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肺炎疫情谈银行业脱虚向实

    |     2020年5月29日   |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2251

美国次贷危机前,人们都在欢享资本的盛宴,中国楼市拐点出现前,人们都信奉“楼价不降”的金科玉律,经济上升阶段人们往往只盲目追求投资的回报率。但是,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退去了市场的大潮,哪个产业、哪个市场主体在裸泳显而易见。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市场表现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们近几年谈到的银行业脱虚向实的正确性。

2016年开始,针对我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政府一方面通过央行提高货币市场利率、加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等措施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另一方面通过银保证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强监管、治乱象、补短板、防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金融监管机构则行为监管、机构监管并重,通过抑制资金空转、通道交易和杠杆交易,促推动金融去杠杆,加大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能略显不足、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明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朗,脱虚向实的提法虽然频频被提起,但是实际工作一直在路上。说多了就会有一股老生常谈的味道,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

近年来“灰犀牛”“黑天鹅”等意外事件的频繁发生,加剧了市场的动荡。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实体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

实体产业往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重点产业,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与其息息相关,其经济经济数据表现上往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持续性。比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相关药品、口罩及防护短时间内就变成了紧缺商品。各地政府不仅允许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更是运用行政、财政、信贷等各种措施帮助企业扩大产能,并兜底企业多余产能。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运行,实体产业的发展是必要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将体现出极强的任性。而对于银行业来说,不重视实体产业配资的银行营收压力必将显著增大。而且,我国在当前一段时间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实体产业的发展正好切中我国主要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的要点、痛点。

既然我们讲脱虚向实,就不得不讲一讲如何向“实”、向哪个“实”。实体产业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向实”发展是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银行发展脱虚向实、加大对实体产业的扶持力度,要不断改进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渠道、创新发展模式,切记不能帮助实体产业乱发展、滥发展。我们应该找准实体产业中增长点、蓝筹股,保证本行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寻求较高回报。

其一,大基建带动经济增长新热点

基本建设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发展生产而进行的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即国民经济各部门为增加固定资产面进行的建筑、购置和安装工作的总称,例如公路、铁路、桥梁和各类工业及民用建筑等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恢复工程,以及机器设备、车辆船舶的购置安装及与之有关的工作。而大基建尤指基本建设中融资量较大、技术含量较高、对国计民生影响较大的一些代表性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本身对资本需求量较大,抓住其中几个甚至一个项目即可很大程度上完成银行投融资经营任务。

还在疫情防控的吃劲时刻,2月7日国家电网公司推出的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25项举措中,有5五项涉及电网工程。紧接着±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工程等重点工程紧锣密鼓地开工复工。包括特高压输变电项目在内的重大国家工程陆续复工复产。截止3月2日,天津市轨道交通集团负责建设的71个地铁项目100%复工复产,各地重点项目的复工复产遍地开花。由此可见,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始终是政府关心并且全力支持的项目,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不能放松经济发展的弦。这样必然使大基建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肯定受到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那么参与投融资的银行的受益也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即使在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大基建项目的优势也显而易见。而大基建项目面对疫情所体现出的抗风险能力更值得我们关注。

其二,小微贷款打造银行盈利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众多小微企业的一时困难,但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帮助下,如果我们银行业再施以援手,疫情过后必将迎来小微企业的井喷式发展。这种观点的自信,一则源于小微企业的急切发展意愿,二则源于广大消费者短期的消费抑制后普遍存在的报复性消费心理。大力发展小微打款业务,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长远和大局方面看体现了银行业的社会责任,短期看更是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后疫情时代业务发展的目标。

说道泛金融业小微业务的发展,支付宝、余额宝对银行的冲击不免让银行人至今心有余悸,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恐惧改变。过去我们只要关注、维护好个别重点客户就可以简单实现中高速的发展,而现在没有广大、普遍的客户群体业绩的发展将无从谈起。

根本原因有二,一是随着市场的发展,中小银行、地方性银行异军突起,支付宝、微信等提供类银行服务的市场主体不断出现,民众的选择大大增加,难有一个或者几个银行占据市场垄断地位;二是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普通人民群众的财富积累不断增加,藏富于民的趋势愈加明显,普通民众占有社会财富的比例不断提高。

以往面对“散户”银行往往心里尴尬、态度暧昧,因为散户价值小、收益低、周期长,很难满足“短、平、快”的经营预期;同时,散户往往资质低、证明少、管控难,无法与银行传统的考察、审批与监管相匹配,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运维成本。散户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散户不小、大户不多”的趋势日益加剧,银行又必须要日益重视散户的发展、维护,而且现在随着社会进步、技术发展,5G、大数据技术不断成熟,区块链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电子计算机应用发展日新月异,银行已经可以通过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精准化、非现场的客户管理,加大降低了运营成本。经过必要的流程优化和规章修改后就能适应较大量散户管理维护的局面。

其三、普惠金融打通脱虚向实新路径。

传统银行网点经营往往重视客户维护,当面嘘寒问暖,现场排忧解困,是网点服务的特点,也是网点服务的特长。尤其在信用社会未建立或者信用社会建立初期,这种经营模式具有极大优势。但是随着我国信用社会的不断构建,电子计算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不断发展,非面对面的业务办理逐渐成为现实,并且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而此次新冠疫情给了网点经营的致命一击——民众不愿、不能出门甚至出现“封城”情况,网点的业务就出现了停滞。

而普惠金融成为了应对这种发展趋势和极端情况的一剂良药,因为它既能够最大程度摆脱物理营业网点的束缚,又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吸纳海量的客户。现在很多客户的闲钱没有达到投资、经营或者理财的门槛,短时间内又没有使用的需求,往往是躺在客户的银行卡里睡大觉。而我国人口基数大,巨大客户群体汇聚起的资本量可以说是海量级的。如果将客户手中的闲钱全部汇集起来也将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影响众多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普惠金融想要取得长足发展,不妨借鉴一下“支付宝”等“宝宝”们的成功经验。其一,形式灵活,使用方便。客户的钱在其账户上可以消费、可以投资也可以用于发红包等社交功能,且各种功能间转换方便,操作起来更是老幼妇孺信手拈来,大大降低了客户的使用门槛。其二,无需实体门店,运营成本低。其三,拥抱新技术、新理念,不断优化客户端APP功能。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我们普惠金融的理念提前试了水、摸了路,也是从一方面倒逼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从而激发起整个市场的活力和生机。

“脱实向虚”后患无穷,但“脱虚向实”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这几年的发展中,实体产业的发展成绩可观,但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动能略显不足、供给侧改革仍待加强、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因素增多等诸多因素,也给实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难题。但是我们坚信,“脱虚向实”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成功也是必然的,我们今天仅通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这一角度再次阐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我国有众多的人口、广阔的疆域,只有端好了实体产业的饭碗,才能做到心中不慌。透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的暴发,我们再次看清脱虚向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更是是银行业再创辉煌的必经之路。

 

作者:李光照;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天津分中心;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20年5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从新冠肺炎疫情谈银行业脱虚向实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