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服务缘何“差距”30年?

    |     2015年7月12日   |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1145

|陈步峰|2009-07-16

中外服务缘何“差距”30年?


——-点滴细节中折射的是服务文化的差距


作者:陈步峰 | 来源:中国客户管理网 | 2009-07-16

报载,中国某城市一家大型商场,因营业员疏忽,将一件1727元的大衣,误标成727元。大衣售出后,营业员发现自己的失误,他想方设法,居然找到了。 

购买大衣的顾客,并要追回大衣或补回货款,但遭到顾客拒绝。据说,该营业员已经向律师提出咨询,并且得到律师的支持。看来,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小小的官司了。打官司嘛,难免就要撕破脸皮,那位顾客和他的亲友们以及他的同事们对那家商场就要心存疑虑了。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情在美国也发生过。 

一位中国旅美深造的女士,去乐器店挑选钢琴,最终选中了一架她认为物美价廉的。她将营业员叫到身边,将自己的选择告诉了他。营业员一看钢琴上的售价标签,愣住了,他向这位中国女士道歉,请她稍等,他要去向经理请示一下。 

一会儿,经理从店堂后快步走出来,老远便向这位女士伸出手,笑着说,祝贺您!您花最少的钱,买了一架最好的钢琴! 

原来也是出于疏忽,售价标签上少标了一个“0”,但店主与顾客的交易却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从一个小小的场面,管中窥豹,也可以看出一些西方商人服务的理念。在雅典,两个中国人走进一家专门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商店营业面积不小,但商品的陈列非常粗放,店里没有一只玻璃货柜,铜雕银器、彩瓶挂盘、仿古的大理石雕像,都随意地摆在一张张木台子上。那里的商店,经常都是冷冷清清的,不像中国的商店,总是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可就是这么巧,两位妇女在就要走出店门时,其中的一个大概仍然留恋某件商品吧,转身要再看一眼――就在她转身之际,她腰间的挎包将门口木台子上的一个五彩瓷瓶刮到了地上,当然摔个粉碎。若在中国商店里出现这个场面,毫无疑问,店主要坚持索赔,顾客据理力争,指责店主商品摆得不是地方。 但这次不是。正当那位妇女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店主已经走到她面前,“对不起,没有吓着您吧。”妇女连声道歉,问他:“要我赔吗?”店主说:“您告诉了我,应该把东西摆在恰当的地方。请吧,欢迎您再来!”最后的结局是这样的:那位妇女买走了一个古希腊的铜像。她的朋友大概也觉得这位店主可以信赖,买走了两个彩色挂盘。双方皆大欢喜。 

在国内某机场。一个老大爷送一重病且没出过门的老太太乘机看病,办手续时才发现大爷的机票没带来,回去取已经来不及了,大爷一边让大娘办理安检手续,一边与服务员交涉,能否通融一下,补买一张,被严词拒绝,无奈,大爷只好要求把大妈送出来办理退票。服务员坚决不同意。就形成了想进的不让进去,想出来的也不让出来。 

在国外某机场,下飞机有人接,可长期包出租车,但何时用出租车才开始计费。一乘客到飞机场,与同伴准备一同到瑞典,到机场办手续时才发现机票忘在宾馆了,正当这位乘客自认晦气,放弃这次旅行时,服务员主动问清情况验明护照等资料,特例安排乘客先办安检手续,然后和司机商量如何办理。司机承诺,全权办理。立即和总部打电话,总部通过卫星定位,让距离宾馆最近的司机到房间取道机票,飞驰电掣般的到达机场,把机票送到准备登机的乘客。 

还有,在国外两车相撞发生事故和摩擦之后,你会发现司机走下车来,双方互道对不起,交换名片之后握手告别,剩下的事情由保险公司全权处理。而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事故的双方,往往成为仇敌,说不定要恶语生生甚至拳脚相加。 

还有,在国外一些商场,实行货真价实的“退货没商量,保证你满意”,甚至出现帽子戴了三年仍然可换新的、百货商店可以退轮胎的传奇故事。而在我国的许多商家,承诺的天花乱坠,一旦退货就会有若干个“充分”的理由来搪塞你,这也是3、15投诉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类似的例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中外服务的差距根源在那里?为何我们的硬件很快就赶超世界水平了,而我们的软件始终硬不起来,软硬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我们喊了这么多年的服务,服务却始终是我们的软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切问题的终极原因来自文化,文化定位企业,文化提升品位,文化决定细节、支配员工的言行。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最终会回归到文化的层面上来,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文化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我们无意于去讨论一些过大的话题,但从以上小故事中折射出来的实质而言,我国整体的服务文化理念,和外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至少相差30年。 

过去,我们总认为我们的服务好于国外很多,没想到走出国门却出现了明显的反差。中外服务相差30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于我国教育(服务责任荣辱创新)的失误,在于优秀服务文化的缺失。世界上大体上有三种服务观念,以美国为代表的把服务当作荣幸,从不耀武扬威作威作福,而是作为高兴惬意的事情;以日本为代表的把服务当作荣耀,脸甜腰软有激情;而中国相当多的人把服务当作下贱,总认为提供服务的是身份低微人的事情,我做的是工作,我当的是领导、我本人是白领阶层,我是享受服务的高等人,我给你服务是掉价、是给你的恩赐,你应该知足,你提意见是不识好歹。过去我们把饭店的伙计称作“店小二”,现在,还有的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学习不好你只能当服务员。发达国家的服务之所以好,是因为高度的充分的市场化商品化,逐步形成了人认为我我为人人、相互服务相互交换的社会氛围,形成了与之匹配的大服务文化氛围,形成了这样的文化定式:我是干这活的,我就该服务好;这就是我的责任使命,我必须接受它的全部!我必须演好角色,贡献我的全部甚至生命。他们把服务看作是天职义务,看作是责无旁贷天经地义简单自然的事情。正是这种大服务文化,成为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的标志和保证。而我国至少要需要30年才能解决好为谁服务和为什么服务的问题(东方人的文化劣根:小聪明、不认真、讲借口)。在国外,人们对服务概念的理解似乎更接近于人本位的思想,以人为本体贴入微,换位思考亲情关爱超值服务让你温暖惊喜,注重于人心的争取和长期的回报,他们倡导的本分服务互创价值的文化理念已经落地生根,顾客为尊注重细节智能服务化怨为机已成为生活习惯。同样是把服务作为一种竞争的手段,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和流于形式的痕迹更多了些,并且总让人觉得服务没有可持续人性化的特点,或言行之间不一致,或朝令夕改的现象过于频繁,过多的服务口号往往海市蜃楼般不实际,难以唤起人们内心中真正的认同感。或者是口号喊得很响亮,员工的服务很机械很呆板,在骨子里仍然是以我为主自以为是。这也就成了一些企业各领风骚2、3年、山头常换大王旗的重要原因。切记:在顾客经济时代,一旦顾客反感你、社会不需要你,你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什么是服务文化?服务文化是企业群体信奉践行的服务价值理念。 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服务文化一旦建成,顾客至上服务为本随需应变形成认知氛围;服务在这里变的简单顺畅自然和谐。

责编:yangyining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外服务缘何“差距”30年?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