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对策

    |     2015年7月13日   |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1152

||2009-10-13

近年来,凭借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承接了大量的服务外包项目。但是,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服务外包业与印度等其他发展水平较好的国家相比,在承接项目的规模水平和质量保证上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是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在国际市场上尚未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等问题造成的。

服务外包又称为服务加工贸易,是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过程中的一种业务现象,同时也是跨国公司实施"归核化"战略的结果。通过服务外包,发包方可以精简组织业务链,减少或消除在业务方面的费用和管理成本,以便将全部精力集中于核心能力的培育,从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而承包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整合国内现有资源,增强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量持续增长,2008年市场规模达到了25.8亿美元,增长率在30%左右,并形成了众多的服务外包的产业集聚区。但是,在这些优势条件下,我国的服务外包市场同样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服务外包企业的规模较小,服务能力较低;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尚未形成自身的比较优势;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服务外包管理部门零散、不统一;人才结构不合理。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企业应扩大规模、加强品牌建设,以提高竞争力。我国的一些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或战略合作等方式,形成企业联盟。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与国外先进的外包企业建立合作联盟,学习和借鉴对方的经验。同时,由于服务是无形产品,而且具有经验品质的显著特征,客户难以对不同企业提供的服务进行充分的比较,所以服务外包企业应准确掌握客户的心理和需要,制定适当的营销策略,加大对企业服务的宣传推广。同时,企业应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客户群体中逐渐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

(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抢占国际服务外包市场。承接跨国公司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在硬件(即与产品生产相适应的加工技术及设备)和软件(即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经营能力及人员素质)上都要有所准备。我国政府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自身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提高竞争能力,增强自身的比较优势,抓住时机迈向国际服务外包市场。

(三)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跨国公司在与国外企业合作时首先考虑的是承接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政策方面的软环境。因此,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借鉴印度经验,在抓紧研究制定促进服务外包出口的鼓励政策和措施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维护发包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应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对接包方进行有效监管,使承接外包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四)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投资环境的要求更高。我们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争取使我国成为国际服务业的最佳栖息地。政府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三是要加强诚信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力度,重点是提高服务质量,增大带宽,降低服务要价;四是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强现有政策的宣传推广并及时听取企业意见,加强制定服务外包扶持政策的针对性;五是要加快推进专项扶持政策的出台。

(五)培养或吸引大量外语熟练、熟悉国际惯例的企业经营人才和技术人才。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崛起,人才资源是其成功的第一要素。印度政府以教育作为发展软件产业的突破口,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十年内,对教育的投资就超过了GDP的3%,21世纪初对教育的投资已超过了GDP的4%。经过多年的政府投资,印度已拥有许多享有盛誉的技术大学,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环境,每年都能为软件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正是得益于庞大的教育体系和职业化的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印度形成了从尖端的科技研发到基础的实际应用的众多梯形人才队伍,保证了印度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

对我国来说,服务外包的兴起是一次重大机遇,抓住这个机遇,中国就有可能成为承接服务外包的大国,改变我国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的状况。大力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必须着眼于全局,政府部门与外包企业应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推进我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对策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