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金融成为连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桥梁

    |     2021年7月19日   |   2021年,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1633

——浅析商业银行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近年来绿色、环保、低碳成了高频词汇,各家商业银行纷纷以金融力量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绿色金融实践进入了窗口期。

从理念提出到目标制定

提出绿色新发展理念: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涉及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容被多次提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发展绿色金融”“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碳排放在由升转降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峰值,碳中和指人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等人为吸收碳汇达到平衡。我国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因此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十四五”是关键时期,因此《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今年3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专门研究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7方面重点工作。

从国家战略到金融落地

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牵头制定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央政府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2020年,总规模达到885亿元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设立,生态环境等5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支持和激励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近期,人民银行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也移出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快速发展,绿色金融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截止2020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各金融机构纷纷为实现“30·60”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一是近两年全国范围内赤道银行队伍扩充速度明显加快。截止目前,国内赤道银行已有7家,赤道银行倡导在项目融资中采纳赤道原则,对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融资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在践行绿色金融理念上具有较强代表性。

二是国有大行均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例如,工行印发境内行业(绿色)信贷政策、中行退出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项目,各大行纷纷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根据我行《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我行绿色贷款年末余额1.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56%,快于全口径贷款增速1.94个百分点,可支持节约3,506万吨标准煤、减少7,389万吨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2020年年报披露,我行出资80亿元参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设立,为企业发行绿色债券66亿元,承办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4亿元。2020年底,我行在国际ESG(指投资者所关注的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指标评级中升至A,位居全球大行领先水平,是中国银行业最高评级。

从金融产品到金融服务

绿色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受政策风险影响较小,长期发展前景较好,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较好保证。根据《巴黎气候协定》全球每年需新增投资数万亿美元,中国每年需投入大约4万亿元人民币资金,这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可发掘金山银山,商业银行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大有可为。

一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资金投向往绿色低碳产业方面调整,综合运用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工具,搭建日益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尤其是处于中西部地区的银行更要抢抓机遇,以绿色金融助力区域产业经济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大绿色债券承销比例,发挥我行作为债券主承销商的优势,引导资金聚焦支持低碳产业,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三是在信贷管理中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价和管控机制,建立绿色客户评价体系,对绿色金融客户进行分类,实施差别化定价、优先审批等一系列“绿色通道”政策,为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诚信企业“开绿灯”,对不良企业“亮红灯”。

目前我行多家分行已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未来国家层面、集团性质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将持续推进,戮力同心打出低碳绿色发展的金融“组合拳”,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产业协同、资源保障、监督管理、信息披露等措施,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创新和资产结构调整注入强大动力。

从业务场景到管理场景

金融活水润泽万物,我们要注重发挥新金融的属性,在服务客户的各类场景中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滴灌社会绿色发展,同时注重从自身推动绿色理念践行,成为绿色低碳理念的先行者和传递者,帮助客户和员工达成共识。

一是为客户贴上绿色标签,给予激励政策倾斜。如我行浙江地区在银行支付服务中,创新融入名为“绿贝”的绿色评价激励机制,利用银行支付系统信息优势,对客户绿色出行、绿色支付、环境风险因子等方面进行评价,为环保表现好的客户提供更优惠的金融服务条件,引导客户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促进全社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二是培育客户绿色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客户融入绿色金融场景。如建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通过“建行客服”微信号开设“资料上传”功能,在26个场景中替代了客户以往用传真传递纸质资料的方式,同时制作发布多篇“绿色低碳”系列富媒体推文,向客户推介使用我行无纸化账单、明细查询等绿色低碳服务。

三是打造绿色运营环境,做好低碳零碳管理模式的转型。通过向员工发送电子倡议书,鼓励员工乘坐公共交通通勤、避免餐饮浪费,养成人走灯灭节约用电的习惯,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通过组织员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减少办公用纸及打印耗材使用,加大办公楼宇节能减排改造以及逐步增加公务新能源车配置比例等,提高全员绿色节能意识。

 

作者:姚篮;就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21年6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让绿色金融成为连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桥梁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