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时期,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新发展模式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926

||2009-12-01

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梯次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二轮产业转移浪潮的主角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尽管目前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以成本驱动的产业转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2008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达到156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为41.2%,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长,已涌现出超过万人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

后危机时代让外包产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

在二十世纪末,全球外包市场前期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起步和成长,而近十年来中国国内积极的政策促进措施以及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迎来了第一轮的快速增长。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减缓了中国外包产业前期快速增长的步伐,但是从长远来看,软件产业链上的国际分工仍然是大势所趋,外包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金融危机之后,为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外包产业也将进入新一轮的调整。。

一方面,由于受到劳务成本提高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一度作为软件服务外包优先选择区的中东欧在2009年排名出现明显下跌,国际软件外包多元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服务外包地区则在发包客户多源化的需求趋势下得到更多机会。

在劳务成本方面,中国内部虽然存在地区性差别,但平均IT劳务成本要比印度低三、四成,这是客户考虑向中国转移的原因之一。而对比在成本上更低于中国的加纳、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中国多源服务外包基地的建设以及人力资本的性价比,仍有较大的竞争取胜机会。此外,在人才储备上,中国每年有60万以上的工程毕业生(高于印度的40万),且中国教育部等部委还联合推出了5年内培养120万服务外包人才的计划,这些都是有利的基础。

另一方面,但我们也要看到,虽然2009年1-6月,我国软件服务国际外包业务达到9亿美元,同比增长64.5%。但目前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出仅占世界市场的11%,即使2011年将市场占有率提升到28%,和印度的54%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同时与领先国家相比,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面临产业总量不大,企业规模较小,核心竞争力不强,主营业务不突出等若干问题而金融危机放大了所有的不确定因素,未来如何保持业务的稳定增长、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中国的外包产业立脚点在哪里,如何缩短国内外包服务与国际外包服务的差距,产业如何健康有序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都需得到正确的引导。

转型和提升,深挖内需市场

虽然全球外包市场的起源在离岸外包,但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更加注重内需市场的开拓,2008年数据显示,国内业务收入为1333.8亿人民币,约占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务总收入的85.1%。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市场的信息化需求还未得到充分满足,开发力度仍然不够深入,其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问题,外包模式还没被广泛接受;二是企业服务能力问题,一些我国本土外包企业专业服务水平不足以承接较高要求的外包业务,导致部分外包业务由海外跨国公司承接;三是用工制度问题,企业业务外包将导致内部部分员工下岗、失业;四是信息安全问题,企业担心业务外包过程中其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及商业机密难以得到充分保护。

为深入挖掘行行业内需市场,有效解除行业客户后顾之忧,中国外包需要全方位的转型和提升。一方面,中国需借鉴日本、韩国和印度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经验,充分利用我国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机遇,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改变重硬轻软的观念。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投入力度,为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创造更多的内需市场空间。另外一方面,国内企业自身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有效利用既有的服务国外大型客户经验,制定符合国内信息化现状和特点的市场拓展策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在国家层面,需要搭建外包企业与行业客户对接的桥梁,系统地推出并执行促进行业和企业做大做强的增长引擎工程、内需释放工程、特大型外包项目工程和领军企业扶持工程,引导所在区域、城市、所在行业、所在企业把内需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务外包给本土有实力的外包企业,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更多的内需市场空间和项目机会,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培育5-10家过万人的本土专业化外包服务企业,推动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把握新市场机遇 开创新发展模式

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必然引发新一轮市场洗牌,从全球竞争态势看,前期遥遥领先的印度IT外包业务已经成为重灾区,生产力严重过剩;同时面临国内政局动荡,国际发包巨头开始把外包业务向印度以外市场转移的局面,爱尔兰、墨西哥等地凭借地缘优势暂时排名靠前,但是未来发展空间有限。这无疑给中国赢来了一次“迎头赶上”的契机。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有效利用多项资源,形成合力化“危”为“机”促发展。

为促进我国外包产业的发展,工信部(原信息产业部)从2007年起利用电子发展基金连续支持十一家单位共同承建“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经过近3年的建设,平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服务能力,初步形成了工信部支持软件外包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品牌:外包行业公共品牌ChinaSourcing;联盟: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外包工作委员会;标准:工信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技术支撑平台: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

我们应该通过ChinaSourcing品牌对外以统一的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形象,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通过产业联盟,对内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企业合作和产业联合;通过协会贯彻“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开展国内国外两条战线工作;通过标准制定国家级服务交付、人才、数据安全等方面行业规范,促进有序服务和竞争;通过技术支撑平台整合示范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并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形成合力。主要面向外包企业提供低价或免费的有价值的公共服务:共性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训服务、投融资咨询服务、行业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服务等。依托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我国将形成复苏时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发展模式,

发展我国本土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任重道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加快产业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和新时期的战略选择,需要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以品牌(ChinaSourcing)、联盟、协会、标准、平台五项工作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实现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达成“外包找中国外包到中国”的目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作为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机构,将在工信部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地为促进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而努力!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复苏时期,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新发展模式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