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经济”拉锯:战?还是和?
||2011-02-14
p>
p>
地圈了,楼盖了,接下来要做的是什么?在抛出各种诱惑的同时,各城市却纠结在“求异却同”的窘境中。
什么样的利润版图致使这些城市纷纷下海?
铁岭市常务副市长袁卫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一个保险机构的后援中心可以带来至少3000-5000人的就业。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社会“福利”。
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彭红枫认为,成为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对一个城市而言可以实现多个领域的“同频共振”。“后台服务一般都具有辐射作用,后台中心会带来资金的沉淀和流通,活跃当地金融投融资环境,吸引不同层次的企业,企业多了,对当地的经济、税收及就业都是一个利好信息,并将带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后台服务中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可估量。”彭红枫说。
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当其形成规模后,将拉动当地金融业的发展,提升地区金融服务功能,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在资金活跃、环境优质的条件下,企业进来了。它们带来的是什么?专家告诉我们,是钱。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面对如此收益,竞争城市自然是咬住不能撒嘴,他们当然也不愿分享。原因很简单:一是觉得自己有实力做这么个事,二是吃独食的滋味更好。
是“蛋糕”还是“折箩”
这份独食真的好吃吗?大跃进似的扩张圈地、“招商引资”的背后,站在圈外的人看到的是什么?
北京某位从事金融投资及金融市场分析的人士很直接地告诉新金融记者:“现在很多地区根本没有建设金融后台的能力,看人家挣钱了,自己也要搞,貌似不搞个后台基地出来就OUT了。圈地投资,优惠炮轰,但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客户搭理,最后变成了无谓的重复建设,资源的浪费。你看现在各城市开出的条件也好、优势也罢,实际上都差不多,同质化趋势过于明显。要赢就要竞争,在同一竞技场比谁钱多,比谁扛得住,最后还是要归结到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中去,到那时,被淘汰的城市钱打了水漂,代价太大了。”
国内金融后台中心“同质化”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及,每每有专家对此表示担忧,参与者便跳出来把各自的本事重复一遍自我催眠。或许是箭已上弦没有退路,钱也投了,广告也做了,就要硬着头皮走下去。然而,谁来为“重复”埋单?谁也没想过。或许想过,但也没有办法,无奈也是一种态度。
好在各城市金融后台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各城市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错位思考、差异经营是他们摆脱同质化的重要利器,但显然不够。以上述金融圈投资人士的话说,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吃这块“蛋糕”的能力。
“能力达不到的城市,即使错位思考、错位经营,依旧会感到辛苦,拼不过的结果就是成为金融创新改革中的烈士,其失败的教训被当成教材反复研习。”该投资人一针见血地说。
已经迈步的“弱势”城市怎么办?业内人士开出方子:绑一块玩吧。
耍单OR联盟,哪个更好?
放弃独占实惠的欲望,形成区域联盟体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圈里人告诉记者:他们现在要学会的不是挣钱,而是生存。在激烈的竞争下站稳脚跟,才能看到未来的彩虹。
耍单“死磕”还是战略联盟?做出选择之前,先给思维转个身。
这更像是一场赌博:自己玩,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赌局。绑一起玩,收益减半的同时,风险也缩小。像善于做生意的浙商一样,把各家的钱攒在一起投资个有收益前景的项目,做大了分成,做赔了也不至于倾家荡产。只是,城市间最主要的合作筹码不是钱,而是各自不可复制、无法比拟的优势。这适用了当今经济学界流行的“新木桶理论”。“新木桶理论”主张经济主体要找准自己的经营优势,也就是那块最长的木板,做你最擅长的,最能发挥你独特优势的事,其余的交给别人。这也与当前金融机构前后台分离的现状不谋而合。
业内专家分析,联盟是个可以借鉴的方式。优势突出的不同城市结成战略联盟,可以提高参与体的稳定性,挤掉“不靠谱”的参与者,提高竞争层次,使竞争环境格局更加明显,从而降低了恶性竞争情况的发生。
只是,这操作起来有些困难。
联盟的前提是要双方或者几方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实际上,各城市优势不外乎那几点:位置巧、人才多、政策好。激烈竞争的副产品是把各自的优势也同质化了。此外,合作方需要完成思维的转变。他们首先要认同该合作模式,愿意分人一杯羹。“都想独吞,都觉得自己特能,都觉得用不着别人。这事就做不起来。”上述投资人说。
其实,目前各地的呼叫中心、信用卡中心等后台服务中心,只是服务外包的一个微型层面。欧美的很多大银行起初也是走同样的路子,但随着海外分支机构的健全和成熟,大批社区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也参与进来。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以目前国内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水平来看,有些城市还啃不动这块骨头。不过,联盟或许是个办法。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后台经济”拉锯:战?还是和?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