场的前景着实诱人,但真正要达到外包市场的成熟状态,还存在着一个硬指标——GDP指数,从权威机构公布的资料来看,国民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外包开始。而就中国当前1200美元的GDP指数达到5000美元的标准绝非易事,从这也可以理解人均GDP指数高达中国40倍的美国、日本等国是公认的外包市场成熟的国家的原因了。


虽然非常明显的是,目前的宏观经济形态预示着中国当前的外包前景也许进程并不会很快,很多国外分析家却依然看好中国市场的外包前景,中国国内的权威咨询顾问赛迪机构的数据显示,未来五年,中国BPO(即业务流程外包)产业将保持年均39%的惊人速度递增,这些分析认为中国的外包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的黄金期。


两种相对鲜明的论调,但毕竟都只是一种看法,中国企业业务外包的必然趋势会是怎样,似乎并没有更加明确而清晰的答案。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似乎只能从目前中国企业的外包现状下手,一位行业内的专家指出:“虽然中国的宏观经济并没有达到成熟外包的条件,但其实中国企业的局部外包操作已经十分普遍。”从相应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企业和外包产业相关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为国外企业巨头从事接包的工作,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OEM现象。第二,就是进行局部地区的产业链细化的操作模式,如温州的打火机生产模式,河北高阳的毛巾生产模式,义乌小商品生产模式,这是一种专业分工的自发经营行为,可以看作是外包的初级阶段。第三,则是中国目前涌现出来的强势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初级和不定时的外包活动,最常见的外包业务包括:IT业务、人力资源、财务、物流、顾客关系、产品设计等。


与通常获得较多关注的OEM方式相比,一位义乌当地的企业家告诉媒体:“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经营模式已经有很大改变,不再只是打着别人的品牌做些揽订单的加工活了,我们也算明白了,还是有自己的品牌赚的更多,呵呵,我们现在这里有个新名词叫——虚拟经济,现在义乌有很多虚拟企业呢。” 万里马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春秋正是现在义乌众多虚拟企业中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经营者,他通过为大品牌打工、大批量生产积累了相应的资本,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他选中了已经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的“万里马品牌”,相邀香港影星担任品牌代言人,借助虚拟经营快速走上跨越发展道路,今年预计“万里马”休闲服装品牌将突破8000万销售收入。而早在1998年,美特斯邦威的老总周成建就因为率先采取“连锁专卖店”和“社会化大生产”等创新行为而异军突起在一直由香港品牌占据的大众休闲服务领域开拓出自己的一片良田。如今七年过去了,周杰伦高唱“不走寻常路”的动感广告已经是遍地开花,周成建自然喜在心中,不过要给他提醒的是美特斯邦威当年的异端行为现在已经成为城中平常事,所谓的社会大生产,翻译成现在的词汇就是虚拟品牌外包生产而已。如今义乌众多虚拟企业的崛起正是延续了周成建当年被誉为石破惊天的那条不寻常路。


林涵武认为,这也正是中国本土企业不断走向专业化经济的一个显著信号,而当年戴尔电脑直销模式的横空出世与此如出一辙,戴尔本人也顺势成为美国经济高度专业化时代开启后的业界奇才。直销,零库存,上门安装,直面客户,如今戴尔早已经超过惠普、IBM成为PC国度中的绝对王者。而许多学者论证戴尔的成功胜利总是离不开一个字眼——定位,但如果将戴尔的独辟蹊径看成是江湖秘笈的话,很多人还是误读了定位的内涵,把作者的原话翻译成现文就应该是:定位并不是什么无厘头的突发奇想的诡异概念,更应该说是对自己本身或是企业本身最合适最有力当然也是最顺应潮流的设定。戴尔顺应了虚拟化经济的潮流,当然赚钱到手软。从这种对比中不难发现,与其孤立地看待中国本土企业的外包现状,还不如从外包这项产业的经济背景下思考问题,既然业务流程的外包的先决条件是有众多满足外包商户的要求的第三者的存在,那么当下中国不同区域形成的产业链雏形已经证明了外包模式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正如战略专家宋新宇在《成功战略》一书中所论及的德国产业发展现状,大众、西门子、DMG、通快等这些赫赫有名的大公司确实享誉全球,但宋新宇在德意志银行工作时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公司确实有大公司的好处,是德国经济的顶梁柱,但如果论及德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巨大利润的贡献者却非那些处于大公司之外的众多中小型企业末数。德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0%都由他们来贡献。一位供应链方面的专家曾这样评论,“德国、意大利、瑞士等欧洲国家众多中小企业被人们称为国家内部隐藏的冠军,其实这些国家中小企业的强势地位正是体现了他们各自国家成熟的专业化经济形态和完善的外包市场。那些所谓的企业巨头也必须依傍众多的中小企业,一个高度成熟和完善的产业链由此形成。”


有因才有果,追寻结果必须细究事物的源头,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说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要形成成熟外包的产业模式,从外包的定义就可以发现,必须有合乎要求的第三方,否则空谈专业化经济,只会得到一个模糊的产业轮廓。最近有财经媒体一直论述中国的外包市场仍显稚嫩,对比西方现状如何距离遥远。也有学者撰文评价,中国企业不能盲目进行外包,外包的功效衡量尚需时日。但深究这些评论的背后本质,还在于以上的评论人士着眼于中国企业的外包背景并不成熟的现状。但新近《商业周刊》杂志用“中国一跃而起”这样的标题来评价现行中国经济发展的状态,在回溯中国二十年商业史时,奇迹这样的字眼一再被外电用来形容中国特色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外包趋势将如何发展此时还不可妄下判断,但有一点绝对可以肯定的是:专业化经济的发展模式的趋势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而换句话,说专业化经济必将带来精细化分工,而精细化分工不正是业务流程外包的孪生姐妹吗?


谁能笑到最后?


闽南话的歌曲中有一首传唱十分普遍,叫做“爱拼才会赢”。意思很简单,是要告诉人们胜利总不会轻易得来。就如同对于外包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它在国外已经运行75年之久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而它来到中国的日子紧赶慢算也不能超过10年。但时不我待,全球化的浪潮早已经涛声阵阵,外包的第一种模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早已经是驾轻就熟。顶着世界制造中心的高帽子时日并不短了,如同格兰仕这样做0EM这样起家的企业可以做到全球第一的微波炉制造企业到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如今好消息还是很多,据《澳洲人》报道,在中国强劲的竞争下,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品牌制造业不得不将部分生产转移至中国,以降低成本。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数据显示,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甚至将本土公司的一些工作外包到东南亚地区,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本较低是最现实的理由。


成为世界工厂也许正是一种经济地位的象征,但这种繁荣后面所潜藏的问题还是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首先从外延性经济的方向来看,不断涌现的反倾销案件已经是一个信号,欧盟国家加强控制的做法一时半日也不可改变。伴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能源产品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印度、越南、甚至柬埔寨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制造业基地,而他们开出的价格更低。而一直被用来和中国进行比较的南亚强国印度,不仅在制造业方面有赶超中国的嫌疑,由于政府大力培植所造成的在于软件行业的技术优势和原有的英属殖民地背景也使得他们在制造业之外,在高科技领域拥有中国目前无法相比的超前性。国际上目前已经有这样的对比,中国——生产外包强国,印度——软件外包强国,这两者的差别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


关于中国企业代工现状不是长久之计的问题,早已经是媒体乐于谈论的热点。那么关于中国企业的转型问题则更是引起了很多的争论,在中国名牌的评选过程中,以及中国500强企业的出炉过程中,无数学者和专家探讨的话题离不开一个单词——品牌。不满足于代工,就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虚拟经济或是专业化分工都不能绕开品牌建立这个过程。分析义乌当地的经济形态会发现,虽然很多虚拟化企业十分兴旺发达,但很多企业并非自创品牌,购买一些成熟品牌成了他们的一贯做法,但由于这些企业很多并没有运行品牌的经验和方法,虚拟化最终导致无法控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林涵武认为,中国目前商业环境的不完善也是原因之一,如今掀起的信用管理热潮,正说明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形成的产业链中,欺诈现象仍然时有存在,如何学会和其它企业合作并且更好地合作正是专业化经济中中国企业必须上的一课。这不由得让人想起,美国一位先锋管理学教授曾撰文说:“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必须打破和其它企业之间的鸿沟,企业间的合作形态的建立将是一种最优的选择。”


从为他们服务到自己创建产业链走向内部合作,最终形成强势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的外包合作流程,从OEM到自己配置资源,这个跨度实在是非常宏大。从第三种形态来看,中国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大型强势企业似乎已经具备这样的实力,但如果整个经济形态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独木难支的现象必然是存在。但不管是代工生产也罢,虚拟企业也罢,还是真正的中国500强,似乎还是绕不开一个字——“赢”。诚如韦尔奇所言,做企业就是要谋求利润,无论处于外包形态的哪个阶层最应该关心还是企业的赢利问题。黑猫,白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同样,外包、接包、自给自足适合自己才是最佳方案!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明天,你的业务外包吗?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