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做法掩盖垄断决策失误,节约型社会并非降低服务水准
客户世界|袁道唯|2005-09-28
一刀切做法掩盖垄断决策失误,节约型社会并非降低服务水准
《客户世界》2005年9月刊首语
作者:袁道唯 | 来源:客户世界 | 2005-09-28
p>
p>
这个夏天似乎不是很好过,特别是在京城以外的众多地方。每年都有的台风洪水依然频频光临,但像汽油用矿泉水瓶装了卖10元一瓶,许多家庭一到晚上就停电–给北京等大城市让电,这样的“惨况”今年倒是更突出。由于能源供应突然紧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节约型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确有必要,但哪些属于节约型的范畴倒需要仔细斟酌。有些旧的风俗习惯或新养成的奢华确有改革的必要。上一周我到沈阳去了两回,每天无论在哪个餐馆就餐,菜肴的份量之大都会造成大量的浪费。提了一盒月饼回来,去掉外盒,内盒,几个真正可以入口的小月饼的份量不及原装重量的五、六分之一。前面现象是东北菜的故有特色,后者则是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的过度包装。许多传统的浪费文化多少年也没见有改革的动力。
但其他的一些新出笼的要求,指标,规定,本来是特殊情况下的一些权宜之计,却往往被冠以整个社会的合理标准,似乎不执行就是在浪费,还有反社会潮流之动的嫌疑,就有些令人担忧了。比如规定所有的公共与办公场所空调都必须设在26度以上。这样的室温标准,有些人能够适应,另一些人就觉得太热了。在国外的公共场所,一般空调都是偏冷的。道理很简单,温度低些,感到冷的人可以添件衣服,而温度高了,怕热的人是无法靠脱尽衣服来解决问题的。要求包括五星级酒店在内的服务场所都将温度调到26度以上,实在是强人所难了。国际惯例通常为22-23度左右。当然,没有电也的确没办法,但请不要将26度以下的做法一概批评为“浪费电力”,“不珍惜资源”。近来,在反对限制小排量车型的同时,有人也对大排量车居然还在推销愤愤不平。也有人认为出租车的略微变大(比如北京)就是没必要的浪费。这让我想起30年前的广州。那时广州的公共汽车的车内高度大约是1米8左右,当地人可能通常问题不大。但我在那乘车时,常常要把头伸到天窗外面,否则腰就直不起来。今天无论哪里的公共汽车,这样的问题不再存在了。(但南方航空公司许多飞机的座位,至今还小的可怕,我不知道许多老外不飞南航是不是和这有关,反正我是不买南航票的)。但愿没有人把低矮的公共汽车,狭小的飞机客舱,乘坐时要弯腰低头的出租车作为节约型社会的标杆,规定成今后长期的标准。如同吃饭要定量,穿衣要凭票,那是物质匮乏社会的标志,与节约型社会没有任何正相关联系。
现代文明社会(或者时下的提法:和谐社会)需要的是为老百姓(用户,公民)提供优质的商业服务与社会公众服务。一刀切的做法无法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东北菜的大份量是一刀切,26度以上的室温标准也是一刀切。现代服务型政府,提供服务的企业都应当研究不同个体需要,提供相应服务。如果因为电力等紧张,需要做些牺牲,也应说明这一点,而不必论证少用电或不用电的天然合理性。决策者和垄断企业更应该还用户一个道歉,给他们一个承诺。因为电力紧张,汽油缺货更多是垄断下的蛋,是决策失误的结果,与整个社会的消费扩张没有理由一定是因果关系,不应该借口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把责任和后果都推给社会。这样建设节约型社会最终的结果是回到短缺经济的年代。社会总体的服务水准也会向下滑坡。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刀切做法掩盖垄断决策失误,节约型社会并非降低服务水准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