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 一座中部城市的转型读本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577

|李玲|2010-03-30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健步伐,中国城市的发展,正全面向前。

猎猎行进间,以坚实的履印描绘着这个城市今天的容颜,并进入这个城市永续的明天。

值得期待的是,新一轮的发展,催生着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为中国力量提供着新的注解,并形成中国新的城市读本。这里,记者有机会走近中部城市——南昌!

记者采访后最深刻的感受是南昌市民给予的!曾几何时,南昌人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图景,不经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回望南昌10年的路径,如同捧读一本大书,如同纵览一幅画卷。

让我们品读南昌读本的几个章节,浏览南昌画卷的几幅图景。 

森林城乡,一个在绿浪中生长的城市

【人类是自然的儿子,但怎能让自然成为衰老的父亲。

想到南昌,所有画面背景便成为绿色。这个城市不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砌物,而是棵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大街小巷林木错落、江滨湖岸园林簇拥、社区村庄绿意葱茏。南昌城满目树的姿态花的模样,高低起伏着绿浪,仿佛整个城市也化作一棵英姿勃发的生命树。】

记得2001年,南昌提出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花园英雄城市时,特别是对“花园城市”的提法,很多人都笑。

可不是,啥叫花园城市?电视上看过别的城市见过,而“白天很脏,晚上无光”的南昌,实在是差得太远。

那时城里的状况让人摇头,城郊的情景更让人揪心。就说南昌西郊湾里区的梅岭,“湾里在哪里?沿着垃圾走到底”。

曾经一味追逐经济发展指标的时候,人们往往忽视葱茏的山川,忽视清澈的河流。之后,又常常为追赶付出的环境代价而叹息。城市是市民的家园,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与持续的前提。

10年过去,记者无法罗列出一叠叠文件的名称,也无需注明一次次大手笔的投入数字,在扮美南昌的日日夜夜里那注入的心血、流淌的汗水都成为今天自豪的足迹……

因为一切源于责任,一切为了承诺!因为这里是我的城市我们共同的家园!

“只见高楼起,未见百姓笑”那不是发展,真正的发展是“城以民为本,民以城为家。”

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将南昌与韩国高阳、日本的福冈等城市并列为“世界十大动感都会”。

花园城市成为南昌人的现实图景,然而南昌没有驻足,2007年开始向“森林城乡”进发。而这次,南昌人不再质疑!

“特别忙,特别累,特别充实,是最有成就感的10年。”这是很多南昌干部共同的表达。这10年里他们有个鲜明的感觉就是不断地在攀登高峰,原来认为高不可攀的高峰跋涉极顶后,市委市政府又适时提出新的要攀沿的高峰。

在南昌做一个园林人,是幸运的也是骄傲的。“别的城市有别的城市的优势,但咱南昌的绿地覆盖率是数得上的。”市园林局郑炜局长音色洪亮地说。“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的一片片森林就这样开始在城市里“冒”出来。

青山湖、象湖、艾溪湖、梅湖等江、河、湖泊都建起了绿化带。红谷滩新区已经成为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片为绿色公园、线为绿色长廊、面为绿色板块,形成常绿和落叶并举、速生与慢生兼顾、林相和季相搭配、平面与立体结合的绿化格局。“森林进城、公园下乡、花园进厂、生态进户”,把绿色注满城市的每个角落,“繁花似锦的春,绿树成荫的夏,色彩斑斓的秋,绿意浓浓的冬”组合为今日南昌的城市版图。

罗鹏云是南昌的老园林,上世纪五十年代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就出自罗老的设计,他的儿子罗宏祎子承父业也成为南昌新一代的园林师。

“园林景观设计无极限,无顶端,无终点。”大到千亩湿地公园艾溪湖、象湖、数万平米的渔舟湾湿地公园的设计,小到城市干道上一林一木的种植选择,都倾注着他的热情与激情:“森林城乡三年间,超过我之前20年的工作量。” 这是南昌的园林设计师们共同的感叹与喜悦。

回望至今22年园林设计师生涯,罗宏祎的成就感溢于言表:“当初我看了别的城市,想到南昌我就直摇头,而今是国内外同行来看我们南昌时他们直点头。”

千亩艾溪湖湿地在南昌市城东,位于高新区内。

2001年新区开发,也是最需要资金的时期。而市委市政府毅然放弃16亿多的商业开发利益,为今天及明天的南昌永远留下这片野趣盎然的湿地。这里水草茂密的生态、花木扶疏的美景,不仅成为南昌人享受自然的乐园,也成为鸟类的梦乡。这里每天有几万羽鸟飞来过夜,联合国的专家看了后都觉得妙不可言。

正是三月春初到,徜徉在艾溪湖湿地,到处林木葱葱、野花点点,绿色醉人。

这里的守护者都有一棵“草木”心:“天地之间树木花草飞鸟鱼虫同样是有呼吸的生命,夜深人静的时候,嗅着草木的清香,听着小动物的鸣叫,特别地感受到人在自然怀抱中愉悦与幸福。”

可不是,周边就是南昌高新区,这里是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安营扎寨的地方,而中心区的湿地却是花鸟鱼虫的天堂。“和谐”就是这样了!

从花园城市到森林城乡,在南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上,是一次跨越。

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平和地向记者解读:“花园城市强调的是观感美,森林城乡关注的是生态优。现代城市不能是丛丛水泥森林,更要有自然森林环绕。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南昌把造‘绿’作为转型期的重要基础建设来抓,多为森林留空间,这个时候留下来就留下来了。”

多种一棵树、多栽一片林,共同建设森林城乡,成为南昌干部群众自觉的愿望、积极的行动。

每年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是全民义务植树日,干部市民一同走向街头郊野植树,至今已坚持9年。其间,义务植树7200万株,平均每年达800万株。想想看,是咱们自己种出的树木,能不上心、能不用情!

绿化与植树,也是南昌市民街坊邻里间聊天的话题。“大的事情咱操心费劲,可房前屋后多栽花种树,小区认养几棵树,这事乐意做。”人同此心,在南昌的许多社区都设有“树木认种报名点”,接受市民栽种“生日纪念树”、“结婚纪念树”、“同学聚会纪念林”。

2009年,城市绿地率超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8平方米。如今的南昌,不仅是城市,还包括乡村,省道、国道旁也是绿树婆娑。

“几年前,我从德国的科隆沿着莱茵河行驶400多公里,沿途都是绿色的,那里的乡村洁净美丽。我就想我们的乡村什么时候也能够做到这样,我相信这一天不久也会实现。”余欣荣书记的一番话,为记者呈现出不远的将来“花园南昌 森林城乡”的图景。

走进“城市绿洲”天香园,这里有几十万的鸟类翔集,被专家称为鸟类的天堂。园在城中,人在园中,鸟在人中,热情好客的鸟“主人”不时飞落人的肩头、掌上。此情此景,让记者体味着现实版的“天人合一”——天上的飞鸟与地上的人群。

着眼未来,一座让人尊重的城市

【2200多年历史文化的厚重以及诞生人民军队的荣光,既给予这座城市古风雅韵更赋予今天施政者必须担当的责任。

南昌让我们尊重,今天的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的基础:打基础、蓄势能、谋长远。南昌也让我们相信,一座城市如果把好的东西日积月累经年持续地流传下去,才可以做成一座伟大的城市。】

今天的城市,应该怎样的规划,让未来的人们可以持续享受前人建设的成果?

60岁的张玉星老人家住红谷滩万达新城。而红谷滩新区是10年前跨江在荒滩上建造的新城区,面积相当于又一个南昌城。

2001年老人搬来时,自家窗户望出去,黑乎乎的都是荒滩,原来的街坊邻居少有往来,“可不是吗?过江一次得花上两小时。”而今,从老城到新城有5座跨江大桥贯通,“老街坊晚饭后遛弯就来了。”

新城已成为南昌市民最骄傲的展板。“早晨打开窗户,花香扑鼻,还常有小鸟飞到家里做客。”

10年里,新城高度成长着,躯干茁壮着,果实渐渐丰硕着……

记者来到南昌城南朝阳洲。

10年前,是就近开发朝阳洲旧城还是跨江建设红谷滩新城,曾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议。而高起点、大手笔地“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版图”成为市委市政府坚定的选择。

如今新城已赫然崛起。2008年,朝阳洲的开发在机器轰鸣中破土动工。这块储存10年的 “黄金宝地”,将打造成为高品质的“现代宜居之城、绿色交通之城、滨水生态之城。文化休闲之城”,“力争夺取联合国的迪拜奖。”负责朝阳洲开发建设的罗时民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而就在这块黄金宝地上,最先建设的外型现代俊逸的楼群是拆迁农民的还建房小区,功能设施齐备,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社区服务中心一应俱全,环境优雅,园林绿化率高达35%。

与此同时,南昌通过人大立法规定城北的扬子洲地域58平方公里10年内不准开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充足空间,储备一笔财富。

对于曾经那场攸关南昌城市战略总体布局的争议,余欣荣书记自有一番深谋远虑:“城市有大有小、有强有弱,但发展的时代性是永恒的,与时俱进是永恒的。南昌是一个欠发达的中部城市,城市建设是一项长远的事业,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要敢于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多干‘打基础、蓄势能、谋长远’的事情。要有一种为未来打基础的发展战略,包括产业基础、市政基础、生态基础、文化基础。”

今天的建设是否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能否让子孙后代持续地享受建设成果,体现着城市管理者的能力、眼光、胸襟。

“到伦敦与市政府官员交流时,他们告诉我伦敦大的基础设施是沿用300年前建设的,很触动我。如果我们今天做的事情为后人留下包袱,危害了未来人民的福祉,这是我们最担心的。”这是余欣荣发自内心的体会。

南昌每年都输送干部到国外学习,大家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们现在并不是中国的发达城市,但思想的高度、眼光与境界不能欠发达。”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起点是财富,低标准是包袱。我们始终有一个信念,希望做到城市规划、城市基础建设、城市标志性建设,三百年五百年还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大气谋事、精细做事、高效成事、和谐共事。难道我们中国人就只能够留下皇宫留下庙宇?南昌难道只能留下滕王阁?”

南昌自然禀赋很好,城内城外有十几个湖泊,水域面积占到南昌版土的28%,是名副其实的水都。“人是城之本,水是城之灵,绿是城之魂”。他们坚持不懈地做优做美做足水的文章、绿的文章,还湖泊水清,将城郊染绿,让夜晚通明,把市政基础建设工程的千头万绪归结为市委市政府一项项扎扎实实的工作上,一天一天持续努力成为植入市民眼中的一泓清水、一方绿地、一处景观。

2003年开始,清水工程、排水改造、污水处理,先后投入60多亿资金,打造“亲水城市”。连续四年实施了“百路大会战”工程,每年投入上亿元资金,累计改造坑洼积水的小街巷400多条,把路修到了居民家门口。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见证者。今天的发展变化带来的人们思想的统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这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力量。

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关说:“信心是生产力,而且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南昌搭载在中国这趟高速前进的火车上,作为一节车厢随着火车头的带动必然是向前行驶的,对南昌的信心也来自国家的强大。”

随后,对湖畔河岸江滨建造市民广场,美化亮化,赣文化长廊、主题园林等临水而设置。如今,“八湖两河”的南昌水脉,与 “山脉、人脉、文脉”组合成为市民的亲水空间。 “环湖一条路、沿湖一片绿、依湖一片景”。其中青山湖湖区,相思林公园、名人雕塑园、欧陆风情园等多个公园环绕,成为市民流连徜徉的水花园。2006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世界十大动感都会,南昌成为中国惟一入选城市;2007年,南昌入围“200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城市”;2004年至2007年,南昌连续四年被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列为“极力推荐投资城市”;2009年南昌因湖清水美获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协会“2009年全国十大最美丽的城市;2009年南昌因宜居宜业令人向往获评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今日,邻水而居,近绿休闲,已经成为南昌人的生活时尚。

把今天的建设看做是未来的基础,这是一种胸怀,一种品德,是一种远见!

去年2月28日南昌英雄大桥贯通的时刻,市建委的杨毅浚作为英雄大桥的建设者:“走在投资17个多亿、长9.5公里的双向8车道的大桥上,宽广敞亮曾经的辛苦和拼搏,都成为对南昌未来的信心与豪情。”

英雄大桥,是南昌五座跨江大桥之一,连接起的不仅是新城与老城,更贯通了南昌通向未来的道路,承接起南昌人的光荣与梦想。

“大气开放、诚信图强”作为南昌的城市精神,是南昌人超越时空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市委书记余欣荣对城市文化作这样的解读: “我们通常讲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养’就是文化。文化养育了祖祖辈辈,还要养育世世代代。我们这10年是怎样走过来的,以及未来往前走需要一种怎样的精神引领,这8个字是我们走过的道路的提炼。南昌人民要求我们做好一件事:转型,即传统型转型为现代型的城市。对历史的一种交代,对百姓的一种交代。”

采访中余书记讲述了一件小事。原来计划搞隧道解决老城区和红谷滩新区的联系。当时设计人员提出比较简单和经济的办法是在滕王阁的前面修建隧道。如果这样做会破坏滕王阁的文化遗产形态。这个方案没有采纳。 “经济要向文化让路,今天要向历史让路。”

“我们可以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间主要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都在建设,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多修路,多架桥,拉开城市框架,原来是85平方公里,现在240平方公里,一旦你达到300、5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00万及800万的时候,今天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这是市长胡宪的回答。

南昌是一座让人尊重的城市!源于她的责任,源于她的诚信,源于她的担当。

低碳经济,一座追赶超越的城市

【低碳经济眼下是个高频度出现的热词。

掠过大街小巷的绿浪,记者更想探究的是如何续写绿色南昌画卷?如何支撑一个城市的绿色发展之路?

而品读南昌的低碳经济,透露着南昌的管理者清晰而前瞻的判断与坚定而持续的路径选择。在南昌,此前10年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绿色发展之路与今时的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之路融合在一起。】

如果南昌的发展以10年为一个阶段的话,从2000年以来的10年,南昌通过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等一系列的战略举措,持续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已经培养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

南昌市市长胡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南昌被国家列为5个低碳经济试点省市之一,全国发展低碳经济试点的唯一省会城市,这种发展理念的升华,必然引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转变我们发展方式,实现特大城市质的提升。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一个欠发达城市的追赶与超越。”

2009年南昌被国家列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城市,“十城千辆”、“十城万盏”示范城市。另外太阳能光伏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南昌航空工业城等,包括渣打银行等大型银行都进入了南昌,一个金融业服务群也正在形成。与此同时,现代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商贸、物流等都在紧锣密鼓推进。

南昌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柳华说:“低碳是方向,是国际潮流。一些地方把低碳当作‘筐’,就变味了。而南昌是以对城市对人民诚信而责任的态度,一直坚持绿色发展不走形。我们是以发展低碳,实现一个内陆城市融入全球化的现实路径,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为解决工业污染造成的水环境污染源头,2002年开始先后投资20多亿元,分批对40家大中型企业实行“退城入园”迁入工业园区,同时对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环保监管。南昌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毛顺茂说:“大企业外迁后,迁出一个企业,清澈一片空气,清澈一片清水。”企业外迁的同时,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转型改造,杜绝污染源“搬家”。

南昌这10年发展很快,创造了又好又快的南昌模式。在产业选择上,不仅是选择低碳,而且是在低碳产业里选择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产业,以支撑南昌追赶进位;是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并重,不仅现有产业的低碳化,而且低碳产业的支柱化。

因此,南昌对重大项目的环保提出很高要求的同时:卡住引进关,不破坏生态;卡住设计关,按生态理念设计;卡住运行关,按清洁生产的理念来生产。

“南昌的绿色发展,要自觉的承担一个大城市的责任,建设一个中国生态发展的领军城市、建设国家低碳发展的示范城市是我们的目标。”余欣荣书记阐述道。

南昌作为长三角、珠三角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是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示范城市、“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建设,为南昌市决策层高起点的产业战略布局提供了政策环境:选择爆发性的高博弈的市场,比如说光伏产业、LED产业、大飞机制造业、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等。

总投资500亿元的20平方公里的光伏产业园,按照国际化领先标准,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科技含量最高的光伏产业基地;总投资100亿元的金沙江LED产业园启动;25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工业城开园建设;服务外包在过去三年一直保持40%的高速增长;瑶湖生态科技城开发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一个百万人口的科技新城与高新区比邻而居。

目前,已有36家世界500强企业、37家国内200强企业落户南昌。连续第6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被台湾电电工会评为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

南昌的发展并不是GDP数字的简单跃升,是一个城市的全面前进。 2009年被评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引进贝塔斯曼、用友红谷滩产业基地、泰豪国际动漫产业园等一批软件和服务外包项目。2009年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5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43个。承办世界首届低碳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来自世界500强企业,25个外国驻华使领馆使节、著名专家学者等嘉宾近1400人共同谋划新的产业革命图景。

南昌提出的“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就是要在产业发展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使大家安居乐业于南昌这个大氧吧里。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昌市积极策应,提出了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南昌将迎来揽梅岭山入城、跨赣江繁荣、临鄱阳湖发展组团建设的“山江湖综合开发新时代”。梅岭的湾里将成为绿色南昌的窗口,承载南昌情感的记忆;赣江,南昌人民的母亲河,将把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推进成为经济格局;而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永续流淌成为富民之水。很重要的理念是把城市开发的边界融入到大自然中,是城乡并举的生态开发,实现人与自然的更加和谐。

高铁时代、地铁时代的来临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延伸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腹地;低碳化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南昌。给南昌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需要更大的平台来承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搭建起了南昌城市发展的全新坐标系,成为启动南昌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把南昌推向了又一个极富前瞻意义的发展平台,站在这个平台上,南昌将以大手笔描绘山江湖综合开发蓝图,开启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余欣荣说:“在中国的大版图上,南昌是有自己的区位优势的,因为它是承东启西的,沟通南北的。南昌作为长三角、珠三角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共同腹地,是惟一与之全部相连的城市,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余欣荣书记欣慰地表达:“画好一张城市规划图。建设一批厂——低碳的、高科技含量的、有时代竞争力的、能够持续发展的。这几年,工业快速持续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我们的空气水质的优良率不仅没有降反而提升了。这是最大的自豪!”

安居乐业,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

【南昌人走向幸福的足音,是那么坚定,也是那么自信,记载在南昌越来越美丽的城市版图上。

南昌市民对于自己城市的热爱和眷恋,对于寻常生活的积极乐观、从容自信,特别是市民那种既包含普遍人性又带有真切的生活满足的表达,才是记者心中一道更加生动的风景——让人感到一座城市的另一番风情。】

一个城市究竟是什么东西吸引着人们的到来?来了,流连忘返;离开后,又会念起?

对于生活其中的居民来说,这里是他们怡然自得的安居之所和心灵喜悦的精神家园;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这种丝丝缕缕的感受会成令人有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愿望。

正是三月春初到。

夜幕降临,记者散步来到秋水广场。这是位于红谷滩新区沿赣江江岸延绵十几公里的休闲广场,也是市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隔江对望就是滕王阁。几年前,从滕王阁望向这边,是沉寂的黑暗。而今,是灯火通明的城市“客厅”。这里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音乐一响2000多水柱喷薄凌空,广场笼罩在梦幻的水雾之中。

开电瓶车的周伟师傅自打广场建成开放的2004年1月18日,就在这里上班。这条江滨路上,周师傅每日来来回回的迎来送往观光客已经7年。

记者问:“你每天都在同一条道上听导游讲同样的话不腻吗?”

周师傅一迭声连说三遍“不腻!”:“高兴呀!每天听不同地界的人说咱南昌好,乐呵着呢!要不是今晚值班,我也会跟家里人一起来江边散步。”周师傅告诉记者,广场通常有三五万人,像夏季多的时候有十几万人。

“咱南昌这几年变化大呀!像这样的市民广场、市民公园还多着呢。上班路上看着养眼,下班走走高兴。”旁边的人接着周师傅的话说。“这么大的地方,政府不收门票,工作人员得七八十人,政府替不替老百姓办事儿,我们心里明镜似的”

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有多少收益。生活中,可以忽略的事情很多,可以发现的事情也很多。而细心地盘点,一个人的诉说,引发着更多的人的认同与喜悦。这样的对话,让记者体会到一个温暖与真情的南昌。

“南昌的绿色发展,要自觉的承担一个大城市的责任,建设一个中国生态发展的领军城市、建设国家低碳发展的示范城市是我们的目标。”余欣荣书记阐述道。

南昌作为长三角、珠三角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是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示范城市、“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建设,为南昌市决策层高起点的产业战略布局提供了政策环境:选择爆发性的高博弈的市场,比如说光伏产业、LED产业、大飞机制造业、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等。

总投资500亿元的20平方公里的光伏产业园,按照国际化领先标准,建成全球产业链最完整、科技含量最高的光伏产业基地;总投资100亿元的金沙江LED产业园启动;25平方公里的南昌航空工业城开园建设;服务外包在过去三年一直保持40%的高速增长;瑶湖生态科技城开发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一个百万人口的科技新城与高新区比邻而居。

目前,已有36家世界500强企业、37家国内200强企业落户南昌。连续第6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被台湾电电工会评为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

南昌的发展并不是GDP数字的简单跃升,是一个城市的全面前进。 2009年被评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引进贝塔斯曼、用友红谷滩产业基地、泰豪国际动漫产业园等一批软件和服务外包项目。2009年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5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43个。承办世界首届低碳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来自世界500强企业,25个外国驻华使领馆使节、著名专家学者等嘉宾近1400人共同谋划新的产业革命图景。

南昌提出的“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就是要在产业发展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使大家安居乐业于南昌这个大氧吧里。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昌市积极策应,提出了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南昌将迎来揽梅岭山入城、跨赣江繁荣、临鄱阳湖发展组团建设的“山江湖综合开发新时代”。梅岭的湾里将成为绿色南昌的窗口,承载南昌情感的记忆;赣江,南昌人民的母亲河,将把一江两岸的城市格局推进成为经济格局;而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永续流淌成为富民之水。很重要的理念是把城市开发的边界融入到大自然中,是城乡并举的生态开发,实现人与自然的更加和谐。

高铁时代、地铁时代的来临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延伸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腹地;低碳化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一批重大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南昌。给南昌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需要更大的平台来承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搭建起了南昌城市发展的全新坐标系,成为启动南昌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把南昌推向了又一个极富前瞻意义的发展平台,站在这个平台上,南昌将以大手笔描绘山江湖综合开发蓝图,开启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余欣荣说:“在中国的大版图上,南昌是有自己的区位优势的,因为它是承东启西的,沟通南北的。南昌作为长三角、珠三角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共同腹地,是惟一与之全部相连的城市,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余欣荣书记欣慰地表达:“画好一张城市规划图。建设一批厂——低碳的、高科技含量的、有时代竞争力的、能够持续发展的。这几年,工业快速持续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我们的空气水质的优良率不仅没有降反而提升了。这是最大的自豪!”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南昌 一座中部城市的转型读本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