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电信总裁眼中的2004和2005

    |     2015年7月12日   |   会员服务   |     评论已关闭   |    1112

||2005-01-14



本期话题:老总眼中的2004和2005


主持人:郭小红 《中国电信业》主编


时间:2004年12月


本期嘉宾:


中国电信冷荣泉副总裁、中国网通左迅生副总裁、中国移动李跃副总裁、中国联通吕建国副总裁


岁暮、隆冬


星空、清香


转瞬的一年,


已是匆匆的时光,


又到了回顾和展望的季节。


2004年中国的电信业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值得回味的?2005年中国的电信业又将发生什么?又有哪些可以期待的?关注关心电信业的业内外人士都在琢磨着、也都在观望着。


本期“新电信沙龙”荣幸请来的嘉宾是中国电信业四大主要运营公司的“第一副总裁”,他们是中国电信冷荣泉副总裁、中国网通左迅生副总裁、中国移动李跃副总裁和中国联通吕建国副总裁。本期“新电信沙龙”的主题就定为“老总眼中的2004和2005”。


这也许是话外。当策划并动心思请“第一副总”们做客2005年第一期沙龙时,我心里并没有“底”:一则时值年底,他们一定是“千忙万忙”,不一定有空;二则身为上市公司的老总,他们一定是“谨慎”地接近媒体,不一定愿意说。


然而,事情的进展比我想像的要“顺利”得多:老总们欣然答应并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冷总谈了两个多小时,光整理出来的文字就长达七八千字;左总已经谈得很好了,但他仍觉得不够系统,第二天又专门e-mail过来一份长达两千多字的谈话提纲;李跃副总则把其当作王建宙老总交代的“任务”来完成,不仅作了详尽的准备,还特地从中央党校“溜”出来,在圣诞“平安夜”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还有吕总,他也很健谈,不觉中采访时间已远远超过了之前的约定。作为《中国电信业》杂志的主编、作为“新电信沙龙”的主持人,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因为他们对《中国电信业》杂志的信任、重视和厚爱,因为他们对电信行业企业的敏锐的眼光、深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还因为他们待人真诚谦和的态度,更因为他们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在此,就请让我并代表《中国电信业》的广大读者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吧!


2004,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是平稳的一年——电信业稳步而不再是跨越式发展;


这是转折的一年——电信业由粗放扩张转向精细经营;


这是精彩纷呈的一年——网通上市、宽带起飞、高层互换……每一个热点都牵动着人们的眼球。


2004年,当中国电信业义无反顾地走向更深层次的改革和竞争之后,留下了前行中的艰辛、留下了艰辛后的硕果。个中滋味,值得我们一同来品味、来思考。


冷荣泉——


2004年从整个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来讲,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个比较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政府的电信监管政策越来越趋于完善,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与整个电信市场竞争格局也越来越协调。


中国电信市场四大主要运营公司全部上市,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了一大步。


左迅生——


在“做大做强”的思想指导下,2004年中国电信业稳步发展,通信服务能力增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同时,非全业务运营的矛盾比较突出,固网运营商增长乏力。


李跃——


2004年是中国电信业持续增长的一年。


2004年是中国电信业有效监管的一年。


2004年是中国电信业业务应用推广取得大丰收的一年。


2004年是中国电信业服务实现快速提升的一年。


吕建国——


2004年对于中国电信运营业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认为中国电信业在2004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延续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向持续稳定发展转型;


二是由以投入拉动的量的扩张型竞争逐步向优质服务的理性竞争回归;


三是由传统的技术业务向新技术新业务过渡。


冷荣泉——


2004年从整个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来讲,我认为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个比较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稳定增长是相对于几年前的高速增长、快速增长而言,也可以理解为,不是大起大落的,不会大幅增长,也不会大幅下降。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电信市场需求继续扩大。在整个电信业里,固定网基本上保持了7%~8%的增幅,这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基本同步。移动网保持了超过GDP一倍的速度即15%~16%的增幅。


一方面,市场的驱动力量在起作用。最近我看了一个统计数字,北京近两三年人均电信消费水平基本上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加。这里的通信消费包括移动网、固定网、互联网消费等。移动网每年新增五六千万的用户,即便是固定网每年还有两千到三千万的新增用户(包括小灵通用户)。市场需求驱动力量在近几年表现得很明显。由此可以看出,通信市场需求是在扩大的,中国电信业总体来讲还是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与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我国提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目标,即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三千美金。目前,人均GDP是一千美元。因此,我认为,今后几年我国人均电信消费量可能还会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也就是中国的通信市场总的蛋糕是会逐步扩大的,这是一个总的思路,这是我们电信行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


政府的电信监管政策越来越趋于完善,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与整个电信市场竞争格局也越来越协调。尽管局部还存在一些价格战,互联互通等问题,但总体上,我认为目前的监管环境还是适应了整个中国电信业的发展。


电信业的恶性价格战等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通过上市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来解决,即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对股东真正负责的一个治理结构来解决。因为恶性价格战损害的首先是股东的利益。虽然有资本市场上小股东的约束,但最重要的是大股东即国资委要完善监管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体系,使电信运营商没有打恶性价格战的空间。


中国电信市场四大主要运营公司全部上市,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了一大步,对避免恶性价格战,避免重大投资经营决策失误将起到重要作用。


借着上市的东风,我认为,要处理好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处理好母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关系问题,因为我们的主体都是上市公司了,所以我的看法就是重大的经营投资活动,应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机制来管。第二,中国电信业的主要电信运营企业都已是上市公司,中国入世也已满三年,按照WTO的承诺,在国有绝对控股的前提之下,可以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适当地减持国有电信股,改善资本结构,提高管理水平。让战略投资者参与经营决策管理将有利于改进电信企业的管理质量。


左迅生——


在“做大做强”的思想指导下,2004年中国电信业稳步发展,通信服务能力增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同时,非全业务运营的矛盾比较突出,固网运营商增长乏力。


与全球电信业相比,2004年的中国电信业处在由大到强的上升期,在网络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上,我国电信业处于前列;但是与国际先进的电信运营企业相比,我们的综合竞争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尽管四大运营商都上市了,但是在机制体制、创新能力方面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整个电信行业需要向效益型、创新型增长模式转变。


概括地看,2004年中国电信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回顾的热点,这些热点对电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信法》制订进程加快,监管进一步加强,在互联互通、网间结算、资费管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些有利于创造有效有序的竞争环境,引导运营商依法经营。


——3G和NGN技术的研讨及深入发展推动了技术业务创新。


——宽带电话、网络电话等新兴通信方式来势迅猛,对传统运营方式产生冲击。


——固网运营商发展艰难,实行全业务经营刻不容缓。


——四大运营商高层互换调整,有利于遏制价格战。


——中国网通成功上市,增强网通融资能力。四大运营商全部上市,意味着传统国企正在转变为有竞争力的、以股东回报为导向且有效管理的市场化企业。


对于中国网通而言,2004年公司调整了整体发展战略,在完成“融合、重组、改制、上市”后,整体战略转向发展,制订了区别于其他运营商的公司定位与发展战略。公司定位于宽带的领导者、卓越的区域化多媒体服务提供商。公司致力于建立科学治理结构,进行精细化管理,追求有效益的增长,打造区域化竞争优势。重点实施宽带和国际化战略。2004年,中国网通在建设电信强国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成功在香港和美国红筹上市。


——成功申请2008奥运固网运营商合作伙伴。


——深化改革: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总分模式、四项体制改革、五项统一。


——实施增长与现金流并重的发展战略,即宽带战略、国际化战略;降本增效,实现有效益的增长。


李跃——


——2004年是中国电信业持续增长的一年。首先,从用户数的增长看,2004年1到11月份就新增了1.1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新增5000多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近6000万户,这个数字在全球都是非常令人激动的;其次,从电信固定资产投资看,据信产部的统计资料,1至11月同比略微增长了4.6%,这样的投资不仅对当年会产生好的效益,对次年度也会有好的拉动作用;第三,从收入增长看,2004年1至11月份中国电信业收入增长了13.2%,仍然高于国民经济GDP9%的增长水平。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用“持续增长”来评价2004年电信业的发展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2004年是中国电信业有效监管的一年。其一,我国网间通信质量正在逐渐上升,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畅而不稳的局面已经得到缓解。从行政手段上,2004年政府主管部门采取了许多推进市场有序竞争的措施,比如发布了国办75号文件、信息产业部423号文件等“硬措施”,果断处理了一些互联互通恶性违规事件,让大家进一步看到了政府推进互联互通的决心和信心。从技术手段上,在全国建立了一整套基于信令系统的监控体系,技术监控开始发挥作用,网间流量、流向、质量等各项指标为监管提供了条件;其二,恶性价格战在宏观的有效监管下,也在慢慢地得到控制,一方面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另一方面企业也制订了有效的价格策略。比如“不得低于成本底线”的价格策略,比如如何挖掘企业资源,避免低水平的价格竞争等等,这些办法的出台,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电信市场的平稳发展,保证了整个电信业收入13.2%的增长。


——2004年是中国电信业业务应用推广取得大丰收的一年。过去,电信运营公司都在强调基础网络发展,但是,近年来在“应用为王”的思想的推进下,网络应用取得很大发展。表现一,宽带用户超过了2200万;表现二,新业务极大地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的活力。据信息产业部的最新统计,1至11月份电信网的数据业务比去年同期增长34.2%。中国移动1至10月份新业务占整个收入比重超过了16%。其中,除短信业务继续火爆外,彩信、彩铃也增长较快。这说明,由于新的应用,新的业务的应用,拉动了电信业收入的增长;表现三,移动信息化有了较大进展,推出了许多典型的应用;表现四,2004年许多SP纷纷上市,有着很好的业绩,主要得益于应用上取得的大的进展。


——2004年是中国电信业服务实现快速提升的一年。企业开始从关注自己转变为更关注于客户服务,每一个运营商基本上都建立了面向客户的反应体系。首先,表现在网络质量极大提高上。中国移动是把各个方面的管理都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凡是客户反馈的问题,都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此牵动公司内部的改革。这两年来,用户的普遍感觉是中国移动的网络是可以信赖的。比如1至10月份中国移动网络的掉话率只有0.71%。美国、欧洲都在2%左右,亚洲比较好的国家韩国是1.6%。同时中国移动网络的接通率、数据业务的可用率与往年比都有很大的提高,都达到了目前国际通信企业的一流水平。所以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中国移动的网络质量比美国比欧洲强多了。其次,体现在客户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上。就中国移动来说,2003年的客户满意度是65%,2004年上半年已接近72%。第三,2004年各大运营商加大了支撑网的建设力度。到2004年中国移动基本完成了以省为单位的支撑系统集中化改造,成效明显。比如浙江移动这个拥有一千多万用户的省,一个电子呼叫中心就解决了全省的客户服务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客服中心办理业务,其电子办理的业务占整个业务的比例超过了30%,不仅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而且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反思2004年,我认为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整个中国电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收入比明显偏高,企业的效益较低。以中国移动为例,应该说中国移动在这个方面已经相对不错,但2004年投资占收入的比重接近30%,与国际一流公司的水平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用户ARPU值相对较低。2005年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合理配置网络和设备资源,值得我们反思。


——网络资源利用率不均衡。有的地方非常高,不投入不行,而有一些地方又非常低,甚至低得令人惊讶。比如一方面光缆大量闲置,另一方面重复建设严重。这反映了我们的管理水平、经营水平较低,企业的效益意识较差。


——业务创新不够。以中国移动为例,虽然我们这两年来一直在提“服务与业务双领先”,重视新业务创新,也不断推出了一些新业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新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16%多,有的移动公司比重更高。但与国际一流通信企业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整个中国电信业国际化差距依然较大。尽管中国GDP世界第五,贸易进出口全世界第二第三的水平,但中国电信业的“走出去”战略仍然处在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虽然,我们的四大主要电信运营商都是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走出去”了,甚至有的电信公司还在海外设立了办事处,但是与世界一流电信企业比,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比如德国电信39%的收入来自海外,沃达丰87%的收入来自海外,其他一流通信公司也都有大量的收入来自于海外,而中国电信业几乎没有。这说明我们在国际业务上的眼光、策略,以及机制配套等都存在较多问题。


吕建国——


2004年对于中国电信运营业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认为中国电信业在2004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延续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向持续稳定发展转型;


二是由以投入拉动的量的扩张型竞争逐步向优质服务的理性竞争回归;


三是由传统的技术业务向新技术新业务过渡。


首先,电信业的发展不能过度超越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电信业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在电话用户数已经超过六亿,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都已超过三亿。我认为这种发展主要是一种量的扩张,其宏观环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我国人均GDP一千美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电信业发展在某些地区已超越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程度。特别在发达地区已出现某种程度的过度超前发展。电信业应该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过度超前发展带来的结果就是网络规模很大,电信业务总量很大,但ARPU值很低,目前我们的ARPU值在全球属于最低的档次。也就是说我们投入很大,效益却在下降,特别是新兴企业,面临着原垄断企业的恶性竞争,不得不加大竞争成本,这对电信改革预期达到的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加快发展的目标是破坏性的。可喜的是,2004年电信业发展的实践使大多数运营商及主管部门都看到这种状况的严重后果,并开始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恶性竞争带动的快速发展开始向健康的持续稳定发展转型。


其次,理性竞争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由单一地掠夺性地拼抢增量市场向增量存量市场并重回归。2004年出现恶性竞争和价格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经营思路的问题,由于我国现行的监管机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任何企业以任何方式恢复垄断的可能,因此某些企业(特别是原垄断企业)就利用长期积累的垄断资本打价格战,欲置新兴企业于死地。二是电信企业的营销方式的问题,企业把市场的增量放在了唯一的首要的位置。由于我国电信增量市场在某些地区趋向饱和,企业不得不降低增量门槛,致使增量大多来自最低端市场,不仅不产生效益,而且对企业的经营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使企业收入下降,效益下降。这一点在2004年上半年表现得非常明显,企业间的恶性竞争非常激烈,已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关注和企业的反思。从下半年开始,企业开始把发展的目标从单纯依靠增量转向存量和增量并重。因为存量市场包含中、高端市场,对服务的需求高,提升业务量的空间大,而相比新增市场消耗的成本低,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存量的维系和提升更决定一个企业的效益,这一点已成为业界的一种共识。


第三,传统的技术业务在不断地向新技术新业务转换过渡。两大移动运营商在积极推动2.5G、2.75G的业务,两大固网运营商在大力发展宽带,这其实就是为迎接电信业的下一个高潮做准备。以中国联通为例,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的CDMA 1X,实际上是为3G做准备。2004年我们把全部的CDMA网升级为1X网,使得网络的覆盖范围、运行质量和技术含量都有大幅度提高,成为中国唯一一张真正准3G的网络。我们已推出了丰富的基于1X的以uni为品牌的移动数据业务,这些业务十分丰富、精彩,是2G甚至2.5G都无法实现的,而且可以平滑过渡到3G。目前使用uni业务的用户已占1X手机用户的60%。这实际是为3G培育市场。


因此我们可以说2004年是电信业的一个转型年。2004年更多的是思考,是探索,大家开始思考电信市场的变化,并开始探索转变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来适应这个变化的市场。


2005,我们看到了什么?


思考是为了总结、为了进一步的探索。可以预见,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潜在的市场空间决定了2005年的中国电信业仍将处在快速增长的上升轨道上。首先,话音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次,信息化的推进必将对数据多媒体业务提出新的需求;第三,电信监管的加强将进一步促使竞争回归理性。在这样有利的大背景下,电信业继续创造辉煌就不会是空中楼阁的梦想。即使不谈3G的变数,2005年的中国电信业也不会显得苍白沉闷。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做大市场,做强产业,相信2005年中国电信业必将在强国之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冷荣泉——


2005年中国电信业仍将保持7%~8%的稳定增长态势。


主要表现在,用户数还会继续适度地增长。其中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还会继续适度地增长。小灵通从目前看,可能不会新铺网络了,主要是在一些市场需求比较好的地方做进一步的网络优化,扩大容量。另外,宽带接入的发展速度会更快一些。将增加用户1500万左右,使中国宽带用户总数达到4500万左右。


3G牌照的发放真正到了时候。但还不可能马上成为业务核心。


尽管几大运营公司都提前做了准备,但因为3G从牌照发下来开始到形成生产能力、到市场销售,应该至少有一年多的时间,而要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和业务品牌,包括网络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成为公司的一种主营的核心业务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总之,从现在开始三四年之内,对固网运营商来讲,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渡期,仍要充分挖掘现有网络的潜力,还是要把固网经营好,让它继续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


那么,固网的出路在哪里呢?我认为,固网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业务创新,盘活已有的网络资源。首先,要看到固网的优势。一是它的网络资源庞大且很丰富;第二,固定网拥有三亿固定用户群;第三,固定网还具有带宽和高质量通话的绝对优势。其次,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网络的潜力?我认为2005年乃至今后几年时间里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要做。


第一,固定网本身需要有一个演进。一方面,对过去纯粹的承载话音的网络进行适当的智能化改造,使之能够承载除了传统话音以外其他更多的新业务,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业务。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固定网络基础上,能够逐步引入下一代网络技术,逐步实现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


第二,要大力发展宽带接入业务。一方面要引入下一代网络技术,提高接入网络的速率,除了采用传统的ADSL和FTTX+LAN的接入方式外,还要采取FTTH等多种接入方式。另一方面,数字家庭是一个很大的无限市场,作为电信运营商要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建立与宽带内容服务商、影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等的产业价值链条,发挥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协调组织作用,与家庭娱乐业、传媒业全面融合,开发增值业务,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使用户能够享受到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这是一个巨大的新的市场,是中国固网运营商乃至世界固网运营商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第三,随着用户电信消费个性化时代的到来,对固网运营商来说,一种业务面对几百万、几千万用户的时代(比如传统的话音业务)已经成为过去,迫切需要开发出几十种乃至几百种增值业务,来满足一个又一个特定的用户群体。这个用户群体是各具特色的,可能是上百万用户、几十万用户甚至只有几万个用户。但正是这几百种业务量的总和才形成了整个固网的增值业务的总量。所以,我认为,固网运营商应该转变的一个观念,即西瓜要抱并且要抱紧,但芝麻也要捡并且要多捡。只有在统一的平台上开发出面对一个个特定的用户群的多种业务,才能盘活资源、做大市场。


第四过去固网运营商为企业用户提供的大多是基础的电信服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渐深入,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IT需求也越来越高。固网运营商应该主动地把对商业客户的电信需求服务,延伸到商业客户的IT需求服务上去,或者延伸到IT外包服务上去。这样,一方面能够为商业客户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为固网运营商带来收入。


第五,2005年小灵通用户仍将有一个适度发展。但小灵通发展可能主要的不会是新铺网络了,而主要是在一些市场需求比较好的地方进行网络优化,提高接通率,降低掉话率,保证用户服务质量。


第六,在固定网发展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终端的创新。固网终端品种太少,样式陈旧,使用不方便,没有新功能等已经制约了固网发展。近几年移动通信发展很快,除了它的丰富的个性化服务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移动终端的多样变化。我认为,固网公司应与制造商结成战略联盟,在终端无绳化上搞些创新,开发出跟手机功能(包括外观)一样的无绳固定电话。


第七,固网运营商要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战略,积极拓展国外市场。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们现在国内的主体电信公司都是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互相参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相互间引进管理,加强国际间的资本合作。另一方面,在国际上一些投资环境比较好仍然有市场需求潜力的地方,与国际上一些比较有经验的电信投资公司甚至是制造商联手,做些投资。目前看来,投资移动通信效果不错。新加坡电信国内市场很小,但其海外投资比较成功,使公司在资本市场有较高价值,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005年是中国宽带互联网真正到来的年头。


从1994年到2004年,十年间中国发展了上亿的互联网用户,宽带用户三千万。如果说前十年是窄带为主的互联网年代的话,下一个十年是宽带互联网时代开始的第一年。宽带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主要的标志,是网络、网站和网民的宽带化。网站宽带化将意味着越来越多的ICP网站提供的东西不仅仅是浏览信息、发E-mail等窄带的互联网业务,而是视频、多媒体、流媒体等宽带互联网业务,并且从经营互动游戏开始,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宽带互联网经营模式;网站宽带化即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是宽带接入用户了,现在一亿互联网用户中有三千万是宽带用户,2005年可能还会增加到4500万甚至更多。


如果说,前10年中国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那么,后10年随着宽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们的通信水平尤其是互联网消费水平将有很大的提高,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其他运营商、制造商都会享受到宽带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利益。


左迅生——


可以预见,2005年,中国电信业的整体市场走向将呈现这样的态势:


全行业在竞争中稳健增长。


发展环境日趋法制化、规范化。


市场竞争逐渐回归理性。


电信产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即时通信软件、宽带电话对传统运营模式提出挑战;新技术如NGN/3G/IPv6给行业发展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价值链的重组推动运营商角色和运营模式的转变;WTO保护期结束,外资将进入基础通信领域。


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电信业在2005年的投资热点将重点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新业务投资(宽带、NGN、3G、IPv6)、IT应用(企业内部管理和支撑系统的投入比重加大)、国际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


具体分析,从全行业来看,2005年仍将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趋势。因为我们的电信市场规模已经很大,但是从单向指标来看,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和固定电话的普及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应该说普及率是很低的。普及率低意味着市场的潜力还很大。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2005年全球经济将出现�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大电信总裁眼中的2004和2005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