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替自己正名先要颠覆曾经的商业思维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080

||2009-10-17

  “流氓软件之父”是周鸿祎引以为耻的恶名,他意识到,要替自己正名,首先要颠覆自己曾经的一些商业思维

  在中国互联网界,周鸿祎是最复杂、最有趣、最另类的人物之一,好像走到哪里都能弄出点动静,都要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并且,时不时的,他总是在某些时候就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10年前,他先是以工程师的技术身份创业,推出了中国第一款中文网址,后来却因为应对竞争对手的原因使软件难以卸载,而被冠以“流氓软件”之名,周鸿祎随之成了“流氓软件之父”;再后来,周又以创业者的身份出现,而此时他的主业,已经变成了“流氓软件杀手”,他推出的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以杀尽天下流氓软件为己任。

  除了“流氓软件之父”,这些年周鸿祎身上陆续被贴上了不少标签:机会主义者,投机分子,搅局者。如果用这些名词给他的网络10年定性,周显然不同意。因为他所从事的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没有盖棺,何来定论?

  正如那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周鸿祎承认自己身上优缺点都太明显,“比较正经,嫉恶如仇,能勇于改正、自我调整”,但当年“缺点也比较大,性急、好斗,有时候会有一些不理智的言行。”这种个性,在传统商业社会里面是基本吃不开的,但在互联网界则无需太多顾虑。那个简单、开放、有风险投资的世界里,鲜明的个性某些时候可以成为通行证。

  但周鸿祎显然不是仅靠个性一路走到现在的。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折腾、总是强调成功靠运气的他,最崇拜因创造了Apple而“改变了世界”的乔布斯,最讨厌模仿别人,最喜欢颠覆,“颠覆商业规则,颠覆产品技术,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创新者。”

  这种颠覆,或许可以成为周鸿祎网络10年的一个微小注脚,也是他得以立足互联网江湖的重要砝码。

  “江湖”10年

  对于中国互联网界来说,1998年是个重要的年份。就在那年,创办搜狐网站的张朝阳拿到了他的第一笔风险投资;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及163.net域名被网易创始人丁磊卖出了119万元;北京凯宾斯基饭店,四通利方与华渊宣布合并,定名新浪,创办者王志东的感觉“像是在举行婚礼一般”。这些基于那个叫做INTNET的虚拟世界缔造的传奇故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感叹的素材,渐渐被无限放大。

  那年的10月,28岁的周鸿祎从方正集团辞职,创建了3721公司。此前,他是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系的硕士,先后在方正集团任研发中心副主任、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务。

  在周鸿祎的回忆中,方正三年的工作经验是他“学习、积累项目管理经验的阶段,为日后的创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这些经验,在他的创业热情被国内日益高涨的互联网火花点燃时,给了他莫大的帮助,成了他“技术创业”的底牌。

  因为有一个“让中国人能用自己的母语上网”的理想,周鸿祎推出了3721“网络实名”的前身—中文网址,开创了中文上网服务。用户无需记忆复杂的域名,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中文名字,就能打开相关网页,找到想要的信息。

  只是,在别人动辄就能融资上千万的当时,3721开始却一分钱也融不到。周鸿祎记得,那时许多公司都在模仿美国网站B2B和B2C的商业模式,而3721则继续延续自己简单的商业模式,埋头开发“网络实名”这一个产品。公司渐渐面临断粮的危险,他决定争取风险资本的支持,但因为没有“海归”标志,也没有拷贝美国的商业模式,很多风险资本都避3721而去。

  终于,在坚持和努力下,1999年6月,IDG VC(国际数据集团风险投资基金)决定向3721投资,给了几十万美元的种子资金。经历过最初的生存考验后,3721在短短几年中迅速窜红。2002年10月,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后又与雅虎中国和美国VeriSign结成战略合作伙伴。2002年4月,互联网寒冬未尽,融资环境一片萧条,3721获得了日本第一大风投JAFCO 1000万美元的融资。

  分析3721的成功因素,周鸿祎总结就两个字:专注。“公司成立以来,我们专注于一个产品—那就是网络实名。因为专注,所以我们能把一个事情做好,这也就是3721能被国内外重量级合作伙伴所看好的原因。”

  2003年,3721被雅虎收购。2004年3月,周鸿祎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这段经历一直让后来的周耿耿于怀。他说,为了打败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百度把3721低价卖给了雅虎“至少是一个10亿美元的教训”,在雅虎中国期间,虽然身份是职业经理人,但骨子里他从来都把自己当成创业者。这种心态令他带领团队在市场中杀杀杀,终使雅虎在中国的业务在2004、2005年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搜索超过谷歌,邮箱超过新浪位居第二,即时通信进入第一梯队。

  2005年8月,周鸿祎任职期满离开雅虎中国,以投资合伙人的身份加盟了IDG VC。其后,周陆续投资了奇虎、迅雷、火石、Discuz!、迅游、酷狗等项目,这些项目目前在安全、下载、论坛搭建、网游加速、在线音乐播放等领域已经成为数一数二的品牌。

  当初,因为看好搜索和社区结合的潜力,周先后为奇虎引入了来自红杉资本、鼎晖、IDG、Matrix、高原资本、红点等总共约5000万美金的投资。但现在,奇虎公司最明星、最被看好的产品,则是当初因为“赌气”而推出的360安全卫士。

  洗刷污点

  “只关注了竞争对手,关注了输赢,而忽略了用户的感受,这是3721最大的污点”,周鸿祎告诉《新世纪周刊》,正是为了纠正当年因为经验不足、急于求成犯的错,才有了他后来在反思下推出完全免费的安全软件—360安全卫士的动作。

  360诞生的2006年,用周鸿祎的话说,中国的流氓软件“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流氓软件主导了当时的互联网。上至大的门户,下到一些个人工作室、个人小公司,大家不再比谁的功能做得好,谁的信用度多,不是了,比谁的流氓软件多。”

  因为早年的3721事件,很多人都认为流氓软件这种模式是周鸿祎发明的,那年他得到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推崇。但周鸿祎说这种推崇对于自己是一种侮辱。在做专门杀流氓软件的360这件事情上,他坦承自己的动机就出自这种被侮辱的感觉。作为投资人,他不希望自己投资的公司做流氓软件,但是不做流氓软件的话,在当时的市场上就很吃亏,他想让大家“都不干流氓软件,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流氓软件形成气候之后,引来骂声一片。但是大多数的人不知道究竟应该去骂谁,因为很多流氓软件都打着周鸿祎弟子的旗号,所以他成了众矢之的。“这口气我咽不下去,我还在这个行业里混,我不能顶着这样一个名头。我要起来,做一个软件免费,把这些流氓软件干掉。”

  恰是这个有点赌气性质的决定,给了360活下来的空间。周鸿祎身边的投资商、员工、合作伙伴没有一个人看好这件“没有商业动机的事”,因为动了流氓软件业的奶酪,他当时还收到了无数说情、恐吓、谈条件的电话,但他为投资扫平道路、为自己正名的心意已决,开弓没有回头箭。只不过这支箭能射多远,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因为“流氓软件势力也很强大”。

  胜利是在周鸿祎毫无准备情况下到来的。伴随着360的出现,反流氓软件迅速成为一场公共事件,以插件为主的流氓软件开始快速消亡。从那以后,周鸿祎把这款免费软件当成了长期的事业。他把360定位于更高层次的安全服务平台:除了流氓软件之外,市面上层出不穷的木马、钓鱼网站也成为它查杀的对象。他告诉《新世纪周刊》,360一直到今天也没有探索出商业模式,但他坚信一个软件,如果每个人都在用,大家都很喜欢,总是能找到一个商业机会。

  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个第一个把互联网称作“江湖”的男人,在这个风起云涌、恩怨沉浮的名利场中,最想成为的是那个桀骜不驯的令狐冲:任你多少蜚短流长,我自潇洒飘然远行。

  但就像令狐冲也有格外在意的人一样,周鸿祎坦言自己现在最在乎的是用户感受。他说360的胜利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它不是360的胜利,而是整个网民的胜利”,这场胜利,也无意中给了他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从那以后让我从不自觉地去做到现在非常自觉去做,永远把用户利益摆在第一位”。因为他现在在推的360免费模式,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庞大的用户群,“你有一个巨大的用户群之后,你踏进用户的成本几乎为零。”而庞大用户群能否产生,关键点恰恰在于你的平台能够给用户提供足够满意的使用体验。

  免费是大势所趋

转载请注明来源:周鸿祎:替自己正名先要颠覆曾经的商业思维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