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卡:成长的烦恼

    |     2015年7月13日   |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1292

|李响|2009-09-28

最近,走在杭州街头,很多人骑着一模一样的自行车,却是往不同的方向前进,完全不是广告宣传队伍的阵势。而在西湖边、马路旁,甚至公交车站附近,也多了不少无人看守的“存车棚”。在“车棚”的一头,是外形酷似报刊亭的建筑,外墙上挂着一部“没有听筒的公用电话”机。

“这是可以随意借用的公共自行车。”一个正在“车棚”取车的女孩告诉记者,这个“没听筒的电话机”是一个IC卡扫描装置,只要用杭州市民卡刷一下,存放自行车的“锁止器”就会打开,这时候把自行车推出“车棚”就可以了。还车的时候也一样,把车子推进车棚,再刷一下市民卡就可以了。

“很方便,特别是杭州容易堵车,如果有急事又不远的话,租一辆自行车就行了。”女孩说。

“公共自行车只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方面,市民卡能够让杭州市民的生活更方便。”9月12日,杭州市市民卡服务中心主任、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在“2009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市民卡应用高峰论坛”上说。

据了解,该论坛是在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由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主办、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等承办,吸引了来自国内30多个城市,超过200位信息办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以及技术专家、学者等,他们借此机会交流了市民卡的应用和成果。

杭州人的一卡生活

其实,杭州市民卡所能提供的服务远不止公共自行车一项。

比如,目前各地流行的“公交一卡通”在杭州就被整合在市民卡中,乘公交、出租车时都可以用来支付;在杭州市图书馆新馆,读者借书,不用交押金,也不用办借书证,只要凭市民卡和第二代身份证,通过信息认证,就可以自动借还,非常方便,因此,被杭州人称为“市民大书房,平民图书馆”;而在杭州的很多公园,市民卡也代替了原来的门票,刷卡入园代替了费时费力的排队买票,市民的业余生活也更加休闲。

除此之外,市民卡最被杭州市民看重的,还是它的医保功能。通过市民卡,个人健康信息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交换和共享,所有的化验报告都将记录在市民卡中,病人要是在不同医院看病,调出档案就可以,不用再重复检查。此外,杭州市民还可以进行自助查询、利用市民卡进行自助领取检验报告单、取药、挂号预约等。

提起市民卡,向记者介绍公共自行车的那个杭州女孩由衷地感慨道:“现在生活中有了市民卡,比以前方便多了。”

然而,在徐晓的眼里,生活还可以更方便。论坛上,他播放了一段视频,为大家描绘了未来的“市民卡”生活。

“2010年的一天,早上,我出门坐公交车上班,刷市民卡,半小时内换乘票价对折优惠。下了班去‘血拼’,在商场里买了件2000元的衣服,刷一下市民卡,马上就有200点积分存入卡中,下次消费可以折现优惠;或者到附近的咖啡馆坐坐,这些积分也能打折优惠。周末,我去杭州大剧院看演出,刷市民卡能享受半价优惠;去黄龙体育中心也行,刷卡就能买到优惠球票。遇到申请经济适用房这样的大事情,只要到相关部门递上市民卡,电脑上就能显示出所有个人资料,包括户籍、收入明细、房产登记、税务缴纳,甚至还有银行存款余额……”

据徐晓介绍,杭州市民卡从2004年7月开始正式建设,到目前已经累计发卡213万张,持卡人覆盖了杭州市主城区16周岁以上的杭州市户籍市民,覆盖率超过90%。目前,市民卡的四大功能已经全部开通:社会保障服务,主要用于医保的支付;城市交通,可以用于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的刷卡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公共服务,可以发挥公园年卡和图书馆借书证的功效;商盟支付,可以在加盟的商户刷卡,目前加盟商户已经涵盖了超市、商场、餐饮、娱乐、加油等各行业。

目前,杭州市卫生局正在通过市民卡建立全市统一的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包括出生情况、慢性病治疗、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等,记录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的医疗保健信息。

各地热捧市民卡

据了解,自2001年北京市率先提出“市民卡”概念后,这种“一卡多用”的城市IC卡带来的方便快捷立刻得到了全国多个城市的响应和关注。

2008年6月,烟台市民卡系统试运行,成为山东省首个开通的“一卡通”试点城市;2008年12月,宁波市民卡开始办理;2009年5月,扬州市民卡正式发行。此外,上海、无锡、哈尔滨、福州、武汉……各城市也纷纷开始尝试,将以往的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卡的功能集成到一张或两张卡上。

“市民卡不仅是便民服务的工具,也是政府实施管理的有效平台。”这是记者在杭州市民卡应用高峰论坛上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总结各地代表对市民卡的理解,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市民而言,市民卡能够方便快捷地办理个人相关事务,享受各类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

二是对政府而言,通过市民卡项目,可以实现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能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数字依据,为执行政府公共政策提供业务、技术的支持,并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以提高政府效能;

三是对社会而言,市民卡作为数字城市的基础,可以为社会各机构提供支付清算、客户关系管理、信用等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建设,提供社会的整体效率。

不过,目前不同城市对市民卡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尽相同,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

以烟台为例,烟台市市民卡管理中心主任曹菁告诉记者,因为市民卡的功能既要承载着与人们衣食住行相关的信息查询、消费支付,同时还要涵盖卫生、城建、民政等公共服务项目,因此,烟台选择了由“带有政府背景和色彩的管理中心”作为运营主体,将其划入了电子政务的范畴。

扬州市则是采用人民银行的金融IC卡标准,发行了金融电子钱包IC卡,并按功能将其划分为实名制和非实名制;北京、上海等城市则是选择以公交一卡通这样的行业卡为突破口,逐渐向电子钱包过渡;而以杭州为代表的更多城市,则选择了政府主导,由独立企业主体运营的模式。

“无论是哪种发展模式,在市民卡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都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杭州市市民卡服务中心高级顾问孙一成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同行们,都期待能有相关的标准和制度出台,来规范市民卡的建设。

市民卡的运营困惑

各地市民卡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首当其冲的,就是运营主体的问题。“市民卡应由政府主办还是公司化运营?或者选择‘第三方服务机构+政府数据管理’模式?”在会议期间,记者注意到,几乎任何两个城市的代表碰在一起,都必然会对此热烈讨论一番。

从市民卡的定位来看,它包含的医疗、教育、职业培训、养老,以及民政等服务,原本就是该由政府提供的,而这些服务部门的数据整合,也需要政府部门来协调。对此,绝大多数与会代表都认为,市民卡应该由各地的政府部门来主导。

“但到了具体实施,这里面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哈尔滨市城市通智能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毅松在9月13日的“市民卡(城市一卡通)项目运营和发展研讨分论坛”上表示,首先,市民卡还包括交通、水电气、通信、电视,甚至购物、打折等商业支付功能,而政府部门作为公务机构不适合直接运营; 第二,这些数据整合及运营的工作,目前没有拿一个合适的部门来运作,再考虑到政府的办事流程,运营市民卡的效率可能会打折。

大连公共交通卡公司的负责人则认为,市民卡涵盖的功能实际上是两条线:一条是需要实名制的医疗、保险、住房、金融等的管理功能; 另一条是交通卡、公园年票等不需要记名的小额支付手段。“实名卡的就需要挂失,而不记名的卡就不需要,市民卡面临的,就是要解决这两条线的整合问题。”

对此,起步较早的宁波市民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建国总在结了宁波和杭州的经验后,认为目前最可行的办法,就是以政府主导进行初期规划,具体实施由单纯的第三方企业来执行,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向企业买服务”的模式。而这也是目前各地普遍能够接受的模式。

如此,“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企业需要赢利来维持运转,也就必须市场化运作,这就牵涉到一个很敏感的话题—钱。”某城市代表告诉记者,目前,在全国各城市普遍使用的公交卡,是各地市民卡、一卡通最大的赢利点,从企业运营的角度考虑,属于良性业务。但市民卡还需要执行政府的公共职能,而绝大多数政府职能似乎是不该收费的。

“哪些业务可以赢利?如何平衡赢利和非盈利业务之间的发展?”该代表说,他们从2008年开始上马市民卡项目时,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得到的结论却是,“对企业来说,只做公交卡一定比做市民卡利润更高。”

对此,无锡太湖交通卡公司的负责人则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市民卡主要是执行政府公共职能,公交是其中一部分,而且大多数第三方企业的股东也仍然是政府部门,运营服务也需要市政建设。因此让他困惑的是,利润是该归政府还是给企业?如果分成的话,又该怎么分呢?

除此之外,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也是一大难题。

孙一成告诉记者,很多城市市民卡推不起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数据共享难”。市民卡运营的基础就在于各个政府部门底层数据库共享,但出于数据安全和种种利益的原因,有些部门并不愿意把自己的数据拿出来共享。

而即便是共享了数据库,在应用时,多大程度地开放数据也没有相关的规章或标准可循。比如,保险公司在为客户办理医疗类保险时,一定要评估客户健康状况。以前,只能根据年龄、体重等数据做一个粗略的判断,准确性很差。如果数据库开放,保险公司就希望获得客户的医疗信息。“可是这个人最近看了几次病、什么病、是不是住院了,这些信息又属于隐私的范畴,我们也不清楚多大程度的开放数据能实现共赢。”孙一成说,他们好不容易把数据库都打通了,但却有种“坐在金山上,却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

此外,记者还从烟台、福州等地代表那里了解到,具体运营中还有很多问题困扰着市民卡,比如市民卡充值,发票怎么解决;有的政府既推公交卡,又做市民卡,不够明朗的态度让市民卡的整合、规划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市民卡挂失业务如何开展……

“市民卡刚刚起步,前景是光明的,路途是艰辛的。”一位市民卡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必须,也只能充满信心地做下去。”将来,市民卡不仅仅是一个城市里的通行证,邻近的城市之间,也要互联互通。

市民卡能帮助市民在图书馆借书、看书。

市民用市民卡在医院挂号。

用市民卡可以方便地在加油站加油。

小政府大社会

在杭州看了市民卡应用,感慨良多。

杭州市民卡的建设模式,是典型的“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作为杭州市民卡系统建设中最主要的IT服务商,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晖告诉记者,杭州市政府非常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进行联营,尝试引入市场化方式推广服务外包、政务业务外包等模式。

“小政府”并不意味着政府权力的丧失,相反,这让杭州市政府更加专注在对城市的规划。相比过去,杭州政府既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方便了市民,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可谓实现了“大社会”的共赢。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市民卡:成长的烦恼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