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客服行业的“灰犀牛”
最近陆续听到曾经共事的朋友跟我吐槽:“这两年无论怎么努力,感觉都力不从心,熟悉一个新业务的周期被拉的很长,却总是感觉差了一步,职业能力不仅没有进步,还有退化的表现,想要给自己一次突破,却怎么也办不到,最后无奈只好顺应时代,自觉躺平”。
我发现,这不是几个人的问题,这是90%从事客服行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外因是行业都面临的内耗问题,内因则是太专注于自己的职业。
首先说外因。其实很多行业都面临“内卷”,但是所谓内卷,是在一个无限蓝海中“养蛊”的规则,而客服行业的竞争不能称为内卷,在基本没有扩张途径的前提下产生的竞争,只能叫做内耗。
最近内卷这个词比较泛滥,所谓内卷,就是你正常工作,我就搞996;你搞996,我就搞10127,反正我就要比你做过头。但卷的本质还是因为前方有一片蓝海,大家都想先垄断一片大海域,良性的内卷实质上总是会催生出几个行业大佬,然后携手共进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其实内卷这模式也是不断在进步的。从前的内卷,是干掉对手,而现在则是把对手买过来吞并,把敌人变成自己人,在局部地区形成垄断。周末刚好看到一则新政:不允许教育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并购,简单说就是不允许搞教育的这么玩儿了,遂引发教育产业一致悲观,但这事的本质在于无论课外培训机构存不存在,大部分人能上的大学档次也没太大变化,如果没有培训机构垄断的存在,退回到几十年前那种小范围家庭作坊式的补课模式,价格会低的多,而对整个社会也没啥损失,因为中考高考招生名额还是那么多。
但在客服行业,这真的是没什么“卷”的必要。通常企业的核心是产品,而最主线的两个分支便是销售和售后,从事服务岗位的可以在这两个分支里面切换,但无法做到都要,销售的忙着和其它企业产品竞争,已经参与进更高级的行业卷了,实在没有精力给自己降维,而售后,也就是绝大部分客服,在前方没有蓝海,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无法创造超出预期价值的竞争,叫做痛苦GDP,无论增加多少产出,本身并能不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产生的都是零和内耗,和内卷不同,内耗是会逐步把家底消耗干净的。
然后说内因。大部分人认为一帆风顺的反面,潜藏着危机,殊不知对一个职业技能太专注才是最大的职业危机,这份专注为自己增加风险,还阻碍发展。
“专注做一件事情,坚持把它做到极致,便成为了专家。”这一句话曾经在我从事客服行业的初期便耳熟能详,但是,它其中蕴含的道理,不再适合目前的时代,我们身处在一个快时代,每个人都嫌自己的时间少,恨不得一分钟掰成八瓣过,专注一个领域,诚然可以成为专家,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单一的技能,会成为与其他人的差距。
快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昨天的热搜今天就凉了,昨日的业务和技能自然很难适用在而今的客户身上,一线的客服应该深有体会,几年前客户投诉的路线一般是:反映问题,要求解决,无法满足提出投诉,等待客服拿出处理方案。而现在客户投诉的路数成为了:投诉,不挂电话,要找领导,录音发给监管部门。
大家都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耗在一些投诉上面,所以对解决问题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
而专家级客服有一种习惯,便是将自己的强项套用于所有事情,或者将自己成功的案例照搬到其他客户身上,就是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这是一个经验盲点,会不断引发新的问题,原因便是单一的技能无法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节奏。当然在快时代的背景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粗暴:简单沟通智能化,复杂沟通人工化,把普通重复性高的问题交给智能客服,把能套用经验解决的问题,交给专家客服。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把专注自己职业并做到极致的人困在了井里。
这么说可能大家不太认可,那么举个简单的例子,从业10年的客服,和从业1年的客服有巨大的差距,但是从业10年的客服,会轻松被拥有心理学、行为学技能却只从业1年客服击败,当技能面和知识面达到一定层次,辅以一定的实践,对单一技能王者起到的是降维打击的效果。
客服从业的周期大都不长,是因为真正能在一线从事服务的年限往往很短,大多数人对这个行业会浅尝辄止,所以客服业的一直存在人员高流动的特性,而往往从事年限长的客服,会逐步发现自己没有转身的资本,除了精通客户服务,其他的一窍不痛,重新学习却感觉力不从心。
其实,换个角度想,环境变化的太快,就是那些每天瞬息万变的职业,一样也会觉得力不从心,人与人的距离,很多时候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身处什么样的职业环境。
前几年,经济学出现了一个叫做“灰犀牛”的词,和“黑天鹅”正好相反,指的是平常的事,平常到你会忽略掉这件事。而客服业的职业环境就是一头“灰犀牛”,明知道自己技能单一,明知道行业竞争激烈,但是对这些常见的事情总不在意,努力提升自己,却忽略方向是否正确,努力工作,却无法创造新价值,所以当 “灰犀牛”奋力奔来时,完全丧失了抵抗的能力,就好比文章开头那几个吐槽的朋友。
注:“灰犀牛”源自于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渥克的《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作者:程聪;单位为中国工商银行远程银行中心(成都);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21年8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心客服行业的“灰犀牛”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