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倡言“服务业转向”正当时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376

||2008-12-04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经济发展重点应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可能在短期内像投资拉动时那样强劲,中国的GDP增长率不可避免的要降低。而一旦当中国经济进入到中度增长的时代,就业问题将成为一个重大的挑战。

当前,中国10%的GDP增速,都难以解决就业问题。原因就在于中国经济结构存在长期失衡。过去,中国的增长模式使得资源过分集中在制造业上,其创造就业的能力非常有限;而能够很好吸收就业的服务业,却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发展水平。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表明,在工业化之后,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不是所谓的二次工业化、重工业化,而是去工业化。代替制造业兴起的下一个朝阳产业是服务业。

中国的服务业为何落后?原因在于经济体制的刚性,集中表现在政府对经济的过度管制。

金融体系也长期遭受过度管制,导致其无法适应经济转型。经济从投资转向消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时,要求金融体系一起转。现在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体,基本服务于大型制造业,不能适应分散的、创新的、多样化的服务业,为经济转型造成很大困扰。原因仍是管制过度,导致金融体系产品单一、机构单一。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自己的事情,风险控制不好要受到市场的惩罚。政府应该做的就是把市场中出现的新事物、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及时总结并合法化,事后追认。

商务部部长助理鲁建华:中国应抓住服务业全球化的机遇

11月5日国务院会议决定的政策针对性很强,刺激力度和规模比预期的要大。此次会议透露的中央刺激经济的决心,和目前刺激政策的规模,将逐步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并推动中国经济在明年下半年回到9%左右的潜在增长水平。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是目前中国产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下一步,政府应把服务业作为新的开放重点,并借鉴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创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促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政府应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公开、公平、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增进竞争。重点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

此外,服务业全球化对中国而言也是一个机遇,可以主动承接国际产业分工转移,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扩大建筑、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出口,促进信息、金融、文化等新兴服务出口。

政府应优化政策环境,创新服务业聚集区功能和制度设计,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软件开发,在承接服务业外包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可以建设一批面向全球的生产性服务聚集中心。支持有条件的沿海中心城市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成为世界级的生产性服务聚集中心,提升中国服务业和整体产业的国际地位。

世界银行:发展服务业应加强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

中国政府在制定2009年经济政策时,应注重促增长和结构调整之间的平衡。增长模式的调整,要求降低工业、投资和出口在经济中的地位,转而注重服务业发展和消费的增长。

一些涉及宏观经济的、结构性的措施将有助于刺激内需,带动服务业发展。
 
首先,可以增加政府在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支出,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其消费意愿;

同时,政府应进一步调整汇率,使生产从可贸易产品转向不可贸易产品,增加汇率的灵活性以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此外,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也很重要,可以改善资本配置效率,从而以更少投资换取持续发展,并强化消费在经济中的地位。这类改革将使服务业和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最后,中国政府可以将试点中的国有企业分红经验加以推广,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以消除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偏好。同时,还可考虑统一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这两方面政策的结合将有助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更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专家倡言“服务业转向”正当时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