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耳机大王关闭厦门工厂开始转型

    |     2015年7月12日   |   标杆展示   |     评论已关闭   |    2047

||2007-07-17


  全球最大的耳麦生产企业丹麦大北欧集团决定关闭公司惟一一间工厂,大北欧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唐瑞进近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证实了这一消息。

  该生产工厂位于福建厦门,目前拥有超过2000名员工,是当地最大的外商独资企业之一。工厂关闭后,大北欧将把所有产能外包,仅保留研发、物流的功能。

  大北欧厦门工厂的关闭宣告了该公司“制造企业”时代的结束。作为全球最大的耳麦生产商,大北欧几乎为全球所有大型的手机生产商提供过耳机代工服务。在生产外包的逻辑之后,大北欧打造自有品牌的战略转型已经拉开大幕。

  “无工厂”生产

  “厦门工厂的关闭工作正在进行中。”唐瑞进告诉记者,部分员工将被转移到大北欧中国的物流和研发部门,部分将被裁员,但目前还没有明确可公布的裁员数字。

  成立于1987年的大北欧总部设在丹麦的哥本哈根,早期以通信业务为主,随后成为一家助听器生产商,2000年通过收购美国蓝牙耳机厂商JABRA和电子商务服务公司Hello Direct一跃成为全球主要耳机供应商。

  2006年,大北欧生产了2700万只耳机,在个人移动通讯耳机和呼叫中心通讯耳机市场中分别占据25%和35%的份额,是全球最大耳麦供应商。

  大北欧1990年底初以丹麦宝隆洋行为中国总代理进入中国,随后在华成立了名为宝隆大北通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2001年,大北欧在华成立独资公司——大北欧通讯设备(厦门)有限公司,一年后更名为大北欧通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此次即将关闭的这座工厂,便是该公司于2001年5月投产的厦门生产基地。该工厂一期投资800万美金,主要生产各种头戴耳机及蓝牙耳机,大北欧近一半产品通过该厂生产,是全球最重要的生产中心。

  大北欧厦门工厂关闭之际,适逢竞争对手——美国缤特力公司位于苏州的中国第一个生产工厂大力扩产,在竞争伙伴增资扩产的同时,大北欧为何退出制造领域?

  “在公司发展的特定阶段,我们需要自己的工厂。”唐瑞进说,但大北欧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生产工厂,现在公司更倾向于将制作和生产外包,专注于研发和销售,真正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

  唐瑞进称,为了保证大北欧全球最大OEM厂商地位,公司会在"生产两头"下功夫。一方面,选取2-3家生产代工厂,通过代工厂之间的竞争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同时通过自主采购元件的方式控制代工成本。另一方面,加大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保证市场领导地位。

  一家台湾消费电子代工厂内部人士认为,目前专业代工厂的成本质量控制水平已经到达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企业通过委外代工的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把财力和精力放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销售领域。

  转道自有品牌

  唐瑞进称,公司在将经营重心转移后,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大力发展自有品牌耳机的市场,因为自有品牌带来更高的收益,此外也可以不断促进产品的创新。

  事实上,为了发展自有品牌,大北欧在去年便进行了一次战略性资源重组。大北欧宣布合并旗下两大耳麦品牌–致力于B2B呼叫中心解决方案业务的GN Netcom(大北欧)和专注于个人移动通讯解决方案的Jabra(丹麦捷波朗),统一为Jabra(丹麦捷波朗)。

  "即使是B2B业务中那些对原品牌GN Netcom非常熟悉的消费者,对Jabra这个B2C的品牌认知度也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把两个品牌合并成Jabra的原因。"唐说,品牌整合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在中国找到拥有全国运营能力的渠道商,大力发展蓝牙耳机零售渠道的同时,加强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进行耳机的捆绑销售,以此来推动捷波朗品牌的发展。

  不过,大北欧必须面临一个挑战,即如何平衡自有品牌发展和OEM业务的关系。因为发展自主品牌意味着将与OEM客户形成竞争,会直接导致OEM业务的流失,不少消费电子制造企业在平衡这一对矛盾时,往往采取将代工与品牌业务分离的做法。

  唐瑞进称,大北欧目前代工和自主品牌的比例各占50%,2-3年前, OEM还占了70%,自主品牌的收益比例一直在持续增长,但并不意味着大北欧将放弃OEM市场。

  “对于那些大型手机制造商来说,手机是他们主要的盈利来源,耳机作为附加业务,其赢利只是冰山一角。”唐说,大北欧生产耳机与客户生产耳机的目的有本质不同,双方的业务可形成互补,并不构成正面竞争。

责编:admin

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耳机大王关闭厦门工厂开始转型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