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服务业:在挑战中加速成长
|任绍敏|2008-07-02
p>
p>
6月19日,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在南京开设分支机构,他们看中的是南京的人才优势、快速发展的商业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毕马威亚太区主席兼毕马威中国主席夏理逊称,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知识型服务经济,推进国际化进程的计划,与毕马威在全球的发展计划非常吻合。
“这样国际知名的服务型企业,南京还太少。”6月27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不无遗憾地说,她希望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通过营造好的环境,吸引更多商务服务企业进驻。
以服务经济为主导
南京新街口商圈,人流熙熙攘攘,吸引着30%以上来南京的外地客源,节假日,这一比例更高达60%。去年,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0多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8.3%,规模继续保持江苏省第一、华东第二的地位。
而在繁荣的传统商贸服务业体系之外,南京从2005年开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一年,江苏省和南京市分别召开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工作会议,并出台了有关发展纲要和实施意见,鼓励现代服务业发展。
江苏省提出将南京建设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战略决策。而南京也不负所望。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江苏省服务业百强企业中,南京地区共有55家企业集团入选,占一半有余,为江苏各市之冠。这55家服务业企业集团2007年共实现营业收入5529.91亿元,占全部百强服务业企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72.6%,规模优势可见一斑。
结合“五大中心”建设,南京近年编制了《南京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建设“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规划方案》、《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规划方案》等,加快调整南京产业结构,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
南京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南京大部分区县三产增加值增幅超过二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07年,南京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15.9%,占南京GDP比重达到48.4%,比上年提高0.4%。而服务业新增从业人员占到80%,从业人员比重也达到46%。
向大项目倾斜
谈到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上述南京市发改委负责人如数家珍。她说,除了制定规划,明确方向和目标之外,南京也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十一五”初期,南京先后梳理推出了22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将它们划分成八种形态,包括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商贸暨产品交易市场、文化服务业集聚区、旅游休闲集聚区等。
截至今年5月底,南京各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约530亿元,累计入驻企业达6800多家。其中,有13个集聚区获得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称号。
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顾江看来,南京在抓重点项目上也不乏大手笔。事实上,南京市发改委排出了“十一五”期间亿元以上服务业重点项目323个,总投资3730亿元。资金也向大项目倾斜。南京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优先扶持集聚区内重大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和贴息。2005到2006年还先后争取到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200万元。
南京市2008年现代服务业的目标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占GDP比重提高1%。今年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研发设计业和商务服务业。
南京一直致力于促进软件产业发展,早在2001年就颁发了《南京市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南京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研发功能加速成长。2007年南京实现软件业销售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40%,软件企业突破1000家。
今年5月,《南京市进一步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出台,从加大政府投入、扶持软件企业做大做强、优化创业孵化条件、强化人才建设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力度颇大。
2008年至2010年,南京市区(县)、园区计划总投入不低于30亿元,每年不低于10亿元的资金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用于软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南京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作为市级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在此基础上逐步递增,以此带动企业、社会、市场对软件产业的投入。
此外,水陆空交通网络发达的南京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京物流业发展的规划目标是通过5至10年时间,加速建设全国公路铁路交会集散枢纽、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华东地区客货运空中主枢纽、长江下游和南京都市圈物流中心、全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基本建成以国际化、枢纽型、综合性为基本模式的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南京完全可以利用深水港优势,发展内河运输,可以作为上海港的附属港。”顾江对本报记者说。
直面挑战加速发展
快速发展的南京服务业也面临一些挑战。顾江分析说,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壮大需要金融大力支持,而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种支持力度还不够大。长三角金融对服务业的支持还停留在框架层面,限于协议,尚未形成实质性的合作机制。
南京有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集中,大学生在校人数全国第三,这为南京发展服务业储备了大量人力资源。但顾江表示,如何将现有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潜在的知识携带者转变为专业人才?还需要南京进一步发力。“大规模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目前南京人才还不够,尤其是熟悉国际惯例的服务业国际化人才规模、水平还达不到一定程度,需要加大国际通用人才的培训、培养。”顾江说。
而在南京市发改委上述负责人看来,南京服务业内部结构还不够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到40%,体现供应链管理效率的第三方物流不够发达,软件研发比重不够高,文化创意产业需进一步提升。
为应对挑战,南京市多方发力,最近提出“政产学研金”五方联手,形成合力,通过“科技创新政产学研金联席会议制度”这一制度创新,加强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之间信息沟通和全面合作。
强化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品牌培育战略、启动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工程等,都是南京应对挑战的具体举措。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京服务业:在挑战中加速成长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