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雷沃重工客户信息服务中心探访记

    |     2015年7月12日   |   文库   |     评论已关闭   |    1489

||2008-01-24

虽然早已不是农忙时节,但走进福田雷沃重工客户信息服务中心,电话铃声仍然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大厅的一边,60多名信息员正在做用户回访、接听处理求助信息,另一边,10多名农机专家正在耐心地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

不要小看了这间并不宽敞的大厅,这里也是农业部连续两年的“三夏”跨区作业信息服务中心,不仅承担了协调调度全国“三夏”跨区作业的工作,还肩负着为数十万跨区收割的农机手提供信息服务的重任。

“这里到了‘三夏’高峰时,就像作战的指挥部。”一直陪同采访的福田重工党委副书记梁启荣的一句话,让人仿佛看到了几十万联合收割机转战大江南北的火热场面。

由于农作物收割的季节性很强,往往会大面积成熟,如不能在1周内及时收割,将会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参加“三夏”跨区作业的农机手往往缺乏足够准确的供需信息,容易造成联合收割机的盲目流动和扎堆现象。“建立‘全国三夏跨区作业信息服务中心’,解决了农忙时‘一边等活干,一边没活干’的问题。”梁启荣说。

在福田雷沃重工服务布局图上,记者注意到,红红绿绿的箭头几乎覆盖了全国的主要产粮区。客户信息服务中心主任邵清波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三夏”跨区作业的“三纵一横”四大线路:“第一条是从苏南到鲁东,第二条是从安徽进入鲁西南,第三条是从湖北进入河南再到河北的唐山,第四条则是从四川开始,一部分向东到湖北,另一部分是向北进入陕西。”而在布局图对面的墙上,记者则看到了跨区作业信息服务的“9+1”具体内容,不仅包含农机、农业、气象、交通信息,还包括技术监督、油料供应、工商、公安、卫生以及与农机手相关的国家政策等类信息。

据邵清波介绍,在2006年“三夏”期间,“全国三夏跨区作业信息服务中心”共为跨区农机手发布服务短信235万条,受理各类求助电话近14万个,2007年的“三夏”作业也有至少20万参与跨区作业的农机手从中受益。

信息化服务为现代“麦客”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收割效率和个人收益也大大提高。邵清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2007年的玉米收割为例,通过这种信息化服务,一位农机手从鲁西南沿路收割玉米到鲁东,再从京津塘北上,可以直至东北的吉林。一台收割机在农作物成熟期间可以收割1500亩,以每亩60元的收益计算,刨去人工和油钱,大约可以净赚30元。这样下来,一季的玉米收割,就可赚回一台价值约5万元的小型联合收割机。

通过为客户提供信息化增值服务,目前,福田雷沃重工客户信息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公司管理服务的重要平台。在服务中心的电脑上,记者轻松调出了电话、购机时间、机型等所有客户资料,购机后第一时间的客户回访、故障报修、服务资源的调度等,都可以通过一个电话及时安排处理。

“对福田雷沃重工来说,为农民服务,就是为客户服务。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为客户服务的同时,他们也给了我们回报。客户满意度提升了,消费的忠诚度也相应提升,公司的收益和可持续发展也得到了保证。”在采访的最后,邵清波的一番话,让人们看到了信息化服务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的双赢。

责编:81926461

转载请注明来源:福田雷沃重工客户信息服务中心探访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