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外包酝酿大变局(3)
睿商在线|曹玫 |2008-08-18
p>
p>
信息立法就更为重要,“几乎每个IT外包企业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其实这也是印度公司与中国公司竞争过程中,印度企业诋毁中国的一个重要理由。“现在知识产权立法已经进入了有效的进程,国家相关部门也将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周铭表示。她也建议,在知识产权立法没有出台之前,是否可以先建立一个联盟,以保护各企业利益。
从市场推广角度来看,其实国家在向外推广外包时也没少投资,据悉,已经花掉了数以亿计的海外宣传费用。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投资有的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资源不整合带来的资金浪费。据了解,在国外的某峰会上,商务部打一个品牌,深圳又打了一个自己的品牌,资源的不整合使市场推广不但没有带来应有的效果,反而容易让人误解。“中国在国外其实就是打一个品牌,我们都是“ChinaSourcing” ,现在我们需要打的是国家品牌,而不是地方品牌。”曲玲年表示。据周铭说,他们也在考虑到底什么样的方式更容易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层,过去没有目标盲目的宣传可能确实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政府以采购换市场其实就是一个比较直接又效果明显的做法,不少国家的政府就是这么来扶持外包产业发展。” 陈立峰如是说。
从发展大企业的角度来看,现在美国有影响的外包企业有十几家,印度有4、5 家,日本有2 家,现在美国外包公司的营业额可以达到500亿,而中国最大的东软、中软也只有1亿的外包收入。“国家确实要有一个大企业的发展战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商务部已经在做一个“千百十”工程,也就是说,经过市场的不断竞争,最终让外包企业从1000 家变为10家。IT 外包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才能做大做强。
需建立研究机构
“现在我还没有看到在外包领域有像样的研究人员,这就导致外包企业没有方向的指引,像印度的Nasscom每年都会出很多市场研究报告来引导外包企业发展。” 屈中华说。陈刚也一直在呼吁要成立统一的、有权威的外包研究机构。“制造业为什么发展快,是因为硬件拿过来,就可以直接使用。但服务不同,服务要靠人,人的信息传递就会有遗漏,它是一个积累和传授的过程,中国对服务需要认真研究和理解。”陈刚说。
我们知道温州之所以对市场有高度的敏感性,除了温州人多年做生意自身具有的灵敏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温州商会在市场研究方面做了很多事情,而且也很强势。其实,现在IT外包行业就是缺一个像温州商会和印度Nasscom一样的强势研究机构,不用多,一个就可以。否则我们连什么是现代服务业这样的基础性定义,都没有权威机构去界定。服务是一门科学,正如陈刚所说,服务是在与客户不断互动中实现价值的转移,这个转移过程非常复杂,是需要人去认真研究的。“东方的文化认为服务是免费的,对服务的好坏也没有衡量的标准。”屈中华说,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服务这个领域确实还有很多研究工作要做。
现在来看,对服务的基础性研究以及对IT服务外包市场和环境研究都处于缺失状态,IT 服务外包要想与印度比肩,如果没有研究机构的支撑确实难度很大。
企业在突围
“内外兼修”,走向垂直行业
“内外兼修”一直是IDC在倡导的中国企业应该走的一种模式,也就是说在拓展国外业务时,也要兼顾国内市场。“除了市场要内外兼修之外,纵向来看,中国企业还要从新技术入手,比如S O A 、SaaS、Web2.0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韩国华说。
其实,内外兼修也是化解市场风险的一种方式。“汇率变化是我们早已预料到,这也是我们拓展国内市场的原因之一。”王小艳说。正如王小艳所说,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拓展后,博彦科技现在走的就是典型的“内外兼修”的道路。2008年以来,博彦科技一方面加强其国际化路线,连续成为葛兰素史克、阿尔卡特-朗讯、索尼等国际企业的全球合作伙伴,与原有的微软、惠普、IBM、SAP、Oracle等众多国际客户一起形成了豪华的海外客户阵容。另一方面,博彦科技还在国内的金融、电信和制药三个领域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中国电信的关键业务伙伴,这一内一外两个市场,彼此互动,使博彦科技从简单的软件技术服务转向外包业务价值链的高端。“国内外包和离岸外包技术与流程是差不多的,建一支国内的队伍,让国内和国外互动起来,是有利于业务发展的。”肖骏说。
现在一些小型的外包公司因为规模小,所以他做得比较专注,主要以美国市场为主,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而且精力分散后,可能更加得不偿失。但现在的一些稍大型的企业都开始调整策略,同时做国内和国外市场,像软通动力就在本地的服务行业锁定在金融、石油、物流、电信等行业。不过大部分外包公司还是以国外为主,国内为辅。
这也是市场需求决定的,相比较而言,日本和欧美市场确实更加成熟。据了解,在美国,外包已经相当普遍,外包公司不仅帮助客户管理IT 系统,还能帮助他们做市场调研、意外事件的备份服务等。去年美国遭受飓风袭击,很多保险公司的业务部门瘫痪的时候,保险公司的人就来外包公司上班,因为这里有全套的后台服务系统。总之除了前台的发展客户、研究产品外包公司不做之外,几乎所有的后台业务外包公司都可以代劳。
而中国市场对外包还不是那么认可。“我们在一次调查中发现,64% 的客户不想放弃IT内部的控制。”韩国华说。这就表明,在中国市场外包公司的竞争对手不是印度,也不是IBM,而是客户的IT 部门。这也是很多外包公司依然将主要精力放在离岸外包的重要原因。
另外不得不提也是很多国内IT 外包企业一直在报怨的事情是,国内金融和电信等行业释放出来的外包项目并没有向国内公司倾斜,而是交给跨国公司和印度公司来做。TCS 除了2006 年拿下了北京银行的一个亿的订单后,“现在他们还有国内金融业的4、5个业务在做。”曲玲年说。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因为中国外包公司的能力不够,事实上也许中国IT 外包公司在管理和业务流程上确实不具备接大项目的能力,但他们接一部分业务的能力一定是有的。正如王小艳所说,如果连国内的公司都不买中国IT 外包公司的单,又怎么能指望老外买单呢。
“仅中国内需市场就可以培养出自己的TCS 和Infosys。”陈刚说。他认为现在全民的劳保系统和全国信用体系的建立,都是中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机会,但这一市场是否会通过外包的形式来做,以及交给谁来做,都还是未知数。其实美国IT外包公司EDS就是得益于美国的政府项目,第一单就是美国社保的单子,后来又做了大量的财政系统。“向国内IT外包企业倾斜,这已是国际惯例。”陈刚表示,因而国内市场的成熟还需从政府层面进行更多的市场引导。
其实东软是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他们是以嵌入式软件为主,其70% 的业务来自嵌入式软件,他们的客户主要是东芝、松下、阿尔派等。因此,不仅避开了与印度的直接竞争,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也很少。现在我们来看东软的战略逻辑,之所以以日本市场为主,是因为日本是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大国,嵌入式软件需求量极大,其次消费电子的硬件制造已经转移到中国,未来其软件开发亦将转移,中国企业有天时地利。最后,这个领域不是印度这个外包大国的强项,今天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东软当初独到的眼光。
以技术和人才取胜
近两年,人民币升值一下子让许多出口企业明白了,企业间的竞争其实就像打牌一样,手里拿一堆小三小四,全都加起来也不如手里放几张决胜千里的王牌。现在不少的出口企业就陷入了这样的被动局面。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困难当头,才让很多人发现,原来光靠打价格战的行动是不行的。
IT服务外包也一样,当企业积累到一定规模后,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也是必然的。其实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向上游攀升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每个过程都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中国最早的外包公司大多成立于1994年、1995年,像印度遇到千年虫的机会一样,中国也是因为当时IBM 和HP 这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有外包需求,才开始发展起来。
当时IBM 在国内的供应商主要是文思,博彦科技则是以服务微软为主。2004年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开始放量,中国IT 外包公司也因而得以快速发展,而真正的离岸外包也是从2005年才开始起步,此时各家外包公司也开始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最早的时候,大家做得都一样,就是测试和汉化,当客户问我们有什么优势时,每家几乎都是说我们技术好,项目做得快。”王斌笑着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外包发展的道路似乎很简单,但其实从0 走到1 是很艰难的一个过程。
责编:bjxadb01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印外包酝酿大变局(3)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