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格三星停产彩管 外资并购A股第一案失败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96

||2009-12-16

   2009年11月25日,赛格三星(000068.SZ)发布公告,为偿还银行债务,公司计划变卖购置价为30.17亿元的CRT设备,而该资产目前账面净值仅为1.51亿元。此前的11月3日赛格三星停牌重组时,公司的韩方高管已全部退场,员工锐减一半,彩管(CRT)生产线全部停产。

  财报显示,赛格三星前三季亏损逾13亿元。“它只剩下重组一条道了。”分析人士表示。

  赛格三星是国内电视彩管玻壳龙头企业,韩国三星康宁和深圳赛格集团分别是其第一、第二大股东。作为当年外资成功并购A股上市公司第一案的主角,该企业曾受到各方肯定和赞誉。如今,这一切已是昔日云烟。

  赛格三星为何黯然落幕?

  CRT大势已去

  在彩电更新换代中,彩管行业呈现趋势性衰退。尤其是2008年底以来,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LCD企业为了消化库存而大幅降价倾销,这导致彩管企业纷纷减产或关闭。赛格三星的主要客户三星SDI由于订单大幅下降,关闭了多处工厂,拖累赛格三星全年玻壳整体供应量减少到1100万只,生产能力闲置了一半。

  赛格三星拥有11条生产线,但公司股东判断CRT市场需求已无法恢复,不得不接连减产。今年5月14日,它停止运行一座主要生产25寸屏的彩管池炉及相应生产线,损失了3.8亿元;7月2日,它又停止运行1条玻壳屏线和2条显像管锥线,损失1.69亿元。8月31日,赛格三星全面终止生产CRT。

  赛格三星的一位供应商对《IT时代周刊》说,接到赛格三星发来核对账务的来函后,感觉它快要破产了,于是,要求提货必须先打预付款。而停产后的赛格三星几乎瘫痪,被迫变卖“家产”偿债。其拥有的彩管原材料预计可回收资金2.9亿元,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赛格三星只剩下重组一条道。”海通证券分析员邱春城说。确实,关乎赛格三星重组的传闻在业内此起彼伏,但赛格三星却发布澄清公告称,“三个月内,不会发生重大重组行为”。

  接下来,赛格三星又爆发人事震荡。8月25日,赛格三星韩方高管李炳騋辞去董事、副董事长及总经理职务;权赫和辞去监事职务;李兴洙辞去财务负责人职务。10月20日,韩方高层全部撤出。知情人士称,韩方高管们来深圳就任前,在北京进行了一年的语言学习,日常管理也很努力。因此离开时都显得依依不舍。在道别宴会上,57岁的李炳騋还流下了泪水。

  股权纠葛

  赛格三星的前身是于1997年上市的赛格中康,当时的三大股东为赛格集团、赛格股份和深业腾美,分别占股28.49%、21.37%和21.37%,而赛格集团又是赛格股份的控股股东,因此,它绝对控股赛格中康。

  赛格集团由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起成立,旗下有四家上市公司,三家严重亏损,赛格中康是唯一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为了缓解资金短缺,赛格集团计划转让赛格中康股份,并与韩国三星康宁开始接触。

  三星康宁是韩国三星集团和美国康宁组建的合资公司,是全球第三大玻壳制造企业。当时,韩国三星对中国彩电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非常心动,加上中国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及廉价的劳动力,它希望将制造转移到中国。此外,赛格中康和三星康宁都采用美国康宁的设备,双方在产品配套和升级上不存在障碍。

  赛格集团和三星康宁一拍即合。但当时,赛格中康法人股的转让受到政策限制,收购受阻。为此,中方设计出一套曲线收购方案,三星康宁顺利收购后,共持有35.46%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赛格中康随之更名为赛格三星。

  这起外资并购A股第一案,获得各方一致好评。赛格三星表示,今后公司将全面涉足尖端显示器制造。

  然而,赛格三星的业绩随着彩管行业日薄西山而一路低迷。2007年,公司净亏损19.2亿元。与此同时,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行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赛格三星股权结构复杂,韩国三星是通过股份转让入主,其股权成本不像发起者赛格集团那么低。双方利益难以协调,赛格三星成为股改“钉子户”。

  三星康宁在股改对价(非流通股股东为了解禁,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股票)谈判中,提出条件:中方股东应支付80%的总对价,自己只支付20%。后来双方谈判到7:3、6:4。

转载请注明来源:赛格三星停产彩管 外资并购A股第一案失败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