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在服务外包产业招商中的三个提醒

    |     2015年7月12日   |   行业要闻   |     评论已关闭   |    1508

|曹剑|2008-12-14

在中国经济面临内忧外患之时,国家已经下定决心,借此机会,推动产业升级,由以往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向“全球服务后台”转变。各地方,特别是在中国第一轮经济发展中走在前面的相对发达地区,也已经感受到长期以来发展制造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都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开始大力发展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并在全国掀起自制造业招商之后的服务外包业招商潮。观察当下各地方在服务外包产业招商中现有的一些思路和现象,笔者在此做三个提醒,以供决策参考。

制造业招商经验能否借鉴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的制造业发展,算是相当成功,各地方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招商经验。就笔者总结来看,主要经验在于政策优惠和载体(园区)建设两方面。优惠政策方面,从税收减免,到土地优惠,到资金扶持,再到租房补贴不一而足,特别在一些区位优势相对较弱的地方,更是希望通过优惠政策来弥补不足,以吸引项目。载体建设在过去几年中更是呈遍地开花之势。在“先筑巢,后引凤”的指导下,各地方的工业园建设基本是“大干快上”,全国每个县域都有自己的工业园区,有些地方,一个市就有上百个之多。其中对错,我们在此不予评价,从实际来看,确实有很多走出了特色,形成了产业集聚的效应。

服务外包是一个新的产业,它和传统制造业有很大不同。传统经验当然可以借鉴,但在更多方面已经并不适用,简单的套用制造业招商经验,更是会有很多问题。与当年的制造业招商潮时期各地争建工业园相似,如今各地再掀广建服务外包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的热潮。其实,园区建设应该着重做好规划,根据产业发展规模需要,分多期工程来建。考虑到载体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为了不影响项目入驻,在承接能力上可以适当留有余地。但如果在项目饱和度还远远不够时,就建多个园区,既会形成资源浪费,造成财政压力,同时还会在多个园区之间形成不必要的竞争,也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据了解,实际上很多地方的产业园区,主要是指一些概念性的,比如“创意园”,还处于空巢状态。再比如,在传统制造业,地方政府不会担心优惠政策期满后,企业迁走,另寻他乡。因为只要项目被引入,企业一般会兴建厂房,大量的购置设备,并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也就是说,制造业企业一般会有“不可搬走的实体资产”,这样政府就可以放心的给予各种政策优惠。但对于服务外包产业就不一样。服务外包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在这样的产业里,基本上以人为主,而不是机器设备为主。所以服务外包企业一般谈不上大型设备,更谈不上厂房,他只需一些电脑,租用一些办公楼,就可以进行生产。甚至员工可能都不是当地的。也就是说,服务外包企业,从一地迁往另一地的成本非常低,也非常的简单快捷,一个形象的说法,“笔记本一拎就走了”。所以如何保证在给予众多政策优惠之后能如期得到回报,如何保证企业落地生根,就成了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在制造业招商中也没有经验可循。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在传统制造业招商中,政府扮演的是行政管理者角色,常常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这样的角色定位之下,除了建造各种各样的工业园,提供政策优惠之外,更多的就是对企业和市场进行管理。但是对于服务外包产业,政府必须放下姿态,强化服务功能,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其实,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是服务外包企业考量一个地方是否适合投资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政府服务除了在招商过程中能够推动项目顺利入驻,在企业日后的经营中,还能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这是企业最为看重的。

所以,在服务外包项目招商当中,地方政府除了提供必要的产业承接载体,提供扶持政策,同时还需要打造面向企业的各种服务平台,需要承担城市宣传和推广的任务。在项目引入后,要能够协助企业完成注册登记等相关手续,在企业发展中争取为企业提供包括政务代理、业务支持、投融资支持、技术支持、市场支持等各种服务。甚至于,在服务外包企业面临人才紧缺的背景下,政府还要能够提供各种人才引进政策,以吸引人才,甚至直接帮助企业进行人才招聘。在服务外包产业的推动发展中,政府这样的职能定位,符合当前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树立“人本”思维

我们都知道,服务外包产业是以人为核心的,因为服务外包产业是知识型产业,这样的人才相对不足,产业面临人才紧缺的状态。而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获得人才和留住人才,所以近年来人才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以上认识,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加大招聘和培训力度,地方政府则给出人才引进政策,比如给予住房补贴、给予安家费、解决户口、解决子女上学等等。

然而,业界著名专家曲龄年先生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看法。他认为,服务外包产业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先了解这一产业从业人员的特点,然后根据特点满足他们的需求,以达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目的。

那么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分析有以下几点:1、年龄一般在20-35岁之间,相对年轻;2、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3、以办公室工作方式为主,在生活中有一定的小资情调,注重享受生活;4、收入水平集中在2千元-5千元之间,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当然,这里分析的主要是占从业人员绝大多数的基层员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以上人员,城市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城市生活环境是广义的,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交通、餐饮、休闲娱乐、购物、医疗等凡是与生活便利度、舒适度相关的一切,当然还包括住房、子女教育和各种社会保障。大连软件园的一位高管曾经专门研究“饮食”,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进了各式风味的饮食,这就是“以人为本”。

在传统制造业,企业必须设在成本相对低廉,产业工人丰富,产业配套相对完整的地方。那么地方政府要面对的主要就是企业,只要给企业足够好的政策,一般项目就能落户。而服务外包产业对人的依赖度非常高。服务外包企业只有给员工创造好的生活条件,才能留住人。所以企业在选择地方时,会非常重视当地生活环境状况。

到印度考察过的人常常会感叹印度软件园是多么现代和气派,环境多么优越,和外围相比,反差是多么巨大!那么我们想问,为什么印度要建如此舒适,犹如天堂般的软件园区呢?也许同样可以从“人”这一角度给出答案。我们知道,印度的城市环境非常恶劣,农村就更不必谈。有人戏称,“印度的路边没有公共厕所,但是印度的路边到处都是公共厕所”。由此可见一斑。以如此的环境进行服务外包产业的招商,当然很难想象,会有哪个企业会愿意前往投资。企业也同样难以想象,自己的员工对这样的生活环境会多么反对。我们应该明白,在服务外包产业,员工已经有了左右企业决策的力量,他们会表达自己对工作、生活环境的意见,并要求企业改善,而企业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得不尊重员工的感受和意见。这种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在传统制造业是很难出现的。我们回到印度来看这一关系,就完全可以理解。印度建豪华的软件园,就是要向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宣示,虽然印度的总体生活环境对于服务外包产业而言是“地狱”,但是他们已经通过软件园区与外界进行了隔离,在“地狱”之中建立了“天堂”,有完备的生活配套,在这样的“天堂”中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如今,各地在规划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时,都强调要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其实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创建一流的人居环境。在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招商中,我们在因循着传统制造业的经验,还是在政策,在资金扶持,在载体建设上下大力气,我们承认这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对人才,对人所生活的环境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服务外包产业,对人才的重视因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对人所生活的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应该是重中之中。但是,纵观各地的做法,也许对这一要素还远远没有重视到位。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对地方在服务外包产业招商中的三个提醒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