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新局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76

||2010-02-27

十二年,一轮回。

从1998年原体改委提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引发对“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到2010年1月13日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加快“三网融合”的坚定决心,人们心中那个期盼了多年的“一根线”梦想,在十二年里,终于乍现曙光,照进现实。

所谓“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最终整合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应用环境。而“一根线”梦想,则是“只需要接一根线、付一次费,人们就能打电话、上网、看电视”。这几乎已成“三网融合”倡导者们的经典言论。而咨询公司中研博峰的预测,则描绘了一幅令产业兴奋的前景:“预计未来3-5年之内,三网融合的各个领域,每年将保持30%-50%的增长,预计将达到5000-80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

但是,好事多磨。

尽管在底层技术上,三网的互联互通和无缝覆盖早已不是问题,可是,业务层的互渗交叉,经营上的竞争与合作,以至行业管制和政策上的统一,却如同不断高耸的山峰,难以逾越。广电总局和工信部,这对直线距离不过3000米,却在十几年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始终难以做出大的让步,最终,在温总理的斡旋下,还是又一次坐到了谈判桌前。

这一次,他们面对的,又将是什么样的新局面呢?

广电补课

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已定。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从业务、产业格局到监管体制,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这即是广电、电信“双向进入”的核心所在。

“这一次较量,广电系无疑是博弈的赢家。”在业内观察家看来,这很明显。

而与之相比,电信系显得有些失落。因为其诉求主要是IPTV的扩大和视频业务的开展。而电信系等待已久的IPTV牌照,尽管广电破天荒地松了口,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广电系不会轻易给电信系IPTV业务的大范围发展资格。而对于电信系十分想要的视频业务,广电系在内容上仍牢牢把握着监管权。电信系一心想大力发展的手机电视业务,还是被广电掌握在手中。

投资者们的看法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专注于TMT和无线领域投资的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合伙人徐晨在接受《互联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从长期看,三网融合后,整个信息产业在业务和内容上会趋于开放,但由于广电网络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保留其宣传口径的功能,此消彼长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能否推进信息产业业务和内容上的开放还是未知数。“受到系统的监管,同时最近对互联网和手机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从某种角度看,这都是为三网融合可能带来的内容和信息现状的冲击做准备。”徐晨这样分析。

这样看,是否意味国家更倾向广电系?

“这次三网融合的最大进步和最宝贵的精髓,就在于将广电系拉入了市场化的轨道,以后就有可能慢慢进化,重演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建议,要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看待这个问题。广电总局本身不是企业,这么多年一直是政企不分,一旦完全放开,面对已身经市场化百战的电信企业,它肯定面临巨大的挑战。“考虑到这点,国家让它先起跑了几百米。这就是国务院提出的广电先行的非对称开放政策。”

事实上,对广电系竞争力的担忧不无道理。

超过3000家的运营商、约2/3的省(区、市)没有完成网络整合、不同的底层软件和CA(加密认证)系统,广电系的这些现状与电信运营商的全程全网和垂直化管理构成鲜明对比。有线网络运营商尽管拥有“最后一公里”的接入网资源,但仍缺乏全国性的网络,缺乏IDC,缺乏国际的数据出口,而且其品牌建设也不如电信运营商那么坚实。这些无疑都会削弱广电系的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三网融合新局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