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能力拼图模型之内容力(下)

    |     2022年12月7日   |   2022年,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829

对于培训师而言,开发教学内容是课程开发设计阶段中最具价值的环节,但作为内容力水平评价的另一部分,“教学内容呈现”则更考验培训师在输出环节的能力水平。

这一能力水平将受到包含但不限于写作、美感、仿造等多个维度的综合影响,需要培训师具备一定的通识能力储备。

在这一环节,培训师可以依托于课程标题、培训师简介、课程简介、内容纲要、课程课件、学员手册等6个维度为受训者开发编制用于传递教学内容的信息载体。

下文正是对于6个维度信息载体所包含的工具方法的简要描述。

一、课程标题

课程标题是在课程交付实施前,吸引受训者注意、建立联结的首要窗口,也是受训者对课程产生主观印象的直观来源。因此,设计课程标题考验培训师的能力水平。

课程标题编制的难点在于,它既不能像网文标题般随心所欲、无所限制,也不应如论文标题般教条刻板,毫无新意。这种在限制中创新的模式,让培训师必须找到合理的编制规律,以便让受训者既眼前一亮,又能快速了解课程主题。

通常,课程标题均遵循“单标题”与“主副标题”两种编制模式。其中,单标题更适合于技能或知识点相对独立、授课时长不长、内容难度不高的课程,而主副标题则适用于知识体系更为系统、授课时长较长、内容难度较为复杂的课程。通常企业内的常规培训较多采用单标题,而引入企业的外部培训则大多采用主副标题的形式。

1)单标题的编制方法

单标题必须在标题中展现教学内容,也需要引起受训者的注意,基于此特征,笔者提供了两种编制方法,分别是“教学内容展示法”与“人性要素刺激法”,帮助培训师完成单标题的编制。

其中,教学内容展示法的结构为“特点”+“内容”,即将教学内容所呈现的特点作为标题的输出内容进行展现。举例,某一课程的标题为《易上手的下属辅导技巧》,下属辅导技巧为教学内容,而易上手则是教学内容的特点。

人性要素刺激法的结构为“要素”+“内容”,即通过向受训者展示基于教学内容的刺激要素来达到引起受训者注意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能够刺激人性的要素皆是人性的阴暗面,诸如,傲慢、嫉妒、贪婪、懒惰、愤怒等。

举例,某一课程的标题为《傻子都会的销售催单技巧》,其中傻子都会就属于傲慢要素,容易激发起受训者的好胜心。

人性要素刺激法引起受训者注意的概率虽然更高,但需要培训师精准拿捏,考验技术;而教学内容展示法虽然中规中矩,但更易上手,也不易出错。培训师可以根据课程情况和自身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编制方法。

2)主副标题的编制方法

主副标题作为标题组合,分别承担了展示内容与吸引注意的功能。

其中,主标题因为所展示的信息有限,主要承担吸引注意的功能,而吸引注意的方法,主要包括“关联吸引”与“收益吸引”两类,关联吸引,是指通过将主标题与副标题的某些字词进行关联,让人眼前一亮,从而引起受训者的注意。收益吸引,是指通过直接描述课程可能存在的收益来吸引和刺激受训者关注。

副标题承担了展示内容的功能,其所输出的方式,包含了“展示内容”与“概述内容”两类。概述内容,指副标题概括阐述了课程涉及的知识方向与模块,并不直接写出教学内容的具体方法或工具。展示内容,指副标题所输出的内容,具象的涉及了某种方法工具,甚至包含了该方法使用下的场景与对象。

因此,主副标题的编制,可以通过两两组合,输出4种编制方式,即“关联吸引+展示内容”、“关联吸引+概述内容”、“收益吸引+展示内容”、“收益吸引+概述内容”。

举例说明,假设标题为《不再头疼——搞定纠结客户的异议处理4步法》,则该标题采用了“收益吸引+展示内容”的主副组合,不再头疼为学习课程的收益,而搞定纠结客户的异议处理4步法则明确的展示了课程所输出的工具方法。

综上所述,培训师在编制课程标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首先确定输出标题的类别,即是单标题或是主副标题,而后则根据不同类型标题的编制方法选择任意一种按要求编制,以满足课程标题既展示教学内容又吸引注意的效果。

二、培训师简介

培训师简介在课程内容呈现环节易被忽略,往往因为培训师对其作用不够了解。

培训师作为课程交付的重要载体,应当为其提供展示窗口,以便让受训者了解培训师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增强受训者对课程的兴趣,搭建师生链接,激活学习需求。

因此,培训师掌握培训师简介的编制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中输出“培训师简介四段写作法”通过结构化编写,方便培训师掌握。

该写作法是将培训师的信息按特征、经历、成就、风格等四个模块进行组合呈现。其中,特征提供了标签记忆,经历提供了情感链接,成就提供了专业自信,风格阐述了培训特点,四个模块按线性逻辑编制,前后串联,完整输出。

1)第一段特征

要快速了解培训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帮助培训师建立标签化特征,帮助学员记忆,毕竟受训者未必会完整看完培训师简介。

这一模块,主要提供2个标签,即职务标签和领域标签,其中,职务标签可以让受训者快速了解培训师在企业内部的岗位和职级,方便建立链接。如高阶管理者所授的针对中基层管理者的管理课程,便对受训者很有吸引力,原因就是培训师的职务信息,让受训者相信,他们可以学习优秀者的管理经验。

当然,培训师所擅长的领域,即知识广度与专业深度也是标签化的一部分。尤其适合于需要展示专业技能类的课程。

2)第二段经历

在课程开始前,培训师如能提供信息并建立信任,是营造良好授课氛围的基础。

培训师在编制经历阶段时,其目的是通过展示其职场角色与工作轨迹,提供让受训者产生共鸣的基础。角色,指培训师在职业生涯中所担任过的职务;轨迹,指培训师在职业生涯中所服务过的单位或行业,角色和轨迹共同构成了职业生涯的经纬。需要说明的是,如培训师的工作经历较为稳定,其轨迹的呈现是可以省略或带过的。

3)第三段成就

培训师在简介中描述其在职业生涯中所获的荣誉与资质有助于向受训者展示其专业与自信。

资质是门槛,体现了专业性。荣誉是证明,说明了有效性。针对荣誉与资质的引用罗列,

为培训师的成就提供了直观展示,有助于让受训者相信培训师能够输出有效的知识体系与方法论,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出于中国人朴素的价值观,企业培训师大多不愿罗列个人成就,认为这是一种炫耀,这种认知是错误的。罗列编制成就的过程,恰是培训师建立“课程为什么由我来讲授”的过程,是帮助培训师建立对讲授自信的过程,这种过程最终会反馈到课程演绎与呈现的阶段,有助于帮助培训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当然,在编制成就内容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随意夸大成就范围及重要程度,以免被受训者求证后,推翻对培训师的信任感,造成人设崩塌。

4)第四段风格

讲授风格是培训师简介编制的最后一环,也很重要。风格虽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但即便是新晋培训师,也能根据个性特点与工作经验,评价自己的讲授风格。

一般而言,讲授风格可以根据知识形成和表达特征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从而产生4个类型的讲授风格,分别定位为演绎型、导演型、专家型、学者型(图1)。

图1:讲授风格划分

笔者根据不同的讲授风格类型,归纳总结了针对讲授风格的描述短语,培训师在确定其讲授风格后即可直接套用,简单便捷(见表1)。

表1:讲授风格描述短语

综上所述,培训师依据“培训师简介四段写作法”的编制逻辑与路径,依次完成特征、经历、成就、风格四个模块内容编制,便可输出既能展示自信又全面专业的培训师简介,真正实现便捷写作,从容应对。

三、课程纲要之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作为组成课纲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向受训者传递课程概况的重要任务,因此为课程编制简介是必要的。也是考验培训师编制水平的重要维度。

完整的课纲应采用5+N模式,即必须包含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对象、课程时长、内容纲要等5项内容,视情况还可以包含课程收益、注意事项等内容。其全面的内容,决定了其在教学内容呈现环节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鉴于课程目标、课程对象、课程时长等要素均已在价值力与内容力-时长分配环节有详细的实操阐述及评判标准,因此,在教学内容呈现的环节,只需输出课程简介及内容纲要的编制方法,以便培训师能够全面掌握。

对于课程简介,笔者输出一套“课程简介5要素写作法”,该模型采用线性结构,按步骤完成编制即可。该模型的5要素分别是“情况背景”、“问题需求”、“解决路径”“课程匹配”“展望收益”。以下分别阐述:

1)第1步情况背景

在课程简介开篇,需点出本次培训需求产生的背景或现状。以方便受训者能够知晓培训需求产生的原因。编制时,用一句话高度概括。

2)第2步问题需求

即写出因情况背景而产生的培训需求是什么,其描述应当是明确且具体的,以一句话高度概括即可。

3)第3步解决路径

承接问题需求,给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路径。该步骤的编制也应高度概括表述,思路是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或用怎样的方法解决此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即使问题需求有多种解决方式,但在该步骤中,仅体现培训课程所能起到的解决路径,不应涉及其他内容,尽量聚焦。

4)第4步课程匹配

既然问题需求的解决路径由培训课程提供,则“课程匹配”即是对如何解决的具体描述,需要写出课程输出的教学内容模块并作简要说明。此处作为课程简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要在用语简洁的基础上描述清楚准确。

5)第5步展望收益

课程匹配后,还需要向学员展示学习课程后所能得到的收益是哪些,并进行简要罗列。这既是简介的结尾,也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此处用语应简洁,表达明确。

当培训师完成5个步骤的编制,并按上述步骤逐一合并,即可输出一份完整的课程简介。通过这一结构化的编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培训师编制课程简介的质量,简洁用语,清晰表达。

四、内容纲要

作为课纲应当包含的5项内容之一,内容纲要应向学员展示教学内容的完整结构与逻辑,因此,编制一份清晰全面的内容纲要对于课程而言,非常重要。鉴于此,本文提供了“一章二节三点写作法”帮助培训师完成内容纲要的编制。

需要说明的是,“一章二节三点写作法”是与前文中“教学内容开发”环节中的“定”的逻辑关系设定是彼此对应的。在课程内容框架的设定逻辑中,采用“章-节-点”作为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因此,该写作法也是对“章-节-点”的文字化描述。

1)第1层章

用于对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模块进行总结性概括,作用是吸引学员的注意。因此,用于章的文字描述的自由空间较大,只要能吸引学员的关注,措辞活泼也是可以接受的。章一般用中国大写数字进行编号。

2)第2层节

用于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展示,其内容是对章中内容的细化,方便让学员了解知识点或方法论。节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它的作用是向受训者展示方法论。

3)第3层点

用于对单个知识点或操作步骤的描述,其内容是对节所属内容的细化,描述方法论中步骤的细节。点一般也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号。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无论采用何种逻辑结构进行设定,最终被当作内容纲要编制时,都将以线性结构进行呈现。因此,需要培训师对章的先后顺序合理编排。

如教学内容较为聚焦,课程时长也较短,则可采用“章-节”二级层次对内容纲要进行编制,相较而言,“章-节-点”更适合体系化培训课程的纲要展示。

当培训师完成了课程简介与内容纲要的编制,并与课程目标、课程对象、课程时长等已明确的信息进行合并,按照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对象、课程时长、内容纲要的顺序进行排布,便构成了一份完整全面的课纲。也就构成了“教学内容呈现”环节的基础主体。

五、课程课件

课件是教学内容的最有效展示,是绝大部分课程交付的基础性呈现成果,但课件是“果”不是“因”。要设计出精彩出色的课件,内容与逻辑设计是否清楚明确才是“因”,美工输出是水到渠成的“果”,所以,抛开课程内容,过分关注美工并不能解决课件呈现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本文暂不涉及课件的美工制作,而聚焦于识别课件类型及课件制作流程,并输出一套可操作易落地的技巧方法。

1)课件类型

课程课件作为PPT类型中的演绎型,与阅读型共同构成了PPT常见2大类型。区分阅读型与演绎型的判断标准为:你在不在现场?如果你与PPT必须一同出现,那么你所制作的PPT便是演绎型,如果你所制作的PPT并不需要你在现场,则说明该PPT可以归为阅读型。

不同类型的PPT在制作时,其所参考的标准是不同的(表2),PPT的制作标准通常包含3个维度,分别是感受、内容、逻辑。课件作为演绎型PPT,培训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遵循“配角、补充、简洁”的制作标准。

表2:PPT的制作标准

2)制作流程

要制作出美观简洁的课件,必须先搞清楚,PPT中包含了哪些基本元素?

通过归纳总结,大致可将基本元素归纳为5类,分别是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数据。在课件的每个页面中,通过对不同元素的组合使用,即可构成想要输出的页面信息。

课件制作与文章写作的相似之处在于,实现高效输出的前提是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本文将为读者提供“课件制作4步基本流程”以帮助培训师实现课件的高效输出。

第1步:确认类型收集内容

作为基本流程的首要步骤,培训师在制作课件之前,应明确知晓本次制作课件所属的类型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环节确定的框架逻辑,收集相应的内容。基于实操经验,笔者通常采用文件夹分类的方式来收集内容,即不同章节的内容归入不同的文件夹中,方便后续的检索与制作。

第2步:设定框架组织页面

作为该流程的第二步,在内容收集完成后,就需要为整个课件先设定结构框架,后组织和协调页面的排版。课件是存在固定框架的,例如封面、封底、目录、章节页等属于基本的课件结构,且课件结构必须遵循教学内容的逻辑设定。

框架设定完成后,则需要根据实际内容来组织页面,例如流程图是否需要分页,重点内容是否需要单独罗列等。因此,在完成此步骤后,虽然各页面的内容还未填充,但大体的课件页数及相关内容均能够在此步骤中得以确认。

第3步:确认要素罗列清单

既然框架与页面都已确认,即可逐一对每页内容所要呈现的要素进行确认并罗列元素清单。此处的确认要素,是指为了呈现内容而需要使用到的课件基本元素。例如封面的制作,可以只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文字,设置可以是图文+文字+动画。繁简随意,以培训师个人的审美观点决定。

第4步:寻找素材匹配内容

当每页的呈现要素被确认,按要素寻找匹配的素材便是实现课件输出的执行步骤。培训师在寻找素材时,要关注图文匹配等设计原则,充分发挥想象,完成课件的制作。

培训师根据上述操作步骤认真执行,即可制作出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件,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输出,确保课件质量的下限,培训师如对课件设计有更高的要求,则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美学设计方面的技巧方法。

六、学员手册

在企业的实际培训场景中,相较于课件,学员手册在“教学内容呈现”环节中属于完善呈现内容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内部培训,有学员手册是功,无学员手册也非过。企业在开发设计内部重要、经典的内部课程时,是应按有“学员手册”的标准进行设计的。

那么,如何开发编制一套学员手册呢?

首先,应当确定学员手册的类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学员手册分为“课件型手册”与“笔记型手册”,两者从内容设置、制作难度、呈现形式都存在差别。

课件型手册,顾名思义是将培训师的课件直接转化为学员手册,其优点在于没有制作难度且内容无需重新设置,培训师可直接将课件设置成讲义形式进行打印,其问题在于课件会提前暴露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互动环节及答案可能被提前揭晓,从而对学员的吸引力下降。

笔记型手册,则需要重新设计页面内容,主要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知识设计填空,涉及的模型方法论通过连线绘制等方式加深记忆,同时还要增加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说明,因此,其工作量相较于课件型,是巨大的。但优点也是明显的,笔记型手册能够让学员深度参与学习,通过记录加深记忆,从而让学习吸收效果最大化。笔记型手册在设计时,其载体是多样的,可以选择word,也可以使用PPT,甚至可以考虑Publisher。

其次,应当明确哪些模块被纳入学员手册。

虽然学员手册的设置模块没有被明确定义,但结合优秀的样本案例,笔者认为优秀的学员手册应当包含但不限于8个要素,分别是封面、要求、课纲、目录、章节、重点、笔记、感悟。

封面,是学员手册的脸面,设计要大气简洁,突出课程主题。

要求,是教学秩序的要求,编制在精不在多,多鼓励写承诺。

课纲,是课程内容的展示,可将课程纲要的内容移至手册中。

目录,是针对手册的安排,类似于书籍中的目录,它的范围是要大于课纲的。

章节,是依据教学内容编制各章节内容,并做到对其内容的全面覆盖。

重点,是在编制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必须突出所要输出的重点内容,采用填空、连线等多种方式。

笔记,是为学员在重要知识点旁设计预留空间,以供学员对吸收消化的内容进行反思记录的必要部分。

感悟,是为学员在章节结尾处提供的预留空间,用于学员即兴记录对学习状态的感受。

当学员手册中包含了上述板块内容,无论采用何种类型的学员手册,都可以被视为完整有效的。

至此,上述内容构成了对“教学内容呈现”环节的全部内容,笔者通过对该环节下,课程标题、培训师简介、课程简介、内容纲要、课程课件、学员手册等6个维度的实操方法的输出,试图为培训师提供一种可落地、可复制的输出方法,从而提升培训师在呈现上述教学内容方面的能力。

总结

内容力作为“培训师能力拼图”模型中知识繁多,内容复杂的能力要素,所耗笔墨最多。毕竟,教学内容作为课程的灵魂,必须耗费培训师更多的精力,也真正考验着培训师的功力。其作为培训师能力拼图模型中开发模块的重点,为输出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起到决定性作用。

本文试图为课程的设计开发提供一种思路,以帮助培训师高效的学习掌握,并能够复制使用,有效落地。通过对内容力所覆盖的场景拆分,将其拆分为“教学内容开发”与“教学内容呈现”两大环节,希望培训师能够在吸收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创新迭代,找出适合自身实际的开发设计路径,为学员输出更有价值的培训。

 

作者:何铄锽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22年11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培训师能力拼图模型之内容力(下)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