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店老板自述:7年北京音像店数量缩水90%
||2009-03-10
p>
p>
2002年,王卓辉用20万元积蓄在地安门大街开了一家福声唱片店,经过7年的坚持与洗礼,王卓辉把音像店办得有声有色。7年中,面对中国音乐市场的浮浮沉沉,王卓辉说道:“作为音乐市场中跟消费者最近距离的销售商,在这7年我看到了音乐市场的繁华,也见证了音乐市场的萎缩。”
7年北京音像店“缩水”90%
在2002年王卓辉初入音像销售的时候,面对的是一片繁荣的音像市场,可是王卓辉一个月的唱片销售额却仅仅是十几张。而2009年在日益萎缩的音乐市场中王卓辉一个月却可以卖出100张以上的唱片,这一现象实在让记者瞠目结舌。对此王卓辉解释说:“这一现象其实很好解释。举个例子,2002年在开店前我曾经去过北京音像非常有代表性的销售一条街,从新街口豁口到西四一路上粗略算下来有40多家音像店,如此多的音像店其竞争也是可想而知的。当时在我开店的附近不足1000米内就有4家音像店,消费者可选择的地方多了,我们的销售量肯定也就少了很多。可这7年时光却令曾经繁华一时的音像街变成现在仅有4家的落寞景象,而在我音像店附近的4家店从2005年就已经陆续消失了。竞争者减少了90%,可是消费者减少却远没有达到90%,因此我的销售量自然就提升上来了。这7年来可以说我们销售量恰恰是跟音乐市场的繁荣程度成反比的。”
音像店再减少30%供需才能平衡
当记者问及唱片销售量的提升会不会吸引更多眼红的人来分一杯羹时,王卓辉明确表示:“现在音像市场仍然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拿我们店的销售量来说,我们在淘宝网上卖出的CD大概占到了30%,可见实体店面的竞争还是有的,而且现在CD的品种还是逐渐在减少,虽然说现在的销售量提升得很高,但是这个行业不可未知性还是给我们现有的销售商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坚持到现在的音像店能维持下去最主要是有着一些忠实的客人,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家都有了一定客户资源,相信在未来音像店再减少30%的时候,市场将呈现供需平衡的状态。”
三个因素导致音像销售持续降低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现在听众自身文化不断提高,对于音乐已经很理智了。作为一名听众,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当今听众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而音乐公司却以为听众依然被他们牵着鼻子走。音乐公司制作的音乐不能满足听众,听众肯定不会再买音乐公司的账了。”王卓辉说道,“从2005年开始,来店里抱怨的客人开始逐渐增多,他们普遍反映CD的制作水平明显下降,有位客人跟我说过我们买音乐是用来欣赏而不是消遣!我们花钱是要买好的东西,而不是这种‘垃圾’音乐”。
p>
p>
“音乐市场的萎缩罪魁祸首在我看来是一些音乐制作公司,他们制作的音乐没有内容、没有文化,听起来味同嚼蜡。他们制作音乐完全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制作,这哪里是一个良好的模式,而且现在做什么音乐不是听众说了算,是音乐制作的老板,一些老板没有良好的音乐文化底蕴,制作出来的唱片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王卓辉痛心疾首地说道。
当问及销售商是否也是影响音乐市场萎缩的一大因素时,王卓辉说:“2002年音乐市场如此繁华的时候,我却看到了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在销售盗版CD!2002年,北京音像店可以说比比皆是,当然竞争也就比较激烈,这时有的销售商为了提升销售量进了一些盗版的CD贩卖。虽然在当时的年代看来可能没有过多的危害,可是把盗版引入良好的音乐市场这无疑是把‘蝗虫带到了麦田’。市场就这么一点点被盗版侵蚀掉了。现如今全社会都在维护知识产权并且监管力度的加强也就导致了一批不具备竞争力的零售商尽早消亡的命运。”
流行音乐制作商选择在网上发行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前来购买CD的人大多买的都是非流行唱片。看到记者的疑惑,王卓辉笑着说:“现在流行音乐与非流行音乐开始两极分化了。”“同样2005年对于非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是一个转折点。”王卓辉说道,“2002年时我为了赚取比较大的利益一般都是引进70%的流行音乐唱片,另外的30%我会引进一些非主流的唱片进行销售。而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逐渐颠倒过来了。非主流音乐相比主流音乐有更强的生命力,客户的忠诚度高,再加上现在收藏风的盛行使两种不同的音乐区别更加明显”。
转载请注明来源:音像店老板自述:7年北京音像店数量缩水90%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