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创投甘剑平:媒体和VC神话了”投人”论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84

||2009-12-08

< p style="text-align:center">启明创投甘剑平:媒体和VC神话了“投人”论

  在VC行业混迹十年有余的甘剑平,他总是很幽默却直率地表达他有些“语出惊人”的观点。VC就是一个到处寻求机会的行业,他却奉劝中小企业:无需融资的千万不要融资,特别是找他们这种股权投资。因为找他们成本是最高的。

  互联网、消费、医疗健康以及清洁能源等VC眼中最好赚的“产品”,都在启明的选投范围之内。但作为外资VC,启明乐意去尝试更为早期的项目。

  围绕“互联网生存一代”的需求找项目

  南都:启明创投给我们的印象是在互联网行业比较“前卫”,敢于尝试新鲜的东西,像开心网、世纪佳缘、订餐小秘书等网站都是针对这一群体的投资。

  甘剑平:我们在互联网相关行业的投资无论从投资金额还是项目数量来看,都占了一半左右。在中国做VC,互联网是有很大的机会的。在启明,我们有一个概念叫“intersum er”(Internet+consum er的合成词),指的就是现在中国内地3.6亿网民,这个群体的特征即是年轻、收到良好的教育,多数生活在城市里面。我们之所以很看好这个群体,无非就是他们更会花钱,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更加看重。

  南都:启明是一个外资VC,在互联网投资名单里,也不难发现一些项目已经在欧美有了成功的先例,而你们投了一个类似的“中国版”的公司。是这样的思路么?

  甘剑平:其实并不尽然如你的推测。我想你也知道,所有的美国的消费品牌或者互联网品牌来到中国都多多少少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后来就能看到他们怎么根据中国内地的消费者习惯和嗜好去调整。我们投资的像一嗨租车,跟美国的租车公司比起来,车的单价会相对低一些。但个性化服务也会在一嗨租车出现,比如说代驾的服务。这些与美国的赫兹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南都:这些建议是启明给到他们的吗?

  甘剑平:我想更多是“志同道合”的推进吧,投资前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从宏观角度分析市场,设定投资战略,寻找的公司则希望是相互认同发展理念的角度去考察,因此后来企业的调整等都推进得还很顺利。

  达二三十亿的市场容量就值得介入

  南都:在整个大互联网概念下,启明对各个细分市场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

  甘剑平:我们是希望能够在互联网大的行业中的细分领域都投当中的N O .1或者N O .2,比如说是世纪佳缘、淘米社区、凡客诚品这些企业,有的是投资前它就是细分领域的第一,有的则是在我们的帮助下慢慢做到细分行业的第一。

  南都:这个细分市场要多细?

  甘剑平:以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来看,广告、游戏、无线增值和电子商务几个方式,目前应该是不到1000亿元的市场容量,那么我们考察每一个细分市场,只要能够达到二三十亿的容量就是值得介入的投资领域。

  南都:那如果投资的对象还不是行业的N O.1和N O.2呢?你们怎么判断他具备这个成长的潜能?是不是人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

  甘剑平:我觉得还是行业的机会比较重要。我刚刚谈到行业规模、增长速度和行业本身的特性,包括现在同行中是不是已经有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对手存在,我们是不是还有机会在两三年内成为N O .1或者N O .2的,这些个才是我们比较看重的。

  对于投资项目,最后是不是很成功,肯定是取决于团队,但是很早期判断团队行不行,其实是件很难的事情。当然我们也要判断,但启明很多的投资都是偏早期的,我们更多是从宏观的行业前景或者产品的微观前景来分析,做出最后的决定。

  我们的目标是每年达到30%的回报

  南都:你们挖掘项目的来源和渠道都有哪些?

  甘剑平:我们跟行业一些优秀的“天使投资人”有合作,比如说金山的雷军,腾讯创始人之一曾李青,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钱永强等等,包括乐百氏的何伯权。他们是天使,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项目源。

  当然,我们也和行业里面比较成功的优秀企业高管有很深入的接触。像开心网的创始人程炳浩就是新浪的前高层。当我们需要对某个行业做深入的了解调查时,就会接触到这个行业能够为我们提供项目源的人,一嗨租车就是我们对租车行业做调查的时候才发现到的。

  南都:能够给企业成长的时间有多久?

  甘剑平:作为投资人来说我们需要耐心。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也发展了十几年的时间,很多巨型的公司都出来了,这些巨人越来越多触及到各种细分领域,这对创业企业来说压力也会很大。应该说,是对我们投资对象的要求更严格了。

  南都:启明能够容忍的失败率是多高?预期平均回报率是多少?

  甘剑平:没有固定的比率,我们的目标是每年达到30%的回报,整个行业绝大多数的机构会将目标定在20%左右。但我们有信心通过我们的经验和判断,去达到这样一个规模。

  “一拍即合”不是我们的风格

  南都:一般来说,考察前期我们与创业团队的接触一般需要多长的时间?启明曾有过“一拍即合”的冲动吗?

转载请注明来源:启明创投甘剑平:媒体和VC神话了”投人”论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