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达的基石是什么

    |     2015年7月12日   |   会议会展   |     评论已关闭   |    1410

|唐钧|2007-02-27

    服务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有需求,尤其是有效需求。当失业和贫困泛滥时,哪怕是最简单的“服务业”也是发展不起来的。要发展服务业,中等收入群体的“责任重大”,因为他们是服务市场有效需求的强力支持者。 

    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2007年《财经蓝皮书》提出的“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我国远低于国际水平”和“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的观点引起了政府、媒体和全社会的关注。媒体报道,“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就业的主渠道。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远多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高等收入国家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也是第二产业的2倍到3倍。”如此看来,即使是为落实“就业乃民生之本”,进一步发展服务业也将摆上政府的议事日程。按照一般规律,如果发展服务业能够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就一定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优惠……这样的政策举措固然非常重要。但仅仅这样做,恐怕还不够。

    可不可以这样说,从历史上看,是从事物质生产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社会成员,从他们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来“购买服务”,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服务业市场,也创造出很多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当然,这个市场形成后,从事第三产业的社会成员本身也会成为其用户)。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业似乎也是一种“再分配”,亦即大家都从自己第一次分配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去购买自己必需的服务,从而维持服务业市场的运转(这不是现在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由国家进行的“再分配”)。因此,服务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有需求,尤其是有效需求。即需方不但要有需要,还要有“购买服务”的能力,这也许是最重要的。

    20世纪90年代中,东北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很能说明“有效需求”的重要性。当时有个段子,说到了夏天街上卖冰棍儿的比吃冰棍儿的还多。这说明,当失业和贫困泛滥时,哪怕是最简单的“服务业”也是发展不起来的。

    因此,要发展服务业,中等收入群体的“责任重大”,因为他们是服务市场有效需求的强力支持者。上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是第二产业的2倍到3倍的经验数据,可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达60%以上有关。譬如,不到700万人的香港,雇用的外籍家政服务人员就达22万人,其中光给菲律宾就创造了11万人的就业机会,而雇用菲佣已成为香港中产的“标志性”生活方式。相比之下,在这方面,内地的“中等收入群体”除了经济实力的差异之外,还得不到社会支持,譬如香港住房设计专有“工人房”,而在内地,这个问题可能根本就没想过。这使内地的保姆市场始终是有效需要不足。如今,又滑向供应不足。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发展趋势似乎对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有利。研究表明: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份额急剧下降,占GDP比重从1999年的63.34%下降到2005年的49.55%。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服务价格上涨却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现在多数公共产品垄断行业,对改革本身并不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利用提价来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很高”,“2007年还将有更多的改革带动服务价格的上涨”。

    服务市场的扩大无疑是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而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则要靠服务业的“再分配”效应。但是,近年来出台的政策中,似乎瞄准“中等收入群体”口袋的甚多,这使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不足而难以支持对各项生活服务的有效需求。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服务业发达的基石是什么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