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三县竟有4个急救号码 急救中心为何各自为政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444

||2008-12-08

市区急救中心和县级急救中心各自为政,其他数个急救电话与120并存,急救系统人才与设备严重不足……农工党安徽省芜湖市委调查发现,安徽省芜湖市医疗急救系统的混乱现状,可以说是国内许多中小城市的一个缩影。

市、县急救中心各自为政

在芜湖市,市区和下辖芜湖、繁昌、南陵三县均有急救中心。

芜湖市急救中心是独立的医疗机构,属市卫生局主管。芜湖、繁昌、南陵三县急救中心均设在县级医院,性质为医院的一个部门或科室,接受医院的行政管理,没有独立的财政专项经费。因此,这些急救中心多从医院自身利益出发,着眼于为本医院寻求病源,弱化了急救功能,不少医患矛盾也由此产生。

这种设置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忧。市区急救中心和县级急救中心在组织和管理体制上不相衔接,不能构成一个统一高效的急救网络,不利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度。

4个急救号码并存的恶果

目前芜湖市虽然有“120”这一统一的急救电话,但由于通讯网络的影响,求援人员在芜湖市范围内使用小灵通或者手机拨“120”时,接入的是0553局域网,应警的是芜湖市“120”。只有用繁昌县的固定电话才可接入繁昌县的“120”,用芜湖县的固定电话才可接入芜湖县的“120”,用南陵县的固定电话才可接入南陵县的“120”。

为此,芜湖、繁昌、南陵三县急救中心各自设立了单独的急救电话,芜湖县急救电话为8823120,繁昌县急救电话为7861055,南陵县急救电话为6827120。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并没有解决呼救信号紊乱的问题。而且,求援人员在焦急慌乱的状态下往往多次拨打,导致市、县多个急救中心重复应警、重复出车,急救车到达呼救地点后落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芜湖市市区和下辖三县的交接地带,如三山、横山、奎湖、六郎等地,重复应警现象常常发生。对此,很多网民在《市民心声》网上投诉。

急救人才和设备本来就不足

芜湖市区总面积为720平方公里、人口达100.5万。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对医疗急救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在芜湖市,急诊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急救体系最棘手的难题。芜湖市急救中心仅有63名医务人员,却要24小时应对全市100.5万人口的出诊需求。这一方面造成现有急救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另一方面也使得临床急救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芜湖市三个辖区的县级急救中心根本没有专职急救人员,大部分急救人员都是由急诊科、内外科等医师兼任。

设备不足也成为严重的制约因素。按照国家《医疗机构标准》要求,规范的院前急救标准是“每5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急救半径5~8公里,应警反应时间小于10分钟”。然而,目前芜湖市急救中心(不包括三县)仅有急救车辆14辆,正常运行车辆8辆,备用车辆2辆。据此测算,芜湖市每8~10万人才配备1辆急救车,却要承担平时30余起、节假日多达50余起的应警任务。

繁重的应警任务和人员、车辆的严重不足,导致呼叫120出现“叫车难、等候时间长、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加上芜湖市地形呈现南北跨度大、东西跨度小的狭长分布,主干道少,交通拥挤,使120急救更加难以快速顺畅地应急应警。

谁来保障“120”生命线的顺畅

实际上,早在2004年5月,卫生部等部门就出台了“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规定,明确急救网络要统一规划、设置和管理,一个城市原则只建立一个急救中心,“120”是院前急救唯一特服呼叫号码,已设置的其他号码须关闭并收回号码资源。

为此,农工党芜湖市委认为,应尽快对芜湖市“120”设置不规范的现象予以整顿。可按区域调度的原则,实行“一级受理,二级调度”,由市急救中心运用现有的通讯调度指挥系统统一受理一市三县的救援电话,“120”作为院前医疗急救统一的专用呼救号码,形成覆盖全市范围的有线、无线通信区域网络。以“就近、就急、尊重患者意愿”的原则调度市内各急救分站和县急救站。另外,还要设立二级急救分站,将符合条件的医院纳入急救协作网络,以缩小急救半径。

同时,必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对从事急救的工作人员重点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力度,完善急救资源配置。要建立覆盖一市三县的统一的无线通信网络,并为每辆急救车辆配置车载对讲机一台,以确保急救动态情况下的通讯畅通。要建立急救车辆的GPS定位和GIS电子地图系统,及时掌握值班车辆的运行及病人的呼救情况。

新闻链接:

目前,贵阳市有10余家医院担负着院前急救服务任务。挂靠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贵阳市紧急救援中心(呼叫号码120)成立较早。近几年,贵州省卫生厅又批准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成立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呼叫号码96999)。这两个急救中心的业务量占据了全市急救市场近80%的份额。而其他一些医院不甘心坐视收益可观的急救服务资源被少数几家医院所垄断,竞相设立十几个急救号码。

贵州省政协委员、贵阳市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黄礼明认为,贵阳市的“依托式”急救管理模式(即急救服务分属不同的医疗机构)已经暴露出很多弊端,应该建立“指挥型”急救运转体系,成立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的独立急救中心,统一“120”急救号码,统一指挥调度医院,形成以急救中心为调度中心,各医院为急救站的急救网络平台,覆盖全市,并加强与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联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急救快速反应能力。(据新华社)

编者感言:

120,是生命在危急时的呼唤。如同“119”“110”等其他特服呼叫号码一样,它本应是简洁、统一、不变的。然而我们却时不时从媒体的曝光中看到,很多地方还存在急救号码混乱的问题。在大城市中,这往往表现为不同的大医院(特别是没有被纳入120急救体系的医院)纷纷设立各自的急救号码;在中小城市中,则往往表现为市区和下辖县级急救中心纷纷设立单独的急救号码。

把指责对准某些医院的逐利倾向,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有意义的是如何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医疗急救体系,使危重病人的生命通道得以畅通。

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不少政协委员提出要整合119、120、110等紧急信息接报平台,实行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这当然对处理交通事故甚至自然灾害具有重大意义,可如果连120本身都无法统一,这一动议又从何谈起?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市三县竟有4个急救号码 急救中心为何各自为政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