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77

客户世界||2009-01-21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5年1月21日


| 来源:客户世界 | 2009-01-21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国的重要体现。围绕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以我国入世后进一步扩大开放和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上海将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全国。为此,特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上海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根据中央的战略定位,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城市功能的根本性转变,基本形成了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一)上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上世纪90年代,上海服务业呈领先增长的态势。据统计,1990年至2000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3.8%,高出全市生产总值增速1.6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1.9%提高到50.6%,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2003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27.11亿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前列。以资本、货币、技术产权、人才等一批要素市场为核心的大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服务业行业结构呈现集聚态势,金融、物流、商贸等六大行业已成为重要支柱

金融、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和信息服务等行业逐渐成为上海服务业的主要支撑力量,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70%。金融、物流和商贸业2003年各实现增加值约600亿元左右,均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0%左右;房地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从2000年的5.5%稳步上升到2003年的7.4%;旅游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5%以上;信息服务业2003年实现增加值252.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三)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上海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文化、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会展和中介服务等行业发展迅猛,成为上海服务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2003年,文化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5.65亿元,同比增长10.9%,高于同期服务业增幅;教育培训业中,在沪外国留学生人数比2000年增长2倍多;医疗卫生领域,新增民办医院和诊所共计232所,比2001年增长93%;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达到4008家,比1997年增长419%;国际展览数量从1995年的100个迅速增加到348个。

(四)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中心城区已成为上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心地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75%,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75%,对全市服务业增长贡献突出。同时,依托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如外滩和浦东陆家嘴地区形成了金融服务业的集聚,虹口北外滩地区集聚了大量航运服务企业,南京路、淮海中路和四川北路等区域形成了"四街四城"的商贸业集聚格局,静安区、卢湾区和黄浦区集聚了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服务企业。

(五)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日益明显

随着上海服务业规模的扩大、领域的拓宽和业态的创新,从业人员日益增加。2003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422.2l万人,比1990年增加204.08万人;吸纳就业人员比重从1990年的28.4%上升到51.9%。服务业发展对地方经济也作出了主要贡献,2003年上海服务业地方税收约占地方税收总额的63.5%。

但也要看到,近年来上海服务业出现了增速趋缓、比重下降的态势。2001年至2003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只有8.9%,低于同期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03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8.4%。上海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对外对内开放度小、市场准入门槛高、企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不大不强、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等问题。

二、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多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国民经济新领域。现代服务业具有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产出的高增值性、供给的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点,它广泛渗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当前,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实现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现代服务业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四个中心"的重要基础,是体现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世界上重要的国际城市都拥有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上海服务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在经济规模、产业能级、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差距明显。立足实现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上海必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上海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法治化水平,为加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上海是一个自然资源稀缺的城市,经济发展受到土地、能源等资源的约束和环境容量的限制日益明显。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性。把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首要任务,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抓手,符合上海城市特点,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上海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服务全国的迫切要求

推动上海与全国协调联动发展,关键是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两个大局"的思想,自觉地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到全国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要大力发展"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构筑具有上海独特优势的产业群,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能力。通过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使上海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地服务全国,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当前,面对国际服务产业加速转移和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我们既要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更要认清差距,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把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上海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和服务全国的能力,努力在新起点上求得新发展,在新形势下作出新贡献。

三、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思想、

推进原则、战略目标和功能标志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教兴市"为主战略,按照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及加快自身发展与主动服务全国的总体要求,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信息化支撑和法治化保障,突出关键领域,加强政策聚焦,降低准入门槛,强化市场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全国。

(二)推进原则

–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按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服务业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力度,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国际化带动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和品牌,鼓励外资、民资参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深化服务业领域的中外合资、合作试点,打破行业垄断及部门分割,建立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的新体制机制。

–坚持远近结合,联动发展。适应上海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差异,兼顾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长远战略目标,加速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二三产业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联动发展。中心城区立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郊区立足增强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按照稳定提升支柱行业、培育壮大新兴行业、突破发展潜力行业的总体推进思路,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选择体现城市服务功能、具有上海综合优势以及发展潜力大、智力要素密集、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的功能型和知识型服务业进行重点突破;结合各区的功能定位,依托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体是企业,关键是人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引进、培养和推进改革,强化市场主体,塑造企业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规划引导,实施政策聚焦,规范市场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实现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战略目标

未来五至六年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抓住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战略机遇,继续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先发效应,依托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加大开放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以国际化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治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构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到2010年,力争上海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500亿元以上,服务业发展速度保持两位数增长,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稳步提高,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

–稳定提升金融、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支柱行业。努力保持四大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上海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到2010年,四大行业实现增加值达到4800亿元左右,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超过60%。

–培育壮大信息服务、航运服务、会展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努力实现新兴行业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四大行业增加值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实现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

–突破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潜力行业。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市场需求潜力大的社会事业部分领域产业发展;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市民多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

(四)功能标志

一是努力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体系。积极扩大金融业开放,争取全国性金融机构业务、营运中心和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管理、运营中心落户上海,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新增金融机构集聚,维护金融稳定,确保上海金融稳健运行。至2010年,在沪金融机构总量超过800家。

二是争取成为国际集装箱中转航运枢纽。充分利用洋山深水港区开发建设的契机,增强港区综合配套能力,完善港口综合服务环境,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到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中,国际集装箱中转比例争取达到10%。

三是加快构筑知识密集服务高地。充分发挥上海现有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专业服务、研发设计、教育培训、创意产业、广告传媒等具有上海人力资源独特优势的知识型服务业,进一步确立上海知识服务高地的地位。到2010年,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达到1/3。

四是全面建设国际采购中心。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为抓手,加快吸引跨国公司总部,集聚一批国内外著名品牌销售总部和大型企业采购配送中心以及资本雄厚的批发商、代理商和经销商,建设一批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大型物流中心。到2010年,年采购额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上海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4900亿美元。

五是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时尚之都。依托海派文化底蕴、多样化商业业态、大型的会展设施和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打造国际著名商业文化街区,引进国际著名品牌,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会展和赛事活动,使上海成为国际消费和时尚潮流引导地、会展和文化交流及创意中心,成为最适宜国内外人士创业、生活的城市之一。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00亿元,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品牌展达到20个,拥有国内外知名文化传媒机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六是积极建立承接世界服务外包基地。针对商务流程外包(BPO)正成为全球资本转移的新趋势,引导企业积极承接呼叫中心、软件开发、研发设计、电信网络服务、人力资源系统开发管理、金融分析、结算中心、交易处理、采购等外包业务,努力使上海成为世界服务业外包中心之一。到2010年,力争使服务外包领域收入达到1000亿元。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