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对珠三角的启示: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136

||2009-03-11

此番金融海啸来袭,企业家见面常用一句话互为勉励:“剩”者,胜也。

长三角与珠三角,身处当仁不让的中国经济核心家族,危机之下,以不尽相同但又共有所指的身姿转型变脸,自身所持的路径样本,被印上危机倒逼、适者生存的影子。

谁能成为金融危机后的“剩”者,现在还不可能有真正的答案。但在“剩”者之路上,昆山、温州、义乌三城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

温州到义乌,义乌到昆山,昆山到温州,距离分别是:310公里、391公里、685公里。三城连线,那是一个不尽规则、十分有趣的“小三角”。

一个因全国1/9台资积聚,被谓之以“小台北”;一个以小小纽扣、根针丝线撬动数以亿计的财富价值;一个拥14万家民企,走南闯北,30年来不断书写“中国犹太”的市场传奇。

危机拂过,没有谁置身其外。唇亡齿寒的交结中,凉与热的感同身受,三城命运丝丝入扣,长三角一市两省联手共度时艰送一体化加速一程。

【倒逼转型】

坐等肃杀严冬还是创造春暖花开

“危机带来的影响仍在继续,但昆山不少企业销售收入直线上升,订单铺开至全年。”循此信息,记者直奔昆山。2月18日,步入昆山市外经贸局大门,空空如也的办公楼里,已经找不到合适的受访者。“早已倾巢出动了!”一位干部称,当地外经贸方面本月已经开赴日韩招商,此后还有3月欧美招商、4月南方招商,“日程都排满了!”为全年保增长,昆山全民皆兵,“开门红”被当地政府格外看重。2月19日,连日阴雨笼罩之下,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静谧整齐的厂区内,初看冷清,生产车间却繁忙。春暖花开,经受“企业倒闭风潮”传闻的扰袭后,昆山3200多家台企厂区内机器的持续轰鸣声宣告了它的“王者归来”。昆山历史上因许多原因被归为“昆山现象”,此番台商漂亮转型,又给“昆山现象”注入新的涵义。

青花瓷与中国风,不再专属周杰伦,而是令人惊奇地出现在一张薄薄的、零售价为1.5元的碟片上。

推出4个多月,每月售出40多万片。个性化产品引得热卖,这让昆山沪铼光电公司来自台湾的行政协理张鸣仁很兴奋,“持续热销,没想到市场反应这么热烈。”。

面朝市场,沪铼以差异化入市,于谨慎的试探中,敲开市场之门。

4个月以前,张鸣仁还笑不出来。经济危机对沪铼低端产品造成了较大波及。“第三、四季度销量下降了1—2成,订单明显减少,但高端产品几未受影响。”

这让张鸣仁感慨。最初以低端入市,其后转向有序推进品牌拓伸,如今高端产品已占7成,这被张鸣仁视作幸免于难的“护身锦囊”。

去年的危机中,昆山9成企业卷入风暴,37家企业倒闭。但与此同时,主导当地经济命脉的台企多数却通过创立自主品牌、进军研发和销售两端,拓展内销市场,谋求到新形势下的转型升级。

在当地采访时,一点让记者印象深刻:当初靠到上海虹桥机场“逮”外商起家的昆山,已经从“土地招商”跳入到“精细化产业链招商”。昆山外经贸局介绍,经多年发展,昆山已形成电子、精密机械、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形成了以主要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

以一台笔记本电脑为例,上面2000多个零部件,“在昆山50公里范围内都能找到生产厂家。”

荣誉复加、“马太效应”呈现之时,昆山没有陶醉,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当地有关部门告诉有记者,昆山已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这不能不令人感叹!

竞天而食,逼迫下自救。昆山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蔡一明认为,“得益于二十多年来昆山建立起的完整产业链条,及早展开的企业转型和政府服务,危机中,多数企业受到的伤害较轻,度过金融海啸后将活得更好。”

为确保“开门红”顺利兑现,昆山市派员主动出击,对10条产业链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市外经贸局专门列出100个在谈项目、100家千万美元以上重点外资开工项目和100家规模投产外企,指定专人跟踪服务。

“2008年是我们有史以来引进外资最多的一年!”昆山市委宣传部负责人称。当地海关提供的数据统计则显示,2009年昆山的开局不凡,在1月份的传统出口淡季,当地企业出口总额竟达到26.1亿美元,位列江苏前列。更值得关注的是,制造工厂昆山2008年的服务业投资已占注册外资37%,而这一项上年同期只有不到10%。

【集聚群智】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

在义乌问路,大都能给你指出隐形冠军“易开盖”公司的所在。董事长骆立波透露,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不少于当年销售收入的10%。危机到来时,义乌民营企业中率先求变求新的佼佼者,用实际行动证明专一与精深,比“临阵磨枪”具有更强大的生产力。在昆山,让记者同样感受到了当地向经济要效益的恳切,每万人人才拥有量居江苏同类城市首位。去年,江浙许多城市统计数据显示,服务外包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增长点,当地人告诉记者认为这得益于当地人才资源的集聚。

近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消息让义乌当地政商于惊诧中感到一丝振奋。该消息称,在全国外贸出口出现大幅下滑之时,义乌出口逆势增长,1月份,义乌小商品出口额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57%。

今年是义乌确定的“市场开拓年”。记者了解到,义乌已出台鼓励政策,对企业研发中心进行政府补助或奖励,积极帮扶企业转型升级。

“易开盖”公司,在义乌当地颇有名。其主营产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马口铁易拉盖和二片罐。从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老大,这条路它走了20年。

“这20年,我们只做易开盖,并自主研发了易开盖的技术以及生产的核心设备。”董事长骆立波说。让人吃惊的是,他透露,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经费不少于当年销售收入的10%。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其产品占据国内2/3的市场份额。去年外贸出口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其外销额近3000万美元,外贸增长率达60%以上。

“以前,不少义乌小商品缺乏技术含量,缝一颗纽扣挣几厘钱。外界经济一不景气,经营就要出问题。”义乌市外经贸局信息调研科科长楼显,力举当地企业通过创新脱困。

“昆山前20年用了7万亩土地、50万名劳动力,创造了2500亿元的工业年产值;现在昆山光电产业园7000亩地、5年时间、5万人也要创造2500亿元的年产值。”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的这句话让记者同样感受到了当地向经济要效益的恳切。

上个月,长三角研究院在昆建立,昆山力图为其长远发展觅得智库支持,矢志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转变。

昆山的追求在长三角具有发散意义。记者了解到,昆山户籍人口68万,常住人口160万,人才总量却达到18万,每万人人才拥有量居江苏同类城市首位,这让当地企业在人才支撑上受益。

而在更广阔的“长三角”,遑论上海,在其他城市里,同样云集了一流的人才基地、世界五百强的部分研发设计中心与制造基地、中国最活跃的产业集群、中国最密集的机场和港口。

昆山镒生电线塑料公司副董事长杨登辉认为,长三角是大陆地区连接南北的枢纽,这里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产业基础以及劳动力素质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群舞”长江畔】

金融危机是一体化魔咒还是魔棒

“2009年,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重点将会是讨论如何联手应对金融危机。它可能也将成为下个月月底长三角16城市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上海市政府经济合作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对于这种趋势,长三角多位参与一体化规划的专家告诉记者,金融危机可能反而加速了长三角在局部领域里的一体化进程。金融海啸面前,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牵连度较高的区域之一,长三角每个城市谁都不希望自己“独舞”。

采访中,当地企业家和区域经济专家大概都有这样的共识: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牵连度较高的区域,“长三角”的产业转型,早已不是一个城市的“独舞”,而是所有城市“群舞”长江畔。

一些学者和官员曾担心,金融危机下“保增长”的主调,会影响到原定“一体化”框架下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但是,事实证明,危机反倒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长三角一体化。

“金融危机,正加速了长三角在局部领域里的一体化进程,比如信息一体化、科技创新、金融、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如果说2008年,长三角一体化的重点具有阶段性特色,那就是应对金融危机。”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张浩翰说。

2008年底,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安徽首次加入。因为经济危机的介入,提升长三角综合竞争力,来增加抗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了会议热门话题。会上,联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成为各方高度共识。

“以前长三角内耗多,”张浩翰坦言,危机下的长三角反而更愿意理智地坐下来,聊聊如何联手应对风险,将整个区域形成拳头。

因外向型经济发展受益,同样也成为外部经济动荡的受害者。2008年以来,为促进和扶持当地企业的转型升级,长三角各地政府不谋而合地相继打出内容相近,但又各有侧重的“组合拳”。

上海提出,面对经济转型和金融海啸的挑战,必须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以民营经济为主力的浙江,因整个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则将重点放在“工业转型升级”上;昆山所在的江苏除了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更提出通过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来“保增长”。

长三角的一体化,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少见地出现了步调的如此一致,整个进程也因之提速。

“金融危机,给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为两省一市在危机面前有了更多的共同点。”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教授分析认为。

在这种难能可贵的团结下,科技创新一体化正在悄悄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08年工作会议已经酝酿“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据此,沪苏浙将共同携手。在此基础上,长三角共同联合推动科技创新合作的规划正在制订中,“相关初稿已经在去年年底完成。这次力度非常大。”一位知情人士说。

■他眼看珠三角

危机之下惟有联手

大家必须认识到,并不是别人倒下了你日子就能好过,由于产业依存度与各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往往是一个产业倒下,接下来会有更多产业受到冲击。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辛向阳拿产业结构与区域应对方式的关联来分析,从产业结构来看,长三角各地区互补性比较强,很少有恶性竞争,且历史上就形成以上海为龙头。

即使没有金融危机,长三角区域合作也会比较容易推进,只不过金融危机可能会加速区域间合作与融合。

在他看来,珠三角几个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趋同性较强,竞争性较明显,因而遇到困难比较难以达成共识、并联手合作。

对此,辛向阳建议政府应当利用手中资源,选一个产业作为样本,对其进行整合并做大,促进其转型升级,以求找到突破口,从而形成机制与示范效应。

“与长三角相比,广东拥有比较发达的交易性市场,比如广交会、中博会等,广东应当建设利用好这些交易性市场,形成国际品牌,并朝着世界顶级交易服务商转变。”

转载请注明来源:长三角对珠三角的启示: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办公室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