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两地商务服务业集聚成因与推进战略初探
客户世界||2009-04-12
p>
p>
摘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服务业为社会生产提供广告、咨询、策划等高技术的专业服务,被称为“企业的外脑”。同时,商务服务业对其他产业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其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单位面积就业人数、单位面积投资额、年产值及其增长率、地区产值贡献率等指标的计算,结合区位商判定原理,发现京津两地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商务服务业集聚已初步形成,水平远高于国内同类地区。但京津地区商务服务业集聚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应在服务业的需求状况、要素条件、产业结构及企业战略、产业群、政府与机遇等方面来解决。
关键词:京津;商务服务业;波特钻石体系模型
引言
商务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其他产业有很强的乘数效应和拉动作用,因此不仅能推动生产企业的进步,促进服务业的升级改造,提高经济效益,还能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在整个经济区域内实现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按照我国2002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商务服务业主要包括五大门类:企业治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会展服务等其他商务服务。
商务服务业集聚是在商务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大量相互关联的商务服务业与其支撑机构,在某一地理区域内高密度分布。商务服务业企业在集聚过程中,由于知识外部性、公共基础设施共用、风险分担的作用,平均成本下降,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实行集中交易、集中生产,促进创新技术的扩散,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近年来,我国的商务服务业迅速壮大,2005年全国商务服务业与租赁业就业人口为198.8万人,同期增长22.5万人。2007年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24.02亿美元,9月企业景气指数为139.0,较上季度上升2.1;同年1至12月,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城镇投资864.81亿元,同比增长30.5%。国内的经济热点区域,如环渤海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等,商务服务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中,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北京、天津,商务服务业尤其发达。
一、京津地区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状况
目前,京津两地商务服务业发展良好,并出现了集中分布的现象。北京商务服务业以信息咨询业、商业经纪与代理业为主,其中信息咨询业主要分布在朝阳区近郊区内沿,商业经纪与代理业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朝阳区近郊区内沿以及丰台区、石景山区部分。天津商务服务业主要分布在河西区小白楼、南京路商圈、河东区十一路商圈,以及南开区鞍山西道商圈,以企业治理、咨询与调查、广告业为主,2004年其单位数均高于其他行业单位数,这三个行业单位数综合为3216,占商务服务业总数的62.55%。同时,天津的会展服务业蓬勃兴盛,2004年共举办国际大型展览会、洽谈会14个,累计展位6385个,成交总额达76亿元。
从单位面积就业人数上看,2005年北京商务服务业单位面积就业人数达25.17人/平方公里,天津该值为3.98人/平方公里,远高于全国0.21人/平方公里。而在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上,北京商务服务业为20.70万元/平方公里,仅次于上海24.60万元/平方公里,天津也达到5.31万元/平方公里,领先于周边省市,全国范围内平均水平仅为0.59万元/平方公里。
从商务服务业实现的年产值中,可看出2004—2005年,全国范围内商务服务业均在迅速发展,增长速度为47.12%,而京津两地的整体年增长率为69.09%。同时,我们看到,尽管该地区占国土面积仅为0.3%,但对全国商务服务业的贡献率长年高于7%,且重要地位越加明显,已由2004年的7.72%升至8.88%。
通过对2005年全国各主要省市该行业区位商的计算,北京市商务服务业区位商为5.15,位居全国之首,天津市该值为1.44,高于其他经济圈内的主要地区。根据判定原则,当区位商大于1时,表明研究区域在该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高于其较高层次区域平均水平,是研究区域的专门化部门和产品输出部门。
由以上分析可知,商务服务业在京津地区分布密集,就业、投资密度较高,集聚经济效益也已显现。同时结合区位商的判定方法,可推断商务服务业集聚已在京津地区初步形成。
二、京津地区商务服务业集聚形成机理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的竞争优势》中提出了影响和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体系“钻石”体系模型,其整个理论分析框架包括四个方面:需求状况;要素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产业群。除此之外还存在政府与机会两大因素,它们是无法控制的,但影响却不可漠视。
当代生产力水平飞速提高,世界各国产业结构普遍面临转型、优化的挑战,全球经济复杂性、多元性的特点进一步呈现。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不再单纯考虑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而具体研究对象也由企业、个体产业,逐步向特定区域内产业集聚的发展程度转变。同一产业及其相关行业在一定区域中高密度分布,不仅使产业群内的企业因集聚经济、外部经济效应受益,同时,也成为了地区科技创新的一股动力,加快了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世界范围内,产业集聚已成为地区经济核心增长极和地区竞争优势的源泉。地区竞争优势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产业集聚的现象。通过分析区域竞争优势的产生原因,可以明确该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环境、经济政策等,这些条件直接或间接反映出该地区产业集聚的最初选择过程。因此,考虑到京津地区商务服务业集聚属起步阶段,以波特钻石体系模型为模版,研究该地区商务服务业竞争优势产生条件的同时,梳理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
需求状况
京津两市是京津翼都市圈的核心,该都市圈内工业、制造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其中北京、天津两地电子产品、高新产品制造业连年位居全国领先水平,腹地河北更是传统工业重地。众多的工业制造业企业无疑形成了商务服务业的强大市场。近年来考虑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政府对部分产业的地理分布,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将北京的工业向东部和南部外移,与津翼两地工业布局相匹配的地区对接,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有力的推动了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外资企业不断进入,对商务服务业提出更高更广的要求,而其中国外优秀企业在营销治理上形成的竞争优势,更是唤醒了本土企业的相关意识,对商务服务业的需求螺旋上升,如北京朝阳区内云集了17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信息咨询业高度集聚。
要素条件
商务服务业是高技术、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的产业,因此相比较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专业、高素质的人才是商务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关键要素。京津地区拥有一大批国内顶尖高校,技术园区、研发中心的建设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在人才的可获取性上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同时,京津经济圈内外便捷的交通网络、先进的现代通讯设施、美丽和谐的人居环境等,成为了商务服务业企业择址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根据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地租理论,商务服务业的高收益性使其能够支付大都市甚至是其中心腹地的高额地租,这种支付地租的能力限制了许多行业自由进行区位选择,满足了商务服务企业对于高档次企业形象的需求。2006年底,天津南京路商圈以国际大厦、世贸广场、津汇写字楼为代表的写字楼,基本以租赁为主,平均租金为6元/平方米-天,又如高端场所的集散地小白楼商圈,写字楼平均售价8033元/平方米。
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突起、高端制造业研发环节的国际转移以及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各类商务服务业企业迅速崛起。天津市商务服务业单位由2000年的2285个增加至2004年的5141个。2005年仅北京一地,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总数已达44120。同时,如麦肯锡、普华永道、德勤等众多世界闻名商务服务企业,也纷纷以京津地区为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点,建立跨国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京津两地的商业功能圈,更是吸引了大量外资,商业服务业亦是投资热点。外资商务服务企业具有成熟的市场化、国际化的经营经验和治理技能,这一方面给当地的内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带来示范效应和规模扩张效应,促进内资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挖掘新的本土市场,最终改善区域内商务服务业的内在结构。
产业群
随着北京用地成本、环境污染等条件的变化,传统制造业部门不断迁出,留下的企业总部集中了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治理决策等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环节,北京的总部经济现象逐渐显现。众多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了会计、律师、咨询、评估等一系列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北京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信息服务及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与天津的制造业企业形成良好的互生关系。天津的商务服务业,与工业联系紧密,逐步形成北方贸易中心和外向型经济中心。另一方面,天津弥补了北京受政治因素影响而限制发展部分高风险行业的劣势,大力发展期货、证券等,两者优势互补,联手打造中国金融中心,为区域内的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京津在交通运输等多方面地合作,也形成了各种要素流动的综合枢纽。京津地区由于通信业的发达,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内分布了大量的通信电子行业,便捷的交流手段使商务服务业企业可及时与上下游服务企业联系,同时商务服务业不同行业的合作,也使得其“一条龙”服务更加规范,刺激外在市场,从而又反作用到产业集聚的加强。
机遇
经济圈内,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一方面给北京的工业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也为整个京津地区商务服务扩大了市场需求。区域外,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际商务服务的转移,是以良好的商务环境、卓越的商务资源为前提的,这将促进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变动,而其中的现代服务业,非凡是商务服务业,将是发展的重点。WTO的成功加入、2008奥运会的举办,势必为商务服务业带来无限商机,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政府政策
城市政府提供的政策环境更为直接和关键,尤其是独特的产业导向政策、特定的财政补贴和政策优惠,都能有效地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集群发展。京津两地纷纷在颁布实施相关政策法规,强调优先发展服务业,非凡是生产性服务业,并加强打造服务业专用区域,如天津六大商业功能区、北京朝阳金融商务中心等,为商务服务业的进一步集聚做好预备。
三、京津商务服务业集聚现存问题
京津地区商务服务业的集聚,对于区域内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然而,能否客观全面的看待这一现象,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集聚优势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一定区域内某一产业高密度分布,使得企业享受到规模经济带来的集聚优势,进而带动整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当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集聚不经济的现象也会发生。尽管京津地区的商务服务业集聚目前只是初步形成,其集聚程度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受该集聚形成因素及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潜在的集聚发展风险已暴露出来。
集聚形成的根基“需求条件”有待夯实
腹地河北的大量工业、制造业是京津商务服务业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河北发展商务服务业的基础与北京、天津两地相比,明显较弱。2003年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北京是河北的14.9倍,天津是河北的2.8倍;在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北京为5.5%,天津为2.3%,河北为1.9%。同时,由于京津两市对其的极化效应,河北商务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近年北京将部分工业外迁,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河北与北京在商务服务业上存在的极差。河北省在商务服务业上的跛足,无疑会削弱其对新兴工业制造业的吸引力。长远看来,这将直接减少对京津地区配套服务业的需求,从而阻碍商务服务业在京津集聚的进一步加强。
要素优势不再明显
目前,全国经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绩,京津地区在运输、通信、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正一步步削弱。同时,大城市房地产泡沫现象严重,2007年1至7月,北京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累计为109.4%,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而政府的政策多针对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商务办公用房的租金、售价已不再是商务服务业企业档次形象的象征,更多的成为了企业沉重的营运负担。
产业结构、企业战略尚待明确
近观商务服务业内部,虽然内资企业在商务服务单位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在企业收益、人员治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却远不及外资企业。相对比的是,外资企业提供国际标准服务的同时,积极实现本土化,多角度满足客户的发展需求,已基本垄断了区域内高端市场。内资商务服务业企业一般规模小,注册资金少,融资能力弱,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截至2004年底,北京商务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为30333,而2005年前9个月,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单位有2168家。小型的商务服务企业无力承担服务创新的费用,寄希望于大型企业创新后的知识溢出,多在传统商务服务业领域聚集,服务性质趋同严重,加之缺乏长远的企业发展观念,不注重品牌的树立,生存严重依靠于短线客户,很快遭遇淘汰。产业内部企业规模大小、内外资性质上的种种不平衡,将成为未来京津地区商务服务业稳定的隐患。
产业群受宏观经济影响严重
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发生重大调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加一揽子货币进行调整,有治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年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着稳定升值的走势。汇率的变化,决定着本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值,直接通过收入效应、成本效应等决定了一个国家对于外国资本的吸引力。人民币升值带来的FDI下降,将直接影响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经营。而北京、天津一带是外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通信、贸易等行业中的外资企业构成了商务服务业产业群中的关键一环,其数量的减少、发展的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将破坏京津商务服务业集聚的生态环境。
现存市场机制难以应对未来挑战
商务服务业高科技的特点在京津地区的集聚中未能体现,市场进入壁垒低,缺乏行业准入标准的限制,滋生了一系列非正规的操作运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政府在企业认定上以个人执业资格审核为主,而对于该行业的监管机制不够严密,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若不及时健全,入世、奥运等机遇将演变成摧毁商务服务业集聚的致命一击。
四、推进京津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建议
针对以上京津商务服务业在需求状况、要素条件、产业结构及企业战略、产业群、政府与机遇五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推进集聚良性发展的角度,拟提出以下建议:
拉动河北商务服务业,防止服务业需求下降
在河北地区,从唐山、保定着手,考虑当地工业部门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扶持部分商务服务企业,通过个别形成一定规模的服务企业的良好示范,鼓励更多投资者的进入,促进河北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加强与京津高校间的沟通协作,考虑通过课题、项目的联合攻关,培养河北地区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京津翼经济圈内保持先进制造业的现有优势,通过园区的划分,在区位上给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合作创造条件,促进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融合,形成交互集群,发挥扩散效应。
加强各项基础建设,保持要素优势
有效利用天津地理位置,参照国际枢纽港标准,努力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打通京津与西部的骨干铁路的连接,促进现代交通网络的形成。定向培养专向人才,增加通讯服务的技术含量,为商务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做好预备。大力发展办公楼经济,优化商务办公环境,同时驱赶房地产经济泡沫,稳定房价,考虑召开业主代表听证会,在充分了解意见后,确定价位。
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企业发展战略理念
充分发挥京津两地北方金融中心的地位,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切实提高本土商务服务企业资本水平,为今后业务的深化、拓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考虑到对小型服务企业在壮大过程中的保护,因此,必要时利用法规、税率等宏观手段,甄别外资服务企业的进入,鼓励外商投资创办合资企业,便于国外优秀经验技术的传入。加快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促进企业间经验技术的交流,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企业内部普及先进的信息治理系统,规范文件的存储使用,注重与客户长期友好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坚持科技创新,加大服务产品研发力度,挖掘潜在市场,突破传统商务服务概念,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注重品牌树立。引入治理人才,讲求长远利益,培养团队战略眼光。
稳定投资环境,科学保护相关产业群
运用有力的货币政策,结合财政收支调节,使汇率浮动趋于平稳,减轻其对外商投资的不利影响。在商务服务业上下游产业方面,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及长远规划,有侧重地建设园区,进一步优化区域内各方面条件,吸引外资企业,非凡是世界知名企业,以求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从而保证产业链的完整坚固。
明确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在商务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先进科技的应用、研发能力的提高,从而帮助提高行业进入壁垒,避免盲目进入者带来的市场紊乱。健全法律法规,使之与国际接轨,规范服务行业的商务行为,维护市场的有序发展,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同时,建立京津区域治理委员会,对该地区行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研究,随时纠正不良倾向,确保其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李廉水,RogerR.Stough等.都市圈发展.科学出版社,2006.
蒋三庚.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沈晓静,等.北京市商务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6,.
张可云.京津翼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
张吉福,张辉.京津翼经济一体化瓶颈及未来发展路径选择.经济研究参考,2005,.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津两地商务服务业集聚成因与推进战略初探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