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万物互联背景下的金融新业态研究

    |     2020年3月9日   |   客世原创   |     评论已关闭   |    1942

2019年11月1日,5G商用正式启动,迎来了借助更快传输速度、超低时延、更低功耗和海量连接开启的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新时代。

5G的部署及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催生和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对于金融行业而言,5G带来的物联网技术升级,将进一步深化物联网万物互联属性和金融的资金融通属性的耦合,改变金融服务行业的未来形态,实现以往网络无法支持的全新应用场景,促进商业银行向智能化、精细化和普惠化方向发展。

一、5G实现物联网泛在,迎来万物互联新时代

什么是5G?究其本质,5G是移动通信网的技术升级,1G到2G重点解决的是通信传输问题;从2G到3G第一次引入移动宽带和数据服务的概念;从3G到4G是从窄带的数据服务变成了宽带的数据服务,而5G从通讯频段、通信设计、网络架构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颠覆性的设计。开放的软件及网络架构使得5G网络不仅提供信息传输,而是演变成一种服务。

物联网作为全新的连接方式,近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据 IoT Analytics 统计,到2020年,活跃的物联网设备数量预计将增加到100亿台,到 2025年将增加到220亿台。在中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融合发展,《2018 年中国 5G 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53.8 亿。对于产生少量生产数据且对时延不敏感的设备,现有连接技术可以满足其联网改造。但对于时延敏感,高可靠性或产生大量生产数据的设备,传统连接技术已无法满足,而5G技术与物联网的创新融合应用,将解决接入问题,延伸泛在的接入方式,提升泛在的接入能力。

物联网主要通过感应器实现基础传感,数据采集,再集合通信及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基础性网络支持实现网络传输互联。依托5G技术,数据量在数据传输中的限制将被削弱,云存储将极大降低存储成本;同时,移动边缘计算的推广,有助于业务本地化,有效解决时延问题;并且,5G网络拥有更大的宽带,传输速度极快,可靠性极强,还能实现宽带的极大拓展。国际电信联盟(ITU)将5G的命名确定为“IMT-2020”,其相较于4G来说,具有高带宽、高可靠低时延、海量物联三大应用场景,峰值速率可达10Gbps,时延低至1ms,可连接终端多达100万台/千米。也就是说,5G的出现,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至物与物,打造移动的数字化社会,最终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

二、万物互联,推动金融领域业务架构升级

在整个物联网生态体系中,金融行业主要作为设备制造商、云平台厂商的一个重要场景和需求提供方存在,而随着5G技术与物联网的发展,现有金融行业业务架构将在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实现从渠道管理、客户及产品管理、风险及监控合规、战略及管理支撑等层面的升级与转变。

首先,渠道管理层面,物联网可以通过使用运行金融行业应用程序和可穿戴设备成为金融业服务客户的一个新渠道。在该渠道中,服务提供方可依托物联网获取海量数据,在客户不反感的前提下与客户发生互动。

其次,客户管理及产品管理层面,随着客户数据的增多,更丰富的客户单一视图将被分析工具(描述性,预测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使用,以创建更深刻的客户洞察。以此为支撑的事件式营销模式将可以得到进一步强化,由此带来的,对客户产品及服务需求的规划将更大可能超出金融产品/服务的边界,金融服务提供方可基于自身客群/数据优势完善整个服务体系,提升自身营收能力及服务壁垒。同时,新的物联网生态将对产品组合及灵活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该部分能力的提升,将帮助银行在客户转化率及综合收益上有所裨益。

再者,风险及监管合规层面,随着数据的丰富,特别是交易、行为数据的丰富;同时,潜在的物联网数据的标准化,使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以改善,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的敞口将得以压缩;就监管而言,物联网带来的更高质量的数据信息,也为监管模式由事后向事前、事中转变,有效消除信息壁垒,缓解监管时滞,提升金融监管效率创造了条件。

最后,战略及管理支撑层面,资源、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通过物联网数据大幅度降低资产管理维护的难度;同时,可根据数据分析网点运营情况,针对不同规模网点各类资源的利用情况优化整体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或提升资源利用效果。

三、万物互联,催生物联网金融新业态

(一)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实现全面实体资产管理

传统金融机构在利用客户历史数据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预判时,受制于信息的不全面和信息的失真所带来的信息瓶颈。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制约了金融业务的发展。5G让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应用于金融行业则将促进信用体系从主观转向客观,规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打破信息孤岛的屏障。

物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借助物联网物物相连的天然属性,通过海量、多态、相关关联的物品数据识别个人及企业的自然属性,并动态追踪其行为轨迹转化为其行为属性,最终映射为更丰富、客观、真实的客户数据。通过金融业务场景与实物场景的关联,有效解决数据的客观性问题,避免数据造假,助力更广维度、更高可信度金融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

5G带来物联网技术的高度应用和物联终端的普及。随着百亿物联网设备的互联,大量物品特征实现数字化,金融领域将催生新的实体资产管理模式。用户可借助互联设备管理或提供互联设备数据委托金融机构管理其名下的实体资产,而不需要提供任何的资产证明及凭证;银行、证券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借助物联网模式设计产品,基于物品传感器的财产保险、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人身保险等险种也将更普及。

(二)延伸金融服务边界,提供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成熟,可进一步契合金融行业发展需要,扩大金融服务边界。金融行业将建立更广泛的客户互联,提升服务能力,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新的发展途径及创新模式。

最初的供应链金融时代,银行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支持,中小企业凭不动产抵押和信用评级融资;发展至今,业务模式趋向实时、定制、小额,产品以数据质押为主,依托物联网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实现供应链和营销链全程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同时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物联网技术将连接多方机构,构建智能供应链平台。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中小企业与银行往往都是相互分割的信息孤岛,导致除一级供应商外,大量二三级至多级中小供应商由于与核心企业的跨级交易关系无法建立连接,而难以得到融资。借助物联网万物互联的属性,可直接获取原本难以验证的大量线下交易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有效连接供应链参与各方,在共同的贸易云平台上实现数据连通和共享,将原来无法覆盖的客户纳入供应链信用体系,构建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物联网的融入将实现智能交叉验证,确保信息真实可靠。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缺乏抵押担保,加上自身财务报表、信用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其难以“自证”与核心企业的关系。在与5G设备结合之后,物联网将极大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抓取中小企业存货、在途物资及库存商品等资产的存量及流量情况,同时,企业的生产、销售、运输等经营情况都可通过物联网设备进行线下感知、网络传输及线上监测,极大补充多维有效数据;同时,通过多维大数据智能风控技术,对物流、仓储、工商、税务等众多数据源实行交叉认证,实现链上企业资金流、信息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带来了客观数据和金融业务交叉印证,极大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贸易真实性难核验等瓶颈。于链上企业而言,可享受更加便利和快捷的金融服务;于金融机构而言,则可以站在产业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向所有成员的企业进行融资安排,进一步降低其融资成本,也为银行拓展中间业务增长提供较大空间。

(三)创新金融产品,打造智慧金融新业态

5G时代网络延迟将缩小至毫秒级,加之边缘计算的应用,将有利于建立更广泛的客户互联,从而提升服务能力。

首先,5G+物联网,将带来营销模式的智慧化,衍生出新型支付手段。随着终端设备接入数量以及接入种类的不断增加,金融机构的获客、活客手段也将不断增加。从终端更迭角度来看,智能5G终端通讯设备的推广,更易获得消费者青睐,成为新的流量入口;从金融业务宣传来看,物联网技术将连接城市中的各类设备,通过车联网、地铁联网等来发展车上金融,拓宽业务宣传途径;从物联网技术出发,可随时随地实现对特定客户物理场景中多维度行为信息的获取及归集,形成更完整、更真实的客户画像,准确根据客户行为特征重新定义客户分类和等级,为客户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千人千面”的服务模式;而通过5G与物联网、生物识别技术的结合,VR/AR云化将不再受到带宽和时延的限制,数据传输、存储和计算功能可从本地转移到云端,将为支付提供更丰富的数据用于决策,带来更加真实的场景体验,从而催生出新型支付模式;从支付接收方来看,在5G万物互联背景下,分布式计算能力得到无限扩展,各银行及支付机构系统的数据交换压力将大大减轻,支付的效率和可靠性则会逆向提高,从而实现真正的“无感支付”。

再者,5G万物互联,让智慧城市与智慧金融的融合成为可能,从而进一步优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带来个体客户及企业客户金融服务体验的全新升级。5G将带来更快的应用程序响应,物联网将实现更广的设备连接,极快相应速度及超大连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基础,智慧城市的建设则让金融场景的搭建无处不在。如借助可穿戴设备,可实现个体客户生活数据的连接,金融机构可获取用户的身体数据,侧写客户的消费习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保险、理财及贷款等金融服务;通过企业厂房设备、办公设备以及运输设备的连接,金融机构可以获取其生产运行和企业管理数据,构建企业发展轨迹,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投融资以及资产管理方案等。

四、5G+万物互联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5G带来了万物互联,带来了颠覆性与创新性,也让新进入者特色化、体系化经营壁垒的形成成为可能。但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首先,在更加开放连接的5G网络环境中,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大规模、更高频次恶意网络攻击,非法入侵者可以利用智能设备中的软硬件漏洞渗透进网络,拦截和操纵信息,修改设备行为;也可以对金融服务网络发动攻击,以引发不同规模及程度的金融服务体系崩溃。其次,万物互联背景下,更多的应用服务被支持,数据仓库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使得万物皆数据,这其中囊括了各类敏感数据,数据一旦泄露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数据背后的应用价值凸显,部分数据寡头可能借助各类传感器技术进一步收集个体隐私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对公民个人隐私带来更大威胁。因此,面对快速增长的用户触点,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加速优化数据管理、数据安全、隐私标准以及与客户的互动策略、生态及组合服务能力。

 

作者:陈冰林、  程融、  徐晓梦;单位为中国建设银行合肥电子银行业务中心;

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20年1-2月合刊。

转载请注明来源:5G万物互联背景下的金融新业态研究

相关文章

噢!评论已关闭。