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法下软件外包和技术人员的机遇与挑战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231

|高巍|2008-02-16

20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新劳动法的条款里对劳务派遣的限制增多,尤其是连带责任的提出,更是提高了劳务派遣的成本负担。因此,用人单位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更加关注服务外包,来替代劳务派遣。新的劳动法将加速中国人力资源外包的流程,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采用Contracted Service,这种现象在国外已经普遍,如《世界是平的》所描述的场景。

对外包公司而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意味着行业的新一轮洗牌。 外包需要一个规范的市场,需要一个公平的交易平台,而新劳动法的规范恰恰提供了一个竞争有序的发展空间,优秀的外包公司将获得更多的机遇。

对企业而言,用好外包公司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软件外包等不同于简单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据我了解,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都赶在2008 年1月1 日的大限之前,把一批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服务人员转成了外包关系;而国内的一些所谓高科技企业却相反地把一批从事软件开发的PT(Part Time)员工予以转正,或者在08年的Q1都增加了技术开发职位的head count。

高层管理人员肯定清楚在《新劳动法》实施后正式员工的用人成本大大增加,那这么做的苦衷就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不过硬,工作无法“包出去”。而且,工作要能够“包出去”,还要求企业的系统(软件、硬件)的架构具有开放性openess、可适应性flexibility、模块性 modularity。“包不出去”,说明企业在技术架构和管理水平上遇到了双重瓶颈。

一、管理瓶颈

IBM、SAP看到了机会,向企业推销自己的研发项目管理解决方案和工具,或者是人力资源关系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等。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的重量级解决方案,一些轻量级的、敏捷的软件开发过程也大行其道。成本压力大的中小企业,推荐两个web 2.0的项目管理服务网站:

http://www.teamworklive.com

http://www.projectstudio.com

二、技术瓶颈

整合是软件行业经久不衰的一个主题。

很多公司的工作之所以“包不出去”,不是因为管理水平跟不上,这其中我知道的有达到CMM3的企业,而是因为:

1.企业的核心关键系统不具有模块化、插件式开发的架构,在技术上就不存在这种可能性,没有清晰的封装完善的API接口。

从企业管理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也不愿意出现万一出了问题,却界定不清责任的情况,究竟是核心系统的Bug,还是外包开发的插件造成的Bug?

2.即使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外包开发完成之后,或者无法方便地实现功能扩展,或者扩展就必须采取某些类似hack code的方法,可能引入潜在的风险。

解决信息孤岛、解决IT系统的异构性,使得IT系统可以互联互通,新系统的开发、旧系统的功能扩充可以有序、低成本地实现,这也是众多解决方案提供商争相自卖自夸的一个领域,首字母大写缩略语层出不穷、乱象纷呈:EAI、ETL、EII、MDA、MDI、SOA、BPEL……

在Web开发领域,受facebook开放应用的刺激,open api、portable data、open social graph、open id、cloud computing、utility/ubiquitous/on demand等概念密如夏日傍晚野外的蚊蚋袭来。

坦白说,我以前做过大量的系统整合类项目,其中典型的一个项目整合了140多个不同的IT系统,项目金额3800万。但如果让我自己给这类项目评估,勉强得 C 而已。

身边的很多朋友开始研究各种插件机制,Eclipse OSGi这样一个精巧的有些过度工程(Over Engineering)之嫌的框架从05年以来在多次偏Java的技术聚会中被提起。Drupal、eGallery2、WordPress的模块扩展机制也有一些偏PHP的朋友在孜孜不倦地探究学习。

未来的技术人员,走管理路线的将沿着“广”的方向发展,在模块/插件、可扩展性、适应性等领域;走技术路线的将沿着“深”的方向发展,在算法、高性能等领域。

结论:相对来说,做好软件外包项目,解决管理瓶颈易,实现开放架构难。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劳动法下软件外包和技术人员的机遇与挑战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