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讲师的控场能力

    |     2021年11月15日   |   2021年,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2373

控场能力作为评估讲师演绎能力好坏的重要因素,一直被讲师所重视。

但在控场技巧的习得上,却存在着因为控场技巧大多以场景化的形式呈现解决方法,造成了“场景-技巧”很多,但关联逻辑不清晰、技巧碎片化的困扰。

所以,讲师会发现,虽然学习了很多的控场技巧,但却不知控场技巧能否穷尽,也无法将多种技巧通过某种逻辑串联起来。

本文试图通过对常见的控场技巧进行归纳分类,找出控场问题出现的彼此关联,让讲师能够掌握课堂控场技巧,从而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控场的层次

要弄懂控场技巧的逻辑关系,最好先从控场水平的层次谈起。

掌握控场技巧,是为了更好掌控课堂。通过对课堂的有效管控,帮助学员更好的输入教学内容,按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

那么控场技巧的层次大致如何划分呢?一般而言,控场技巧层次可以划为3层,分别是:好-先知先觉,中-后知后觉,差-不知不觉。

先知先觉,是指讲师能够在问题发生之前,通过讲师专业知识觉察并预判处置,让课堂氛围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但其难点在于,讲师如何能够提前预判出将要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后知后觉,是指讲师能够在课堂上的问题发生后,立刻采取争取的措施,努力将问题可控或将问题消除。这里的后知后觉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基于控场问题的一种常见处置标准,即发现问题,判断类型,对应解决。

不知不觉,就是对课堂氛围或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无法处理妥当,导致控场不佳。

讲师提升控场技巧的路径,就是要让自己从不知不觉走向后知后觉,最终走向先知先觉,成为课堂的控场专家,让课程从设计到演绎完美落地。

控场的本质

中国人常说,道法器术。

方法技巧是器术层面,眼可见,手可用;但没有了道法的支撑,方法技巧在使用的威力上就要大打折扣。我对道法的看法,可以套用大学中的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本质或逻辑,在这些本质或逻辑的基础上,我们谈方法和技巧才是有效的。那么控场的本质是什么呢?

控场的本质,不是控制。这可能是方法和技巧给你的误解,因为控场的技巧和方法都在讲如何控制。但为什么要控制?控场的本质是什么呢?答案是信任,也就是课程作为信息的输出形式,我们在课程中,为了确保信息输出的有效,必须让学员对讲师感受到信任,只有彼此信任,才能认可,才能吸收和行动。

所以,课程控场的本质是为了让学员信任讲师,学员不信任,才会产生各类问题引发课堂氛围失控,才会引入控场技巧。所以,控场的本质,是一个信任的问题。

控场的原则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赢得学员的信任呢?至少有4项基本原则需要掌握,保持客观、开放包容、尊重善意、避免对抗。

将保持客观放在首位,是因为在课程讲授中,保持客观理性的讲授原则是首要原则。而且,执行难度不在客观,而在保持,无论在课堂气氛正常还是需要调整,都要保持客观,坚持先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把问题往学员的态度意识上引,做到就事论事。

开放包容是指在保持客观的基础上,讲师要允许学员的各种发散思维、问题和意见。那么,信任如何产生呢?就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允许合理的开放与包容,当讲师能够允许课堂上的多元性答案,在保持客观的基础上,课堂气氛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尊重善意是两个词的组合,首先是对学员保持尊重,讲师不应利用教学权力去管控学员,不能单纯的认为培训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讲师也需要通过学员的反馈来提升和优化课程的内容及教学形式。只具备尊重的意识是不够的,讲师还应当始终保持一颗善心,相信学员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好的,即使当下做出了一些不合意的举动,也可以理解为善良动机采用了错误的行为。

如果上述的三个控场原则,讲师能够认真践行,那么大概率是不会触发“避免对抗”原则。课堂上一旦出现了学员与讲师之间的对立甚至是对抗,那么这堂课程的管控肯定是失败的。

虽然这些控场原则不如技巧和方法论那么落地明显,但如果我们在讲授控场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践行这些基本的原则,不能建立与学员之间的信任,那么即使我们掌握了那些控场技巧,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控场的逻辑

大家常说的控场技巧,是要区分类型的,不能一股脑都按单个问题场景来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忽略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逻辑。对于控场技巧,可以把课堂中出现过的问题暂且归为两类,分别是基于面上的氛围问题与基于点上的个体问题。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是课堂上的整体感受,一种是个体带来的场景问题。

1、整体感受

课堂氛围,主要由涉及人员的数量、课堂关系的性质两个因素组成。这两个因素,一个是量、一个质。

量变引发质变,不良课堂氛围的变化,其实就是在数量和性质的维度之间变化组合的结果,如果我们用这个逻辑来解释课堂沉闷、冷场、甚至是课堂混乱的局面,也就更好理解了。

在课堂上出现了个别学员不愿意听讲,回避互动的情况,课堂氛围从沉闷走向冷场,其实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但课堂沉闷并不是只有这一种发展走向,它还有另一种走向,便是异议处理。

异议处理是表明课堂关系中出现对立关系的最显著特征。一旦出现了异议处理的情况,就说明课堂中的对立关系公开化了,这是非常明显的课堂氛围进入失控状态的信号。当课堂氛围进入到异议处理的状态,讲师就一定要强烈干预了,否则极有可能上升为现场混乱。

造成课堂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冷场。学员总是对讲师的指令不执行,不配合。

现场混乱是常见四种不良课堂氛围的终极形态,讲师一定要避免,因为这种形态一旦发生,至少说明讲师对现场管控的能力是缺失的,对现场形态变化的感知也是缺失的。

在常见的四种不良课堂氛围中,沉闷是一切不良课堂氛围的起点,只要不加干预,可能会走向课堂冷场,如果干预不当,可能会上升至异议处理,如果讲师不加管控或无法有效管控,那么异议处理和课堂冷场,都有可能上升为课堂混乱的最严重形态。

2、个体问题

个体场景问题体现为对具体教学过程中的状况的处理,可以先从个体对象的角度来进行归纳。

课堂只有两类个体角色,一个是讲师,一个是学员。主要是涉及两个场景,一个是基于时长的,用时失控,一个是基于内容的,内容错漏。这两个问题是讲师角色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场景。课程的评价标准一般从内容、设计、输出三个角度考量。内容错漏的本质就是内容板块出了问题,而时长失控,则是说明讲师在课堂的设计板块出现了问题。

学员的课堂表现评价有两个维度,即学员类型与学员状态。课堂上容易引发课堂氛围不稳定的有4类需重点关注的学员,分别是领导学员、专家学员、杠精学员、亢奋学员,其余学员都可以归纳为一般关注学员。学员状态是无法按学员类型区分的,只能按场景形态区分,即使是一般关注学员,如果他们的学习状态不好,也可能造成课堂表现不佳。

一堂课程要具有良好的氛围,就需要绝大多数学员的课堂表现是正向的,这首先需要学员能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3、控场技巧的内在逻辑关系。

控场问题由点面两类问题组合而成,所谓点,是指针对个体场景的问题。当解决了个体场景的问题,那么不良的课堂氛围形态的发生风险就会小了很多。但作为讲师仍然要实时感知,时刻关注。

常见的不良课堂氛围包含了4类,分别是沉闷、冷场、异议以及混乱,但所有的不良氛围都是先从课堂沉闷开始的,而最终会以课堂混乱这种最失控的状态结束。

作为讲师一定要明白,就算准备得再好,课堂上遇到各种问题是正常的,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手足无措,遇到问题,本着4项基本原则去解决问题,在我们给到的技巧方法中找出应对方法,一定能较好的解决问题。讲师的控场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之上成长提升起来的。

 

作者:何铄煌;为培训讲师;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21年10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一文看懂讲师的控场能力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