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吁父母以”同行者”身份帮孩子戒网瘾

    |     2015年7月13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438

||2009-07-31

< p style="text-align:center">专家吁父母以“同行者”身份帮孩子戒网瘾

  沉迷网络 如陷铁窗

  4月7日凌晨,深圳光明新区初二男生周荣猝死在距离一家黑网吧不远的路上,事发前周荣多个晚上通宵上网。在这之前的两个月,湖北谷城县15岁的高一学生小文连捅制止他上网的父亲5刀,导致父亲不治而亡。

  暑假期间,孩子沉迷网络更成为很多青少年家长的心头病。在他们看来,网吧就是“无底洞”,疯狂地吞噬子女的精力、前途乃至生命。暑假到来,本报收到的关于学生泡网吧玩游戏的报料增加了。香港最新的报告指出,四年内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人数暴增两倍。

  专家呼吁,父母要关注孩子的生长环境,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待网瘾,以“同行者”的身份与孩子共戒网瘾。

  迷失的孩子迷茫的家长

  “我把他送回老家去了,要强制隔离。”说起15岁还在读初一的儿子,肖先生直摇头。肖先生家住龙岗龙东社区,对他来说,多年的心病就是附近大大小小的黑网吧,而病根则是自己的儿子从小学四年级就陷进了网络游戏中。

  “那时候他的成绩在全班前三名,现在能及格就万幸了。”肖先生说,因为儿子沉迷电脑游戏,家里从不敢放电脑。但儿子每天放学后,还是会“争分夺秒”跑去上网,一般要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来。

  暑假来了,小肖玩得更加起劲,经常连续玩几个通宵。“我的任务就是负责到处找他回家。”肖先生无奈地说,肖家周边的网吧不少,儿子和他玩起了捉迷藏,有时甚至步行到一公里外的网吧上网。

  “这完全是一种瘾。我只好把他送回老家去,让他戒一戒。”肖先生说,他也曾生气打骂过儿子,但没有任何效果,“送他回去也只是暂时的办法,你们报社能帮帮我吗?我该怎么做?”

  其实,和肖先生一样困惑的家长大有人在。针对香港青少年深陷网瘾的问题,香港一民间组织开通“网开一面计划”求助热线。目前,热线已成为香港家长的诉苦会。

  香港人廖女士的儿子,在升小学五年级的暑假中开始沉迷网络游戏。现在他经常“打机”到深夜,不交作业、迟到或者逃课是家常便饭,结果念了两次初一还无法升学。第一年上了2/3的课程,第二年只上了一个礼拜。更为甚者,儿子废寝忘食玩游戏,竟然经常一个多月不洗澡。

  另一位港人陈女士的儿子读初一时沉迷网络不能自拔,陈女士最后把儿子骗到美国读书。儿子知道真相后强烈要求回港,并答应不再玩游戏。但一回到家中就原形毕露,不但天天上网打机,甚至变本加厉,连家门都不愿踏出一步。甚至对父母心存怨恨,和家长冷战一年多。

  网瘾青少年日渐增多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昨天,深圳康宁医院的邵春晓教授告诉记者,该院不时有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来求诊。而在他们每年举办的医疗宣传讲座上,有时也会专题讲解“网瘾”的危害和戒除办法。

  但康宁医院和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表示,目前深圳并没有“网瘾”青少年的数据。暨南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张维蔚在论文中提到,2005年深圳青少年的上网率为80.1%,网络成 瘾 的 发 生 率 为9 .4 %。其 中 男 生(12 .7%)高于女生(6.7%)。

  据悉,该调查访问了深圳3所普通中学、1所中等职校和1所大学中共3979名学生。调查结论称,深圳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率为9.4%,与国内外近期的研究结果相近。深圳学生辅导处的宋老师则告诉记者,根据她的一个调查,大学生群体中大约有16%的人网络成瘾。

  而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进行一项《2009青少年使用计算机网络现象调查》,以问卷形式访问1192位香港小五到中五的学生。调查发现,15.9%的受访者为“上网成瘾者”,比2005年所进行的同类型调查高出10.5%,24.7%为“潜在上网成瘾者”。

  “香港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在短短四年内,数字翻了两倍,可见问题已经愈加严重。”主持该调查的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网开一面计划”主任孔宪正不无忧虑地表示,政府如果再不正视“网瘾”,将不断衍生更多的社会问题。

  网瘾是对生活的逃避

  究竟什么是“网瘾”?国内外却没有达成一致看法。

  去年年底,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认证。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介绍说,网络成瘾症状表现有: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

  另外,该标准将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定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在香港方面,孔宪正表示,主要根据美国的界定方式实行。“美国医学界针对网络成瘾列出了八项症状,如果符合其中五项,我们即可判为网络成瘾。”但孔宪正强调,更多时候香港并不会直呼“网瘾”,“瘾字有太多的负面意思,我们更愿意称为网络沉迷。”

  而追究网瘾的成因,有不少学生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只能通过网络来解压。有些则是学习成绩不好,但周围的人都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他们在压力之下只能求助于网络。在网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得到满足。

  “每名青少年成长历程中皆需满足不同的需要,若这些成长需要未能在日常现实生活中被满足,青少年便可能透过不同方法,如沉迷网络来填补那份缺失。因此,网瘾的出现可说是青少年未能有效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一种逃避行为。”孔宪正强调。

  而香港的调查显示,在受访的上瘾者中,近七成青年承认,上网是为了逃避问题和低落的情绪。

  父母要与孩子“同行”

  如何戒掉青少年网瘾?目前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专家吁父母以”同行者”身份帮孩子戒网瘾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