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迎来“服务经济时代”
|潘晓娟|2011-03-08
p>
p>
●服务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福利的“主力军”
●如果体制政策环境得当,服务业的发展很可能成为经济转型助推力
●随制度坚冰的打破和新技术推广,新兴服务行业及业态将层出不穷
“中国将在‘十二五’期末,迎来一个‘服务经济时代’。”这是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日前发布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9:面向“十二五”的中国服务业》(以下简称《报告》)中所作出的判断和结论。
服务业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有专家学者分析指出,根据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3000~6000美元之间时,产业结构将发生重要变化,即工业不再是绝对主导,很有可能出现工业服务业并驾齐驱的格局,条件具备的国家或地区还可能出现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对此,在《报告》的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夏杰长表示,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名义GDP的持续较快增长,到2010年底中国的人均GDP很可能超过4000美元。“而如果体制政策环境得当,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很可能成为经济转型的助推力,缓解经济转型的阵痛。”
《报告》中也强调,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重要的战略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条主线,在我国农业对增长贡献率相对较低、低端制造业受危机冲击最大的背景下,保增长重任自然就会落到服务业身上,而保就业则更离不开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服务业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强、资源消耗小、环境友好等特征,因此服务业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支撑。
《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大约4个百分点,即占GDP比重约为47%,服务业增长速度可能快于同期GDP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就业比重看,“十二五”期间将上升5个百分点左右,即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比重近40%。“十二五”期间的服务贸易总额约为700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17%。到2015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对消费支出的贡献都将是最大的。“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服务化的全面提速,服务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福利的‘主力军’。而这种变化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
新型工业化必须有现代服务业做后盾
《报告》中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大而不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位置,是典型的国际代工模式,附加值很低,究其原因是缺乏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因此,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攀升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就必须有现代服务业作为坚强后盾。
据介绍,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作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来自国际的经验也表明,先进制造业“起飞的翅膀”必须要靠现代服务业“聪明的脑袋”来支撑。其实,在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制造业、服务业“一手硬、一手软”,对产业内在规律缺乏认识。《报告》就指出,只有控制了“微笑曲线”的两端即价值链的高端,才能把握好国际分工的主导权,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我国才能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
对此,夏杰长也表示,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有冲突的,解决冲突的出路就是投入要素的“软化”,即更多地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十二五”期间,低碳化经济理念的实施将产生众多新兴低碳服务产业,支撑绿色经济转型的服务业将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首先是那些具有低碳排放特征,适应消费者绿色健康消费需求的高端服务行业,比如总部经济、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其次是通过对碳排放量集中的服务行业进行减排改造使其低碳化的服务行业,比如绿色旅游、绿色物流、绿色餐饮、绿色营销等;最后是直接为碳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服务的服务行业,包括碳金融、碳交易以及相关的环保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等。
新兴服务行业和业态将不断涌现
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大量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形成将成为该阶段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最主要动力。
《报告》中也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工业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产业分工深化、工业转型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延伸及服务外包步伐逐步加快,对生产型服务业将产生巨大的需求支撑。此外,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当前启动的一系列内需政策的效用延续,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增加。可以预期,“十二五”期间,需求将拉动诸如商贸、餐饮、医疗、社区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在内的消费服务业实现总量扩张和结构升级。
《报告》认为,“十二五”期间,随着制度坚冰的不断打破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生服务行业及服务业态将层出不穷,具体表现为:随着产业链重组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性服务企业将根据商业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经营业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服务业和新技术相融合而衍生出的新兴服务行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服务方式呈现网络化、连锁化、信息化等趋势,使各种相关联的结构性要素发挥市场价值,服务的内容和领域将不断扩展。
近年来,创意经济、网络经济、总部经济、空港经济、楼宇经济、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态在一些中心城市的兴起,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增值服务、动漫、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网上银行等新兴服务行业的不断涌现,就是这种趋势的最好说明。
延伸阅读
在向“健康社会”转型中“掘金”
隽文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最大的产业是健康服务业,2006年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2007年占比为17%,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一大产业。由此,美国《财富第五波》一书的作者保罗?皮尔泽预言,全球下一个兆亿产业将是健康产业。
在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夏杰长看来,未来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扩张,城市社会将呈现老龄化、高密度、高流动、快节奏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空前高涨。他分析认为,健康服务业很可能是21世纪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产业,也是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
健康服务业远比医疗卫生业的范围宽泛。健康服务业是以生命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先导,以健康至上理念为指导,涵盖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营养健康、身体养护、康复治疗、身心与精神治疗等多个领域的产业的集合。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举例来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药膳、养生以及亚健康的调理,就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
健康服务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像北京市就已经提出,要把医疗健康服务业列为首都七大知识型服务产业之一,来加以重点培育。相关专家也指出,到了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财富社会”必将为“健康社会”所取代。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出现一个包括医疗健康服务、医药健康用品、医疗保险等与卫生医疗相关的健康服务产业链条,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健康和医疗服务方面的需求。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我国将迎来“服务经济时代”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