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力生产性服务业
||2008-04-20
p>
p>
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和认真规划,不同的区域需要有分工,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辐射长三角
3月19日,国务院下文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或修订服务业发展规划,尽快研究完善产业政策,深化服务领域改革,提高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服务领域资金投入力度。此份文件名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涉及服务业产业政策的规划与完善等7个方面,23项政策措施。
此前,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今后5年内要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继续保持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
事实上,早在2003年,根据城市功能发展特点,上海市经委就将生产性服务业列入《上海工业方向导向及投资指南》鼓励类栏目,并在2004年形成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了其重点发展领域。
“上海提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是城市功能转型的自然要求。”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汪胜洋告诉《上海国资》。
崛起的与消失的
上海做为一个工商业城市,制造业工业门类齐全。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 企业经营效益分化明显。“当时我们研究过,结论是不适应市场变化、不配合整个城市的企业都存在很大问题,能和市场接轨,能落实政府的战略发展意图的盈利状况都非常好。”汪胜洋说。
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转型,力图从制造业中心转向国际中心城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的分化。
他描述,上海企业大致分成几类,一是从事基础领域的企业,比如经营水、电、煤的公共事业的,这一部分主要为国有企业;第二类是开发性企业,比如外高桥集团、等开发类公司;第三类是纳入政府战略性的产业,如一汽集团、宝钢集团等;第四类才是一般性的生产流通企业。
汪胜洋介绍,之前主要是第四类企业居多,现在它们已经大批量地消失,或者在控股公司的下面,不太起眼。相反,前三类企业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公用事业、开发性企业不用怀疑都是服务性企业,而战略性的工业集团中也包含了很多生产性服务业,并不象以前是单纯的制造。比如宝钢集团正在向金融等领域扩展;研发机构在制造业中比重越来越大。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上海政府对企业一方面进行存量改革,一方面增量开始更新。增量更新主要指的是,市政府营造投资良好环境,吸引资金开发新区。存量改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将落后的产业关、停、并、转,退出二产业进入三产业,“一些企业从市中心搬迁了出去,以提高生产能力。中心搬迁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改造的过程和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汪胜洋表示。
此外,努力将同类企业结合起来。比如整顿钢铁业,让宝钢将散兵游勇的钢铁企业进行整合,组成集团。
通过几次调整,第三产业不断加强渐渐成为支柱产业。
据了解,上海服务业的比重已达50%左右,但有经济专家认为,服务业比重超过60%才算服务型经济。对比国外服务业发达城市,上海服务业发展仍存在速度较缓、能级偏低的“短腿”。
究其原因,汪胜洋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从根本上说属于创意产业,没有完全打开局面是受政府政策和市场发育程度所限。他举例说,比如演出市场的许可证都有严格限制,民营资金很难进入,但企业研发市场依靠自身发展缓慢,政府却没有积极加以引导。
此外,公共平台缺失,服务体系不完善,发展战略模式排除民营经济都是制约因素。
“如果政策上没有放开,没有公共平台,信息是不透明甚至是垄断的,那么服务类型就会减少,很多创意发育不出来。”他说。
路径选择
对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汪胜洋认为,目前要依靠市场自然发展有困难。“比如饮食业,已经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消费者和投资者都有判断能力,但让生产性服务业自然发展有困难。”
汪胜洋因此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干预,而推进的主要方式是建立创业园区。“这可以成为一个公共平台,政府经过政策调控、引导等方式创造更好的环境。”
对此,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周效门持相同看法。“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典型。比如漕河泾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密集,有微电子、生物医药等,并且引进的是国外高端技术的跨国公司,产业和研发结合在一起。”
周效门介绍,漕河泾开发区有很好的规划,无论哪一届领导上来,其功能定位都不变,很不容易。另外,其用土地招租再用租金进行“三通一平”,实施公司化运作,不动用公共财政,与其他开发区有很大的区别。
但周效门警告不能把园区概念泛化,发展也不能过快。“有的创意产业其实是商业地产,很多园区升级转型,其实最终成为了别墅区。”
周效门的意见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必须循序渐进,一是不能跳跃制造业高度发展阶段,一是要依靠传统的服务业升级。
而联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便是研发。目前,国内社会研发体系不健全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薄弱环节。学院的研究与生产企业脱节,企业也不愿意花资金担风险去研究一些共性的技术,并且生产类企业间不能充分享受技术和交换人才、信息。
“国外的研发系统很成熟,而中国的是割裂的。”汪胜洋说。
他介绍,韩国为解决研发滞后的问题,于上世纪70年代成立了一个产业大学的组织,到现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政府为主设立一个产学研结合的机构,将当前世界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课程,直接为企业培养研发人员。上海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
其具体的做法是,政府主导,企业投资,招收企业界的工程师学习,课程设置为产业界人员。学生毕业后直接回到生产企业做研发。“如果这样做的话,整个社会的研发都有依托。”汪胜洋表示。
周效门则提醒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上,不应画地为牢,还要考虑到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事实上,从客观条件来看,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显然可见。“2007年,国务院强调上海的定位,是服务长三角工业。”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周效门说。
此外,上海拥有雄厚的工业体系、制造业基础和专门的知识人才。“离市场近,甚至可以面对面地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汪胜洋说。
但他们亦表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和认真规划,不同的区域需要有分工,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辐射长三角。
生产性服务业
理论上的解释是,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性服务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其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科技进步密不可分;它不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中间服务特性、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高度专业性的特点。
美国统计局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不动产、商业服务、法律服务、会员组织及其他专业服务。上海市经委则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六大行业:金融保险服务、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科技研发服务、设计创意服务和职业教育服务。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发力生产性服务业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