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史炜:分析2004电信体制问题

    |     2015年7月12日   |   会员服务   |     评论已关闭   |    1276

||2004-12-23



发改委史炜:分析2004电信体制问题

(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炜)


在即将过去的2004年,以电信组合为中心的诸多专业及非专业的猜测已经在舆论界逐渐展开,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电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澄清这些问题,近日记者拜访了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炜。


电信重组与体改缺陷有关


随着发放3G牌照的迫在眉睫,运营商重组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有人认为当初组建联通是错误的,应该把联网的G网和C网拆开发给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有人说先”分”后”合”是一种倒退行为。民营资本的地位也在范围之内。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早在2000年,史炜就预测2001-2002年是中国电信业分拆年,2004-2005是重组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也存在于经济领域。从经济角度看,中国电信业的重组是必然的。在2000年中国电信业的中国电信一网独大,完全政企不分的前提下,移动和公网市场的拆分确实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信业的发展。不过,这种”切蛋糕”的分拆方式只打破了”家里”的垄断,为消除恶性垄断和促进企业竞争力,中国的电信业需要新的组合。


“当初的’分’和现在的’合’不是同一层次的概念,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回归’、’倒退’这些都是外行话。”


史炜认为谈电信重组应该与体制改革的缺陷捆绑在一起。第一个缺陷是运营商还没真正实现产权多元化,只是国有资本的集中。一般地,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该很完整,但是我国各运营商在上市时还保留着天生的弱点。各市公司基本都是集团公司的”出纳”,权力十分有限。海外对我们上市公司口碑原因也在于此,有人说”看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不如看中国政府的脸色”。第二个是我国在电信组合中犯的一个忌讳:”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复杂事情模糊化,把模糊的事情行政化,行政事情完全变成听职任职了。”不过,所有电信体制相关的问题都被巨大的市场潜力掩盖了,因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用户群和利润丰厚的市场。


“由于没有实现产权多元化,民营资本没有合适的切入点。虽然已经有民营企业在打擦边球做准运营商,但是效果非常差。”


史炜仍然坚持2004-2005年是中国电信业的重组和并购年。这样,大家都作为市公司,采用股本置换、相互并购等诸多方式培育出多元化的市场体系。包括跨行业的石油、电力、钢铁、运输、流通、航空,甚至把商业银行的资本股份化。这样,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有希望占有一席之地。史炜提供报告表明:电信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其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有效利用外资必须建立在电信业与其他产业进一步融合的基础上,没有融合及多产业间的联动发展,电信业的开放和利用外资就将在资源有效配置上缺少基本保障。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看,金融寡头就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整合,变成金融寡头,再成为世界霸权,”世界五百强”企业都是金融寡头。据相关报告:在国际电信业市场中,排名前几位的公司均与金融资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电信资本、金融资本甚至包括商业资本及制造业资本的组合所形成的市场化垄断,是当今国际电信寡头参与竞争的最重要手段。我国因缺少资本市场的多元化支持,从而在运作方式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我国没有把银行资本变作企业资本的惯例,我国的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引入其他产业资本,国家的四大银行也可以考虑多方位引进资本。这样,经济一旦出现大的波动,也不会再走2002年全球电信业经济衰退的老路。不过,由于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残缺和政企利益的冲突,即使国外的电信产业有很多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仍然没有明确的重组目标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史炜认为,目前3G牌照的发放是中国电信业组合的一个契机。关于牌照发放,他有两个设想。一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一起出资组建一个新公司,拥有一张3G牌照。这样可兼顾固网和移动网以及不同公司的利益。二是:4大运营商只发3张,让1家没有。让没有的想办法通过竞争、联合、收购、参股,而获得第三代移动通信。


“如果人人都有,都不懂得珍惜了。过去大家一礼拜吃一次油饼时觉得它很香,现在谁还吃?”


不要处处与国外比较


不少人仍然习惯于”技术落后”的自我认定模式,觉得中国的短信业务在世界上”一枝独秀”是一种偶然。得知史炜正在做国内外的电信业的比较研究,有人问道:中国电信业是否象技术一样比与国际电信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落后?


史炜认为,在服务上国内外的最大差距是市场压力不同。比如商店店员服务非常热情,因为不热情就卖不出去;而去医院看病,大夫的态度却永远好不了,因为看病的人太多了。


服务上的压力分为法律法规和消费者要求两个层面。第一是以法律法规为主的监管体系。国外法律法规的归置非常好,他们在一整套约束体系下进行服务。我们缺少足够的监管体系,导致服务差。但这不是根本的。第二是与消费者有关的运行方式。电信服务要靠需求拉动,要求越高运营商迫于生存压力只能提高服务。国外消费者的要求远远大于中国大陆,中国买手机的人太多了,”连收破烂的买手机”,对于服务基本没有什么需求。欧美国家的超前主要源于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而我们从78年试行市场经济算起才有26年。


“不要处处与国外比,目前国内的一些人情化服务确实挺不错的。”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能够自由发挥自我的需要是人类的高层次需求。因此,服务首先是文化而不是经济要素,而我国”本末导致”了。卖当劳服务之所以吸引人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是营造一个独特的人文气氛;北京的”三里屯”形成酒吧一条街,提供的不仅是鸡尾酒,而是一种特色的酒文化。反之,如果抛开人文因素,而仅从经济量的角度考虑服务,即便制订严格的法律法规,照样有违法现象。


“等你发现’人’真的很重要,才会做好产品。这是国内外的最大差别,电信也一样。”


可是现在的电信套餐大多是运营商”拍脑瓜”想出来的,消费者不一定需要这种服务。这与目前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偏低有关,不是专业技术水平或者管理能力低,而是系统化的理念低。史炜认为,经济学是历史、文化、宗教、哲学的综合,如果不站在这四个高度理解经济学,就不能理解经济学,不能理解欧洲是怎么发展的。”一个产品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与其形成的氛围有关,如果产品做得’傻大黑粗’,产品本身再好也没用。”


正如厨师给客人做两桌味道、色泽都一样的饭,结果可能会一个桌”好吃”一个”不好吃”。为什么?因为配置的餐桌环境、刀叉样式、灯光柔和度等都不同。


史炜认为中国的电信业一点不落后。短信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有关,是文化颠覆经济的一种结果。在近百年来,国外的交流方式很丰富、随意、开放,而中国人一直以来压抑着人际交流。因此,在中国一旦形成新的交流方式,比如短信可以做到把很多难以张口的话在最快时间内发给对方,它就成为个性、隐私的一种发泄。这种文化上差异成为颠覆中国短信市场的力量。3G也一样,3G手机可以传送大量的图片、彩信、电影、游戏,而且试行的服务体系比2G、2.5G先进很多。暂且不论3G解决多少前端的东西,关键是将有人愿意用。可能第一代起来的3G用户仍然不是商业用户,而是一帮小孩子。


“3G也将是一种颠覆,只是在经济领域的颠覆滞后,在消费领域的超前。”


正确看待电信业的垄断问题


打破电信垄断一直是伴随近年来电信体制改革的话题。近期人们对此的疑问主要是:行政垄断有没有可能完全打破,既然提倡打破行政垄断为何还要鼓励市场垄断或产业垄断,垄断会不会影响服务水平等等,还有人关注增值业务的经营是否放开。


史炜认为,打破垄断是实现电信业体制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在我国电信现存的发展基础和资源配置体系下,垄断既不是孤立的行政性资源配置结果,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行为。


垄断有多个形态,一是自然垄断。电信业在单一的固话时代,它是运营商生存和稳定发展重要基础。在电信技术和服务内容多元化后,新增业务的竞争使自然垄断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二是行政性垄断,即政府行政化的资源配置形成的垄断。在一个国家向市场化转型中,是破坏有效竞争市场建立和实施市场监管的最主要障碍。因此,政府监督行为从直接控制转变为基于法律规定的监管是消除行政性垄断的前提。三是市场化垄断。在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一家企业只要不是通过”反竞争的不正当行为”来维持或获得垄断,并由此占据对国内或国际某类产品的主导地位。世界500强中的一些超大型跨国公司,其产业的垄断形态集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流通资本与一体,不但占有极高的市场份额,引领市场价格,而且跨国跨行业操作。确立市场自发的短期垄断的合法性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制定经济法规的一项重要内容。四是技术主导与渗透型垄断。即一家公司通过难以替代性的技术对市场的垄断及对相关产业渗透式的间接控制。显然,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需要打破,而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则需要保护。


“不搞市场多元化,就打不破中国电信业的行政垄断,但是由于电信业的替代性不强,完全打破又是不可能的。”


史炜认为增值业务的放开比较困难。因为基础业务涵盖面太大,增值业务与基础业务分不清楚,所以难以界定它的范围。如IP既可以说是基础又可以归为增值业务。这样,《电信管理条例》自然就给外资和民营企业造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关于垄断与服务质量的担心,史炜认为,由于垄断是建立在大规模用户的基础上,由于怕流失客户,每个运营商都会考虑自己的质量。


后记:史炜是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曾担任”中国电信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及体制创新研究”课题及多项电信产业研究的课题组组长。在采访中史炜强调说:”我最近一年多来基本没接待过有关电信问题的记者采访,你是破例,主要是怕说错话,在会议上的公开发言也很少。作为学者,讲的每句话都应负责任,应实事求是”。其实,史炜只是外表沉默了,却没有停止研究,研究问题病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业内人士知道,史炜以往的坦白和直接着实有点让人害怕,但是很多很多人又不能不被他一针见血的观点所吸引,因为它们总能给我们的头脑以强烈撞击和诸多启发,从而让我们受益非浅;因为他言论背后的态度总是非常诚恳的,这份诚恳源于一双看到事实的眼睛和一颗忧患的心。


当代通信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发改委史炜:分析2004电信体制问题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