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通信:移动办公袭来 后SOHO时代来临

    |     2015年7月12日   |   标杆展示   |     评论已关闭   |    1296

||2009-06-16

网络通信中国(voipchina)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四清晨。陈蔚打开诺基亚E62手机上的邮箱,然后去洗漱。当他回来时,已经看到几封昨天晚上来自美国总部的新邮件,一天的办公生活拉开序幕,而此时表针指向7点。

从北京香河园附近的家到公司的路上,陈蔚收听着美国CEO关于战略更新的语音邮件。上午10点,陈蔚正在参加公司的电话会议,不久,另一个重要会议也已开始,他戴着无线耳机走到旁边的会场,依然保持前一个会议的参与状态。下午3点,陈蔚飞往新加坡出差。尽管办公座位上的电话响了好几次,但陈蔚并没有错过和客户沟通的机会,因为通过Avaya One-X Mobile软件的绑定,他的手机也在同时振铃。

身为Avaya中国系统集成总监,陈蔚的工作体验正在变得普遍。根据Forrester的预测,2012年全球将有75%的工作人员实现移动办公。而在中国,早在2003年的时候,就有一些手机用户通过短信提示来查收新的办公邮件;现在,销售人员已经开始将整个前线变成了超级办公室,用手机在大卖场采集最新数据并迅速传回给总部。

当互联网和通信技术让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r)一词被人们津津乐道时,以移动办公为代表的“后SOHO”时代也已若隐若现。“不管你在哪里,你的办公桌都会跟随你。”Airspace的高级副总裁阿兰.科恩曾给出这样的预言。

无论你是一个负责查房的护士,还是一个在生产区转来转去的技术人员,都会发现自己需要随时汇报和接收最新信息。但这还只是在工作机构内部。对于经常出差的CEO或者到处跑市场的销售人员来说,移动办公将意味着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工作模式。

“我们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非常欣赏我们的销售代表能够拿出BlackBerry设备,坐在他们面前,无需拨打电话,也无需推迟到日后的某个时间,就能直接调用数据。”adidas America的销售人员自动化经理Tim Oligmueller显然对新技术的应用感到满意。这家从事运动器材生产的著名企业,利用BlackBerry的企业解决方案,让现场销售团队访问存储在公司数据库中实时更新的库存数据,从而把握销售机遇。

而BlackBerry的另一家用户则用智能手机现场收集数据和更改表格。“它使我们的服务看来更加专业。”GE Money销售人员效率负责人Mike DeMarco总结。

但对移动办公表示欢迎的不仅是一线销售人员,还有企业的CFO、COO、HR主管以及公共关系主管。根据英国电信(BT)的不完全统计,近年移动办公为BT共节省了7.5亿欧元,其中每年节省的差旅费就达3900万欧元; 1996到2006十年间,每年减少的汽油消耗为1200万升,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60%;旷工现象减少63%,人才流失率一直很低。

英国电信环球服务(BTGS)移动业务部市场总监Rakesh Mahajan则更强调移动办公的人性化价值,“欧洲有这样一个情况,通常女性在生育之后,只有47%的人会回到原来的岗位继续工作,但在BT,96%的女性在生育之后都会回来。移动办公的实施和普及是留住‘妈妈们’的最直接的因素,这使得她们可以家庭和工作两不误。”

对于个人来说,移动办公意味着更加精细化的时间管理。“我可以每天上班前就把昨天美国总部新发生的事情处理完,并把等待的时间利用起来,最后也许会有一整晚的工夫去健身或散步。”陈蔚希望移动办公能优化自己的时间资源分配。

从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共用大房间,到一人一台电脑的格子间,再到自由自在的工作间,办公室一直在朝个人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社会协作也越来越重视个体的力量。“一日三餐免费、可以带宠物上班、零食随用随取、随意在办公区搭建帐篷或者踩踏独轮车”——谷歌的“工作天堂”故事被广泛流传。

而当宝洁(P&G)公司支出近20亿美元通过互联网寻找它的科学家,当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互联网发动教师们共同编写开放源教科书工程,新技术下的新的社会协作形式也在改写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办公室越来越虚拟化,工作与生活变得密不可分,而移动办公也许将让最后的空隙消失。

正如陈蔚认为移动视频会议可能是一把双刃剑那样,移动办公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协作也有着硬币的两面。当办公越来越休闲化和个性化的时候,个人生活也在越来越办公化和社会化。不管你是在周末的游乐场、晚上的咖啡馆,还是正梦会周公,你的身份都可能随时切换到员工。一张如影随形的办公桌正在入侵个人生活的每个角落,尤其当视频应用后,似乎没有人愿意让老板看到自己穿着睡衣的样子。

移动办公也为企业的业务和信息安全带来挑战。比如不小心将座机绑定到错误的手机号码上,你滔滔不绝汇报的对象也许是竞争对手。而当销售人员在自己的手机上修改数据时,他也许会误发给陌生人或在下一刻丢失手机。

当然,针对以上忧虑,技术上都将有控制措施,比如设置“免打扰模式”或多重身份认证。但流程、制度或文化的因素才将起决定作用。在岗位和个人混淆不清、个人隐私不被重视或者更依赖非正式制度安排的环境中,问题会被放大。

当北京国营798老工厂蜕变成画廊酒吧云集的SOHO式艺术工场,人们似乎告别轰隆震耳的大机器和集中生产的年代,走向一个自由自在的新天地。但也许这只是假象,取代流水线的是一张更密集的网。

移动办公袭来

互联网打开了移动办公市场的大门,3G的到来为移动办公的应用,又打开了一扇窗。本刊记者 武佳

智能终端蜂拥而至的时代,能和“移动”二字连接起来的词汇似乎一下子轻盈起来。想象一下,当“移动”锁定“办公”,严肃赋予轻盈,那将有着怎样的场景?

如果把移动办公仅仅归结为拿着笔记本或手机随处收发电子邮件或者开视频(电话)会议的话,那么,你落伍了。大规模的社会化流动、商务活动的蓬勃发展、随机事件的频繁发生、移动技术的突飞猛进……后现代社会的常态冲破了SOHO环境的围墙,移动互联网正在进化为移动办公的数字化通道。

当效率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传统的移动办公已不能满足数字化工作需要。无论走到哪里,围绕身边的智能终端将形成一个虚拟的办公环境,一切能在办公室里完成的作业,都有可能在笔记本电脑,甚至小小一枚手机上完成。你只需要运行特定系统,输入特定的口令码而已,但前提是,终端的软硬件厂商,甚至包括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或者博弈。

市场诱人

2006年,IDC曾对亚太地区1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在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方面确实行之有效,各个国家的企业在移动办公方面的投资也有较大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Gartner的研究报告更打动人心:如果企业将移动电话变成自身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可以节约50%的国内话费和25%的国际话费。

物流加速

单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讲,将移动办公纳入企业内部通信策略是不错的选择,尤其对传统的物流业。

物流公司高管需要在随时了解货物流的动态信息的同时,掌握公司运作情况,如存货量、资金运作等,公司与网点的数据传输十分重要。杭州邦达物流公司不仅是医药物流服务商,也是中国较早介入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拥有可辐射全国八百余座大中城市的物流配送网络。为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邦达物流采用了中国电信[3.65 -3.69%]“商务领航”中的移动办公组网业务,实现了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互联。

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使传统货物流与现代信息流有机结合,数据的实时共享使物流途中的消息和总部数据库对接,加快了物品的周转速度,在提高公司效率的同时,有利于客户了解运程、规避风险。

掌上飞行

随时随地都能办公向来是航空公司高层迫切的希望。海航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成熟,企业内部已形成了以海航集团E网为门户,多业务系统共同服务的信息化体系。但是,固定的信息化系统终端管理半径较小,对需要飞来飞去的航空公司而言,难以满足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的需要。此时,掌中的移动终端成为海航领导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合理安排时间的工具。

海航选择了手机作为实施移动办公的平台。在原有固定的管理半径基础上,海航通过Windows Mobile 5.0操作系统并配合以Windows Server2003软件和GPRS/CDMA网络,增加了移动应用半径,使原有系统的管理范围和灵活部署能力增强,领导或者员工可以同步审批未处理的(或新的)公文,并进入公司系统内部配置系统维护,“掌上海航”初具规模。

目前,各主流智能手机基本都能支持Windows Mobile 5.0系统,用户可以自行安装适合需要的客户端,“掌上海航”让海航办公随时随地成为可能。公文开始在掌上飞行。

零售织网

移动办公的优越性在零售业发挥得淋漓尽致。据统计,国内大型快消品或者家电厂商平均拥有30000个销售人员,而这些销售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工作的环境有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多种形式,如果销售人员人手一部移动终端,用来分享销售信息、库存现状、商品价格波动情况,那对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简化管理流程绝对是一件大好事。相比西方零售业而言,中国的零售市场变化快,企业组织机构或者管理流程比之西方还不够成熟。但是,中国的信息化手段并没有落在西方后面,移动网络为零售业的发展织了一张网,为信息在跨地域终端间的传递开辟了快速通道。

为提高效率,伊利集团采用了至德讯通提供的移动办公业务,信息在导购员和公司间双向传递。一方面提高了伊利的信息流效率,及时了解全国销售计划达成情况,另一方面有效管理了终端促销费用中人员工资投放,有效控制了费用支出,提高销售业绩。
  
零售网络在移动办公的助力下,越织越密。

新竞争力

现在看来,2002年《经济学人》提出的即时经济(Now Economy or RealTime Economy)概念十分具有前瞻性——无边界信息流通与交换的年代已经来临,企业将利用资讯科技即时反映市场变化,并利用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与商业客户、消费者、合作伙伴及出差在外的员工进行即时互动与沟通。

但这并不足以勾画出移动办公的全貌。移动办公以操作系统为依托,智能终端是系统载体也是办公平台,无线网络则是将智能终端和公司OA系统连接的纽带。“对于快消品行业,采用移动办公手段,能加快处理信息流、提高物流效率并至少帮助企业减少15%的库存”,至德讯通副总裁白志峰对《互联网周刊》说,“移动办公帮助行业管理的金字塔逐渐扁平化”。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移动办公的发展拓宽了道路,3G的商用将再一次搅热移动办公市场,智能手机责无旁贷的成了企业进行移动办公的利器。移动运营商、手机制造服务商、通讯设备商、软件开发商等纷纷开始了移动办公市场布局,并逐步形成一条初具规模的产业链。产业链的末端,即移动办公的应用者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移动办公手段正在成为企业的新竞争力。

IDC预测,到2011年,全球移动办公人员将上升到10亿左右。企业间的竞争将由产品或者服务的竞争逐渐演化为时间和效率的竞争,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企业间即时的信息交流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移动办公加入信息化进程。

经济的紧缩仿佛移动办公的催化剂,越是艰难的时候,企业越是需要信息化手段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移动办公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其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改善了原有的业务流程,使信息及时传递到最需要的人那里,从而刺激传统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力。

在这个信息无处不在的世界,巧妙借助移动办公,或将助力企业谱写出更为轻快的办公乐章。

移动办公的最后1厘米

移动且办公,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通信手段,该如何填补能让产业链无缝对接的最后1厘米?本刊记者 马荟

有美国媒体评论说,帮助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两位密友,分别是黑莓手机以及竞选首席战略官大卫·艾索洛。这个喜欢用手机发电邮的新潮总统,经过艰苦的坚持和协调,终于在搬进白宫后,如愿以偿保留他的“黑莓”手机。

这被称为奥巴马上任之后赢得的第一个个人胜利。一时间,奥巴马成了黑莓手机和移动办公最称职的代言人。

信息技术使移动办公变得越来越可行:星巴克的露天咖啡座、机场等待室、甚至是在三亚的海边,一部手机就能实现职员、客户、公司的信息沟通——而不是靠通话和短信息。办公软件商、操作系统商、终端商开始构造一个全新的行业产业链。不过,要实现完全的无缝办公,除了靠技术的进步,还有观念的创新,以及对社会协作方式的迅速反应。

Thomas Davenport在博客中写到的场景或者会给我们提供些启示。他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调查了许多公司,它们对“虚拟办公室”这个创意的普遍理解是:对某些移动办公员工来说,特别是大部分时间在客户那里工作的销售和服务人员,公司完全可以不提供办公室。

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IBM、施乐(Xerox)等IT公司,率先开始了虚拟办公模式的尝试。有的公司甚至采取办公室旅馆化(Office “Hoteling”)的做法,员工只是偶尔到办公室来一趟。

日历翻到2008年10月,微软中国电信[3.65 -3.69%]及媒体事业部与上海和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基于“软件+服务”模式的托管平台应用。通过基于微软Hosted Exchange2007的“睿邮”,就可以在个人手机上获得新的办公体验,从而把办公室装进自己的口袋。

“口袋办公”的精髓就在于即时和同步。这就对不同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实时和安全。

上海和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钱蔚给记者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如果在马路上碰到一个朋友,并记下了他的电话,睿邮的Email系统中会自动生成其联系方式。也就是说,通过电话访问邮件系统时,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是统一的。

“PULL MAIL实际上是手机发的邮件,不管你那边有没有邮件,反正我设个时间,就去收一下,无非就是访问一下用户密码。而PUSH MAIL是由服务器发起的行为,它有邮件以后才向手机定向的推送。”对于手机邮件的两种接收模式,钱蔚这样解释道。

在安全方面,如果你不慎丢失了手机,睿邮的远程擦除功能恢复出厂设置可以达到删除旧电话上重要信息的目的,保证了私密信息的安全,而当一部全新的手机连接睿邮,全部资料通过服务器端就可完璧归赵。

与微软开发基于移动平台的解决方案相比,黑莓则从解决方案到移动终端实现移动办公的整体协同。

黑莓实质上是一个无线窗口和键盘,被加入到现有的电邮系统中,当电子邮件发送到电子邮件服务器时,邮件会被自动推入BlackBerry智能手机。

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er为拥有其IT基建环境的企业客户而设,能配合企业现有的企业系统,让用户可无线存取电邮、组织程序及其他应用。而黑莓智能手机则是BlackBerry无线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了对全套业务应用程序的安全无线连接,从而实现从传统办公室到个人手持终端的无缝对接。

尽管如此,移动办公还是面临太多的阻隔,比如不同的移动终端、不同的办公系统、不同的手机软件,甚至还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这就意味着移动办公产业链内部需要填补最后的缝隙。但也许到真正的“无缝办公”,只有1厘米。

为什么要填补这最后1厘米的空隙?不妨改用Sun公司的说法:只有企业真正地提高生产力,企业的员工在办公室外才会真正的快乐。

拉响移动安全预警

一面是移动办公优越的便利性,另一面则是潜藏的安全“炸弹”,二者之间是否真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本刊记者 刘佳

随着3G步伐的加快,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呈现出井喷的趋势:更快的上网速度、视频通话、手机电视,甚至移动办公……就在人们对花样繁多的移动应用充满期待的同时,关于移动安全的话题,也被再一次提起。

“3G手机的病毒可能突破上千种”、“手机病毒的年度增长数量将有可能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移动安全问题将成为3G时代的梦魇”……悲观的预言总是不绝于耳,引发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安全性的担忧。

试想一下,未来的智能终端,甚至可以取代现在的PC,而与它做同样多的事情,那么,目前PC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是不是也可能蔓延至手机,引发新一轮的安全危机?

移动中的危机

事实上,手机病毒的威胁一直存在。早在2005年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田径世锦赛上,一款名叫Cabir的手机病毒通过使用近距离蓝牙无线信号在手机间传播,短短几天内其变种上升到55种。

同一年,手机病毒首次在企业大爆发。这款名叫Commwarrior.B的病毒将攻击对象锁定在运行Symbian Series 60操作系统的手机,利用蓝牙技术和彩信传播。北欧地区某公司的一名员工收到了Commwarrior.B并激活了它,很快该病毒将自己发送给了地址簿中的所有地址,导致更多的员工打开了该病毒,造成病毒传播的大规模爆发。该公司的运营商不得不临时关闭彩信服务,员工关闭手机蓝牙,病毒传播的势头才被遏止。

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流行,用户使用手机访问网络资源的习惯正在逐渐形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在2008年的增幅高113%,并预计在未来数年会进一步大幅度增长。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利用手机进行办公、理财等活动,如用手机收发邮件、存储重要数据、手机钱包、移动商务等等。

对企业而言,移动办公对员工工作效率、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都有着深远影响。企业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以及客户都希望能随时随地的,通过各种方式访问其所需的数据及应用程序。一项由赛门铁克公司发起的调查显示,受调查的600名智能手机用户中有60%的人将自己的商业机密数据储存在他们的智能手机中。

各种移动应用的实现,让手机病毒具备了合适的传染源、传染途径以及传播目标,为黑客对于手机安全的进攻提供了机会。手机病毒发展到今天,主要通过蓝牙、多媒体服务、手机bug等方式传播,攻击手机提供的互联网内容、工具、服务项目和WAP服务器、网关等,导致用户的话费损失、移动办公信息和私人信息被窃、远程盗号、局部网络通信瘫痪,甚至损坏SIM卡、芯片等硬件设备。

红与黑的较量

一面是移动办公优越的便利性,另一面则是潜藏的移动安全“炸弹”,这两者之间是否真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为了解决数据丢失和未经授权访问所带来的业务风险,确保远程访问的安全性是IT部门的重要工作。对于大多数应用程序,基于安全套接层协议(SSL)的虚拟专用网络(VPN)是解决方案之一,它采用加密隧道协议在内部网络和远程用户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连接,不需要使用第三方客户软件和低成本的优点,易于支持和维护。

“保护IT资源和用户身份是安全企业运营的基石。安全的远程访问网络、应用程序和数据对移动员工十分必要。”数字安全厂商金雅拓数字认证与安全业务亚洲区高级副总裁伍福成表示:“只部署VPN并不能一步到位解决问题。维护远程办公的安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身份认证,只有授权人士才能进行访问,VPN方案及公司内部网络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他建议引入双因素认证系统,通过结合用户基本信息以及用户拥有的安全设备如安全令牌、一次性密码生成器或智能卡来鉴定身份。

目前国内市场上,卡巴斯基、赛门铁克、瑞星、McAfee等安全软件厂商都已经开始针对手机病毒推出杀毒解决方案。卡巴斯基产品部经理高玮告诉记者,与PC反病毒类似,在个人手机的安全防护方面,手机反病毒软件可以做到实时拦截、提示不安全信息、来电防火墙、文件夹加密、杀除已确认的病毒、恢复感染文件等众多安全功能。

当然,这场“红”与“黑”的较量只是刚刚开始。高玮表示,在6年前,卡巴斯基就开始进入手机安全领域;但直到2年前,中国的手机安全市场才出现启动的迹象。而且,除了手机病毒、信息外泄等问题外,还有不少手机安全问题尚待解决,如信息在空中被拦截可能造成的数据泄密等。

呼之欲出的市场

移动安全的预警已经拉响,但是由于在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模式,杀毒软件厂商却在手机安全软件市场遭遇尴尬。

首先,手机病毒危害性还未引起大多数人重视,不少手机用户并不清楚手机病毒的危害;其次,由于市场上手机型号和操作系统繁多,加上硬件条件如内存的限制,使得移动安全技术门槛升高,手机反病毒软件厂商的研发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制约了产业发展;第三,手机安全软件的盈利模式并不完善,软件提供商生存压力大。与安全厂商在电脑反病毒软件靠免费推广的方式一样,手机安全产品还处于免费试用期,市场远没有达到收费的成熟期。

尽管如此,这个市场还是令人期待。目前,网络安全专家已发现的手机病毒超过500种。未来手机病毒的发展,将会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而手机安全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已经逐渐显现。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11年手机安全市场的收入将达50亿美元。

营造安全的移动市场,不仅要靠手机安全厂商提供的相关软件,同样需要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和手机安全软件厂商等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密切配合。例如,智能手机厂商推出Symbian、Windows Mobile以及Android、Linux等开源系统,令五花八门的手机应用轻松装入手机,而黑客同样可以采用下载、信息链接等无孔不入的方式,将黑客软件装载进手机,对企业及个人的信息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已开通3G国家的市场研究表明:在中小国家,3G产品通常在第3年就会达到一个成熟的规模。业界普遍预计,在中国,手机安全软件市场将在5年内发展为相对成熟的规模。目前,这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正在渐渐增多。例如近期, 中国联通[6.35 0.47%]和中国电信两家运营商正在和多家安全厂商商谈,询问包括杀毒软件报价及相关手机安全软件性能等相关事宜。
 

转载请注明来源:统一通信:移动办公袭来 后SOHO时代来临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