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受困公共资源与公共利益平衡
||2007-12-05
114受困公共资源与公共利益平衡
拍卖“优先报号权”用户查到只是最贵的
| 来源:消费日报 | 2007-12-05
p>
p>
日前,多家媒体对“优先报号权竞价”的曝光,让114遭遇信任危机。报道指出,“只要商家交足够多的钱,114就会把它的信息最先报给用户”,众商家的青睐让优先报号权的身价猛涨。这导致“老百姓通过114查到的资讯,往往不是最好的,而是最贵的”。同时,各地频频传来因轻信114而损失惨重的消息,但法院却认定损失系盲目决策造成,同114提供信息没有必然联系。各地警方也无奈地提醒市民,不能轻信查号台。有专家认为,114“自主创新”的行为,是电信业垄断的产物。
据媒体报道,某白领为老板订机票,拨打114后听从对方建议把电话转接到了“订票中心”,实际上那只是个买下“优先报号权”的机票代理点。结果老板发现该白领的订票比临座的贵800元,于是该白领被怀疑“吃了回扣”,差点弄丢饭碗。不仅如此,甚至有用户因错信114而倾家荡产。《南方周末》报道,今年9月,一个山西商人接到客户的大笔订单后,通过114多次核实买方单位,然后将货物发出。但对方却永远消失了。相同的案例曾在江苏判决,法院认定,损失系企业盲目决策造成,同114提供的错误信息没有必然联系。为此,各地警方特别提醒,市民确认企事业机构时,不能轻信114。
为什么“114号码百事通”会优先报出不实单位的电话?这与114拍卖“优先报号权”不无关系。记者近日拨打114,试图查询某商务公寓的电话号码,话务员则询问记者是否需要商务酒店,并向记者推荐其他商务酒店的电话。而另据记者了解,每当企业把号码免费登记到114后,业务员都会劝说采用优先报号服务。在用户提出行业相关需要的时候,114会优先播报其电话。当然,这种优先是要交纳一定费用的。
曾经参加过“优先报号权”拍卖会的某清洁公司老板告诉记者,去年行业内一家公司以11200元/月的竞价成为标王。而这个价格在2005年是3850元/月。业内都认为,该公司的行为非常值得。在记者采访中,还有不少企业向记者表示,商家都愿意加入到114优先报号权的竞拍卖队列中。数显示:2007年上半年,“号码百事通”用户端的收入只占5%%,另外95%%来自企业客户端。
对此,作为主管的信息产业部表示,114查号台要有新的赢利模式,在未来的查号业务中,它将具有公益服务和赢利者的双重性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准确、迅捷的优质服务,这是一种破解之道。可有关专家认为,想要让114查号台“一半是公益,一半是赢利”并不现实。
对这种行为应该有更清晰的认定,要么强化其非赢利公众信息机构的职责,由政府来补贴和管理,以客观、公正、真实、方便地为消费者提供“普遍社会性”和全面到位的服务为根本职责:要么彻底放开这个市场,让更多的公司分散这种权力,实行完全市场化操作。
有专家说,114搞商业操作,这是电信业垄断的产物。其实,114逐利本身可能并不能认定为垄断,真正应该被关注的,是由114逐利而滋生的诸多事实上的“小垄断”现象。如果把114看作一个热线号码,它本身并非垄断,但当它与某个公司签署“优先报号”甚至“唯一报号”的合同时,由于114的介入,令这个行业产生了垄断行为——这等于设置一个门槛,交了钱踏进这个门槛的企业,利用其优势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市场垄断,而因为资金弱势未能进门的,则会出现业务量萎缩的状况。这显然妨碍此行业的公平竞争。
虽然我们以往把垄断认定为是企业凭借自己在规模和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控制获得垄断利润的一种经济权利,但从本质上看,垄断是一种实质上的市场控制力。在今年8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明确表示要禁止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多种垄断行为,要充分考虑影响市场竞争的各种因素。而查号台借助自身的功能优势,在不同行业形成事实上的垄断现象,显然应该处于“被考虑之列”。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经济法的教授吴宏伟认为,“优先”绝对不应该,这笔收费也不符合《价格法》。114“自主创新”的行为,是自然垄断和国家垄断的产物。114悠久的历史赋予它“一统天下”的查号使命,而硝烟弥漫的市场上,它又担当着主导运营商的武器。在114,一些明明对外公开的单位电话,被称为“号码保密”或“查无此号”,隶属铁通的火车站电话也未能逃过此劫,在查号中引入竞争并未给居民带来方便。“在这些垄断的行业里,国家作为所有权和政权执掌者,关键在于如何来管理,如何来改善经营服务。”吴宏伟说,“如果能设立一个全国人民都信任的公益114,这是政府最好的节约资源的方法。”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114受困公共资源与公共利益平衡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