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研究院王嘉平:”真金”是怎么锻造的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420

||2009-11-19

  王嘉平,微软亚洲研究院图形组博士后研究员。今年,他以“基于数据驱动的表面质感建模与绘制”为题的论文被列为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时变材质建模、粗糙表面材质建模以及半透明材质建模三个前沿课题上,王嘉平提出了更加通用的材质模型建模法与高效实用的测量法,使得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现实更加精细、逼真。

  王嘉平说话有个习惯,喜欢在自己结论性的话后面加上一个“对”字。这位出身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图形组博士后研究员的青年科学家,自04年至今,每年有一篇论文在世界最顶尖的计算机图形学学术会议SIGGRAPH上发表。但是,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位80后一代的他,没有任何国外求学和从事研究的背景。

  “我只是一步步触摸到真正的科学而已。”王嘉平如是描述自己的这份成长履历。

  “中科院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研究”

  当其他同学忙着考试、打工、谈恋爱的时候,他常常一个人躲在宿舍或实验室里,享受钻研带来的孤独乐趣;当就业、出国和考学的喧嚣充斥毕业时节时,他还在苦思这样一个问题:哪儿可以让自己做更高更好的研究——这就是王嘉平的本科生涯,用他的话说:简单,一根筋。

  “那时候想法真的很单纯,就是想“窝”在屋里,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王嘉平回忆说。他在那时就已经萌发了对于计算机图形学的浓厚兴趣。

  回顾宁波大学的四年,王嘉平觉得它在自己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科学精神的种子,而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客座教授赵杰煜,就是这位慧眼识珠的播种人。他不仅在学术上引导王嘉平迈入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大门,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他一个更高层次的学术平台和更为宽阔的“研究视野”。

  “赵教授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真正的科学研究是富有价值和充满乐趣的。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王嘉平说。

  就是这种比同龄人更加理性的认知,让王嘉平没有跟随出国的热潮而选择报考中科院。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发展步骤是最适合自己的,中国的院校并非培养不出国外同水平的人才。现在的大学生,常常纠缠在就业、出国等现实问题中,而忽略了对自己将来的理性思考。他说:“其实很多事情,只决定于能否坚定自己的信念、跟随自己的心。”

  在中科院这座中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里,王嘉平不仅接触到系统、规范的研究工作,更是在全新的学习生活中,凝练出一名真正科学家应当具备的精神与素质。尽管多是跟随老师参与项目研究,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到面向世界的研究是什么样子,学会了应该如何去思索问题,以及要把工作做到多好,才能够让成果与论文体现最高价值。“可以说,是中科院为我打下取得今天成绩的根基。”王嘉平说。

  尤其是李国杰院士的一次座谈,让年轻的王嘉平理解到创新的真正意义。那时候的他,思维模式常常拘泥在如何去改进别人的研究成果,“但李国杰老师告诉我,创新有很多层面。改进别人的方法是一个层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又是一个层次,但只有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并建立起研究体系,才是最高级最有意义的创新。”王嘉平说。

  多年以后,李国杰院士已经记不清当时的情景,但王嘉平取得今天的成就并未让他感到意外。因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机遇与成功必然属于执着进取的人。

  由于感觉三年的时间不足以完成研究,王嘉平2003年申请了直接攻读博士。也就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沈向洋老师,开启了在微软研究院的人生新历程。

  “微软亚洲研究院教我做到世界最好”

  回想起6年前拜师沈向洋院长的情景,王嘉平依旧深感莽撞:“其实沈向洋老师并不轻易招收学生,但我不知道,就直接给他写信,希望他收我为学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沈向洋并没有立即答应,但给了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机会,直到他参与的两个图形学研究项目获得认可,才正式“纳入门下”。

  初来乍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王嘉平最直接的感受,是对工作和对人的科学素养要求极为严格。从院长、研究员到普通实习生,他发现所有人都在用心地做事情。任何事情不到最后一秒,总被认为还有改进的地方。第一次做项目时候,王嘉平被要求负责两部分特定内容。初步结果完成之后,他自我感觉非常好,但是沈向洋院长却泼了他一头凉水,直言有若干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应该达到世界级的水平。“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以前自己认为做得很好,来到这里才发现远远不够。”王嘉平感慨道。不过,正是随着一次次的“历练”,王嘉平逐步认识到图形学最高领域的研究,讲求的是怎样一种标准——把事情做到极致,把结果做到最好。

  随着实习的深入,王嘉平也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发展史中,了解到这种严苛标准的来龙去脉。微软亚洲研究院创立之前,ACM(美国计算机协会)引用录选的论文,几乎被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美国著名大学的实验室垄断,中国的研究机构和科学家在这个学术领域没有任何的知名度,从来没有一篇论文获选。沈向洋决意改变这种窘境,他要让微软亚洲研究院(当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进行图形学领域最高等级的研究,成果要受到世界的认可。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创立后,他聚集人才,建立了一流的团队,专攻计算机图形学的这些权威标准和机构,直到第一篇标有“来自北京”的文章入选ACM。如今,微软研究院已经可以与麻省理工学院相抗衡,ACM委员中也有了中国人的面孔。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软亚洲研究院王嘉平:”真金”是怎么锻造的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