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查:打造”首位经济”

    |     2015年7月12日   |   行业要闻   |     评论已关闭   |    1076

|王瀛波 金涛 戴睿云|2008-12-03

杭州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轰然鸣响。

看一组数据,便能掂量出服务经济在杭州产业体系中的分量: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79亿元,占GDP比重达45.8%;今年前三季度,在经济运行周期性困难明显增多的不利情形下,服务业增加值仍达1506.84亿元,同比增长14.5%。

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不仅拓展了杭州的发展空间,延伸了发展路径,还带来了产业体系格局的嬗变。这种嬗变给人信心,这种嬗变令人振奋。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把服务经济打造成杭州的“首位经济”,正是杭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撬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杠杆“支点”。

变化,源于清醒的定位。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杭州缺少大规模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和优势,却是发展服务业的“风水宝地”。所以,杭州要紧抓机遇,率先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结构,率先迈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

一根全新的发展标杆已然耸立。

产业3+1,引爆一场“产业革命”

一场声势浩大的西行“取经”、解放思想大行动,令杭州市党政干部获益匪浅。他们从中意识到,杭州欲谋求新一轮大发展,只有努力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才能成功。

当下,杭州服务业就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并已具备担纲服务经济“领跑者”的实力——

论机遇,杭州市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正处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黄金期;论环境,自2005年起,杭州市每年都召开全市服务业大会,出台的各种扶持政策多达127项;论基础,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GDP占比已超过制造业,服务业总量居全省首位;论投入,仅市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就安排5.4亿元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今年更已“涨”至6.3亿元。

高度决定视野。纵向比,杭州服务业逐年“走高”,已成为杭州经济高速前行的另一“驱动轮”;横向比,杭州服务业在省内“一马当先”。然而,跳出浙江看杭州,以全国坐标、世界坐标为参照,杭州服务经济总量还偏弱。数据表明,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GDP平均占比已超过60%,发达国家超过80%,中等收入国家则超过50%。显然,差距并非只隔一层“窗户纸”。

差距就是动力。构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3+1”现代产业体系迅速成为杭州上下的共识,“3”即是一、二、三产业,“1”则是文化创意产业。杭州服务经济的发展蓝图随之生成: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其中,主城区达80%。

一场以服务经济为先声的“产业革命”悄然萌动。

人才+资本,孕育新型经济业态

一幢普通写字楼,一年产生的税收竟能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税收年入。没错,这就是“楼宇经济”释放出的巨大魅力。

走进庆春路上的嘉德广场,便可发现这里汇聚着花旗、东亚、三井住友、中德安联、人民健康保险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这幢外观并不起眼的金融楼正是杭州现有10多幢“亿元商务楼”中的一幢。

随着一幢幢商务楼、金融楼、中介服务楼的拔地而起,一种全新的经济业态——“楼宇经济”,开始映入人们的视野。向蓝天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楼宇经济成了下城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全区税收的70%来自楼宇经济。

下城区区长项永丹报出的一串数字令人怦然心动:目前全区已投放使用的各类楼宇达120余幢,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吸引500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税收在1000万元以上的楼宇已达23幢,税收过亿元的有6幢。他说,下城区地处闹市,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发展楼宇经济,正好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容积率”,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内创造出尽可能高的经济效应。

西湖区的黄龙国际商务区、拱墅区的沿运河商务区、高新(滨江)区的楼宇经济示范区……楼宇经济同样是风生水起。

其间,不乏美国思科、甲骨文,法国道达尔等世界500强企业的身影。杭州楼宇经济的未来更值得期待:831工程将催生80幢重点招商楼宇、30幢特色楼宇和10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力争使杭州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总部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集聚地。

堪与楼宇经济相媲美的是杭州的服务外包业。

亿泰通信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不久前它把研发基地搬到了杭州,而生产基地留在了温州,营销则借助“百度”向全球撒网。董事长陈冈说,企业之所以“脑体分离”,是看中了杭州有一流的软件服务外包。

就在陈冈开始惬意地享受优质服务外包时,10月24日,美国硅谷著名软件外包企业信必优落户杭州东部软件园;11月6日,全球最大写字楼供应服务商——英国雷格斯集团接踵而至。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全球两大服务外包巨头先后如期“赴约”,足以印证杭州——这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

杭州靠什么赢得了国际服务外包巨头的“垂青”?杭州市外经贸局局长李玲给出的答案很直白:通过“人才+资本”的集聚方式,营造良好的服务外包发展环境。

正如她所说的,近两年,杭州推进服务外包业建设的大手笔不断。2007年全国首个BPO(商务流程外包)人才基地落户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可为杭州培养输送数千名服务外包优秀人才;今年7月,作为服务外包主平台之一的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开建,投运后可集聚300至500家软件开发、工业设计及其他流程服务外包企业;眼下,杭州市正积极谋划打造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中心……杭州服务外包的明天同样令人遐想。

人脑+电脑,引领商业模式创新

创新的活力无处不在。

四季青服装市场熙熙攘攘的场景或许将成为历史,这家老牌专业市场将由“阿里巴巴”整体“复制”到网上,数千经营户将开始全新的“触网”经营生涯。这是杭州“互联网经济”最新结出的一枚果实——传统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网站、实体店铺与虚拟交易实现了亲密“链接”。

“发展现代服务业离不开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成功的商业模式必然是知识经济与创业创新的有机结合。”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有感而发。目前杭州商业模式的创新已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上的创新都可能演变成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

类似的商业模式创新,在杭州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进程中触目可及。“阿里巴巴”的在线销售商品模式、“阿拉丁”三维仿真城市平台、“中国绿线”的phone商模式、传化集团的第四方物流、“中新力合”的融资“桥隧模式”……越来越多的杭州企业正在从商业模式创新中汲取成长的动力。

“1010-1010”,一个只由1和0组成的号码,在旁人眼里,够“潮”吧?尽管只是一个电话号码,它的创新“含金量”却不低:集互联网、固话网、移动网“三网之力”,以品牌名替代电话号码,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用户只要通过固定电话或手机拨打1010-1010,或登录1010-1010网站呼叫企业品牌及服务,即可便捷地找到注册企业并接通电话。也就是说,消费者只要记住品牌,就可以随时随地找到目标企业。“中国绿线”CEO廖杰远的理想是,要把phone商模式打造成企业营销的“谷歌”和“百度”。

资源有限,创意无限。一个好的创意不仅是一个创新的“金点子”,更是一种“智慧经济”、“大脑经济”。 “人脑+电脑+文化”,给杭州经济发展装上了动力强劲的“创意马达”——随着一批批创意项目种子的播撒,更多的创新商业模式在孵化、成长,杭州正大步走在服务经济的前沿。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杭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查:打造”首位经济”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