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券商选择
|张华东|2008-11-11
p>
p>
毋庸置疑,中国证券业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行业,用近二十年时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按照注册资本金、净资本、盈力能力三项指标度量,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证券公司属于中小型券商。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条件下,作为一个中小型券商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显得更为至关重要。
未来五年生存环境及发展基础
2003-2007这五年里,我国经济一直保持10%以上的快速发展,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007年下半年通胀水平开始加速上升)。这种低通胀高增长的发展模式不仅利于企业在低成本的平台上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渠道积极扩张,而且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五年黄金发展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国民经济各项指标都获得了快速的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逐年稳步提升。
但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开始萌生。一方面,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大量涌入,流动性泛滥,从而引发资本市场价格泡沫的产生,尤其是对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冲击,加剧了经济体系的波动性,危害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资金的大量涌入影响了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集中体现在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国际因素的影响,其中,尤以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传导性最强、破坏力最大。
为此,我国2008年提出了“防过热、防通胀”的宏观调控目标。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看,只要经济没有出现恶性下滑,“防过热”应该是未来几年不变的政策目标之一,通过对投资、信贷等的控制和指导,实现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而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淘汰落后的企业,完善市场的价格体系,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因此,一个适当的通胀周期将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特点之一,并对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持续影响。
与此同时,过去五年也是我国证券行业不断变革、日益完善的五年,各项政策、法规正一步步将证券市场推向成熟。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分别以第522号、第523号令发布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是继《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关心、支持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夯实证券行业的发展基础,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尽管2008年证券市场面临不少负面因素,比如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开始出现减速、美国次级债危机还不能确定、针对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调控还将持续等等,但中国证券市场的牛市根基仍然没有改变:首先,中国宏观经济稳健增长依然可期。近1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在新兴国家中也处在前列,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五年内仍将继续沿着平稳的道路前行;其次,人民币升值的过程还远没有结束,升值的趋势还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这是促进国内资产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再者,目前我国流动资金充裕。一般来说,股市是吸收流动性较好的场所。当前我国股市的规模为26万亿,且仅有26%的股票可以流通,远低于可投资股票的资金数量。而股票供给增加需要一个过程,较长时间内股票资产的供求矛盾将推动市场走强。
一方面,股票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券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券商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和证券承销业务,且我国的股票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因此券商的生存和发展也与股票市场的走势休戚相关。
无论如何,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一个大发展、大变革与大创新的全新阶段,市场的广度与深度将得到极大拓展,必将为证券行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证券公司的战略选择
不同的证券公司基于不同的历史、企业文化和资产规模,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以南京证券为例,“规避风险最小化”,“小心行得万年船”正在被视为公司18年发展历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这不仅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智慧,不仅使公司赢得了监管层的信任和支持,而且使公司在行业低迷期保持了较高的资产质量,同时赢得轻装上阵的发展先机。
当然,当中国逐步放开对证券行业的诸多业务资格限制后,创新必将成为证券行业资本逐利最有效的手段,创新也是券商持续获取盈利的关键手段。当然,所有的创新均需建立在风险可测、可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利润之源。因此,在坚持规范、稳健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整套鼓励创新、培育创新、完善创新和推广创新的机制。
“时移则法异,法相宜则事有成”,中国证券市场正处于伟大变革时期,市场环境、监管趋势、竞争格局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也随之变化。因此,公司亟需构建新的盈利模式,树立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政策导向的观念,并以这一标准衡量现有业务的盈利模式。
创新的业务盈利模式
仍以南京证券为例,未来五年,营业网点要达到60个以上,网点布局合理;经纪业务要锤炼营销队伍,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使经纪业务成为公司营业收入的稳定来源,使营业部成为公司内外各项产品和服务的营销前沿,成为客户需求和市场动向的预报站。
资产管理业务是盈利模式转型的关键,在五年内推出5个以上的产品系列,并力保其中2个以上成为市场的知名品牌,管理资产规模超过60亿元,建立多层次、有质量的客户体系,力争在五年规划的中后期成长为公司盈利的稳定和重要来源。
投资银行业务本着“求实、务实、落实”和建立“大投行”的理念,以项目带动队伍和品牌的建设,逐步提高证券承销业务的能量级数,积极开拓并购、私募、资产证券化等新型业务,以客户为核心,寻找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的一切中介机会。自营业务继续坚持一贯的研究先行、价值投资、组合投资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的组织制度建设,消除风险控制盲点,跑赢大盘、跑赢指数,同时在业务与管理上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放眼更宽广的业务范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尝试全球范围内的证券投资业务,实现跨市场投资和套利,为公司寻求更多的投资盈利机会。
差异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通过独特的技术、品牌形象和特性化服务等来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其中包括目标集聚的集中策略和基于服务差异化的经营策略等。根据公司规模和发展规划,巩固和发展卖方业务是实现公司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键,差异化经营则是公司发展卖方业务重要经营策略。
根据目标集聚的集中策略,合理划分客户群体,寻求公司服务对象合理定位。与国内大型券商和中外合资券商着重开发高端客户为主的经营策略相比,公司在着力开发和服务好中等实力客户群体基础上,不断拓展高端客户资源,并依次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
经纪业务是公司重要的卖方业务之一,服务内容、方式差异化是突出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和特点,建立系统的客户服务体系。通过前台专业化,后台集中化的营销模式,完成客户资源的开发和维护。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提升对现场客户的服务水平;强化网上交易和呼叫中心,加强对非现场客户的服务。设立大客户服务中心,通过公司层面的综合服务,加强对核心客户的服务和开发,提高现有大客户的忠诚度,发展新客户,稳定开发客户资源。此外,通过拓展产品线,提供除股票类产品外,包括基金、保险、债券、期货、信托、金融衍生品相关的综合理财产品。
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是证券公司着力发展的两项卖方业务。从国外投资银行的发展经验来看,自80年代以来,佣金、自营收入所占的比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特别是并购、直投等业务的收入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必须充分把握“国九条”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投资比重,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建立的有利时机,坚持“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服务中小企业上市、并购重组领域建立“专家”品牌效应,以数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方式,做大做强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是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资产管理创新业务,使之成为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为此,保证政策、资源向这两块业务的适当倾斜,以便做出品牌,以此带动各项业务的全面发展。
集约化管理,低成本超常规扩张
所谓低成本扩张,是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提供相同服务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从而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更高的利润率。南京证券18年来一直保持盈利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2007年公司营业费用率为19.84%,而国内券商的平均水平为29.10%(表4)。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大,通过集约化管理,实现低成本扩张,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本保障。
在财务管理上,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以集中管理为主的资金管理模式,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包括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预算会计、财务分析、成本预测在内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具有实证价值意义的资金集中化管理、便利迅捷的短期融资渠道、高效的资金投资程序、严谨的资金风险防范制度在内的资金管理体系等,达到公司成本费用有效控制。同时,财务管理与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把握资金财务管理的各个要素,与各项业务发展的战略规划相结合,为推动公司战略规划的实现而努力。
以支持业务集中处理、管理信息化和精细化、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为发展导向,建立与之配套的一流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首先,以现有的集中交易技术平台为依托,在继续推进集中交易实施过程的同时,对系统功能结构不断进行优化,最终建成支持全公司交易集中处理的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借助集中化的交易平台,建设功能更加强大的资产管理系统和投资管理系统,为客户的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资理财业务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同步完善集中清算平台的建设,以现有集中交易清算系统和法人清算系统为依托,通过对系统功能结构的优化,建成支持股票、基金、集合受托等多产品的统一登记、集中托管、集中清算和交收的集中清算平台,确保客户资产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其次,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逐步对网站、知识管理平台、办公网络、视频系统等信息平台进行整合,建成统一互联的信息资讯平台,提供统一门户的浏览界面,借助于权限管理技术,为公司各应用层以及客户的资源共享提供有个性、电子化的信息服务流程,同时也为各项业务的低成本扩张提供基础的信息平台。
面对加入WTO后国际金融巨头的竞争威胁,中国金融企业也亟需相互渗透、整合资源、壮大自身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通过股权的让渡实现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达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上,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做出二种选择:一是引进符合一定标准的外资金融机构作为公司的战略股东,注重引进其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管理体制,借此扩大在国内的品牌和竞争力,扩展市场;二是进行业务分拆,在业务层面引进外资背景的战略股东,形成不同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总部转化为研究决策和投资管理中心。要实现融资渠道的畅通、品牌的有效提升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持续优化,证券公司择机公开上市势在必行。
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基石,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框架下,在对风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尽可能取得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确定与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利润计划和资本水平相适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承受水平。按照风险全面管理的要求,对现有的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与完善。此外,建立健全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风险测量和控制以及计量风险调整后收益等一系列风险管理流程,通过引入VAR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建立风险测量和风险预测系统,提高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公司所有风险都被有效控制和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人才是金融企业最核心的资源,也是制约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建成一流证券公司,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必须实施人才强司战略,并配以人力资源体制的改革,在大力挖掘、启用、培养现有人才的同时,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吸引高端人才加盟, 并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造一支具有高职业素质、强学习能力、高度敬业精神的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建立科学、可行的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机制,坚持“唯贤是举,量才使用”的用人原则,完善人才选聘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程序和方法,通过内部选拔、公开竞聘、外部招聘、猎头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择所需人才。
以股票为基础的“金手铐”奖惩制度,是国际上先进企业广为采用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改善经营业绩的有效途径。为此,尽可能创造条件有效地提升管理层和员工的忠诚度,促进员工队伍的长期稳定和优秀人才的加入。
企业文化是生产力。企业发展一年靠机遇,十年靠机制,百年靠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公司经营理念的有效贯彻执行,并有助于公司形成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如南京证券提出的公司经营宗旨是:“以人为本、以心为桥、以诚为基、以德兴业”,并细化为“稳健、规范、勤俭、和睦”的企业精神,“创业、创优、创新、创效”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艰苦朴素、雷厉风行、逢旗必夺”的团队作风,以及“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为员工提供发展空间、为股东提供稳定回报、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企业责任。
坚持“制度是躯,文化是魂”二者有效融合、相辅相承、共同作用,达到“从制度层面管理人,从灵魂深处塑造人”的管理境界,逐步实现从制度“管”人为主到文化“管”人为主的转变,这将证券公司在艰难的金融形势下继续打造为现代金融企业的坚实保障。
(本文作者系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资料块:南京证券公司成立于1990年10月,是江苏省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全国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拥有北京、上海、深圳、南京、重庆、广州、杭州、福州、昆明、银川等全国各大主要中心城市的营业网点48个,控股湖北金龙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员工总数近1000人,自成立以来连续18年保持盈利,证券交易量年均增长率74.61%,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52.69%,18年来在对股东转赠股本50%的基础上年均分红率达12.85%,成为全国唯一自成立18以来持续盈利、从未亏损、高额回报的优质券商,一直致力于建设“规模适度、平台完整、业绩显著、特色鲜明”的现代金融企业。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金融危机下的券商选择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